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錫林郭勒

正藍旗:在新征程上展現大作為

2022年09月26日08:25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光伏能源基地。

牧民養殖的良種肉牛。

正藍旗草原美景。

金秋草原。

金蓮川賞花節。

  正藍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草原南端,總面積10182平方公裡,轄4個蘇木、3個鎮、2個國有農牧場,常住人口7.09萬人。

  正藍旗地處農牧經濟交錯帶,可利用草場面積1312萬畝,佔總面積的86%,初步形成了“為養而種、為牧而農”的農牧業產業結構。從生態環境的角度來看,該旗地處渾善達克沙地腹地,全境由低山丘陵和沙地兩大地貌構成,境內集草原、沙地、疏林、湖泊、原始森林、河流於一體,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2014年被列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正藍旗是京北最典型的草原牧區和京津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集通鐵路、錫多鐵路過境,海張高速、國道207、239、510和省道105、304縱橫交錯,國省鐵路干道全域路網基本建成。

  十年來,正藍旗畜牧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鏈不斷延伸﹔工業經濟初步形成電力能源為支撐、優勢特色產業為補充的產業體系﹔文旅產業融合加快發展,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坐落境內,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正藍旗始終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戰略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團結帶領全旗廣大干部群眾,踔厲奮發、砥礪前行,順利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持續保持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碩果累累

  十年來,正藍旗堅決扛起“筑牢北疆生態安全屏障”重大政治責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嚴格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扎實推進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

  該旗大力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等工程建設,累計完成治理任務258.35萬畝,70.99%的旗域面積劃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生態保護紅線范圍,渾善達克沙地重度受損地區得到有效治理,治理區植被蓋度由治理前的不足20%提高到65%以上,草原承載力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正藍旗持續推進規模化林場建設,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3萬畝、造林補貼建設任務16.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0.5%。該旗還扎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和地質環境治理,持續加大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嚴厲打擊超載放牧、非法開墾草原、破壞森林濕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行為,生態環境健康可持續發展。

  十年來,正藍旗上都電廠被評為全區綠化模范單位,那日圖蘇木高格斯台嘎查被中國生態協會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上都河國家濕地公園順利通過國家驗收,上都鎮被評為自治區園林縣城,形成了全社會建設生態、保護生態的良好氛圍。

  堅持轉型升級加快發展

  綜合實力全面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正藍旗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39.38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62.37億元,增長58.4%,年均增長4.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39.13億元。工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24.7億元增加到28.48億元,增長15.3%,年均增長1.6%。第三產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7.11億元增加到20.95億元,增長194.66%,年均增長1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2年的9.12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3.01億元,增長42.7%,年均增長3.62%。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2%和10.5%。市場主體從2012年的6083戶增加到19033戶,注冊資本從51.69億元增加到199.39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213%和286%,全旗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發展質量明顯提高。

  堅持優化結構做強產業

  現代農牧業穩步推進

  十年來,正藍旗牢牢把握錫林郭勒盟建設國家級生態高端畜產品之都的有利機遇,主動融入錫林郭勒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大力推動優良畜種品牌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加快推動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轉型。

  該旗深入貫徹落實“減羊增牛”措施,2012年以來,累計減羊2.93萬隻,增牛13.13萬頭,增幅達到68.8%。2021年牧業年度,全旗牲畜存欄63萬頭隻,其中,肉牛存欄31萬頭,穩居全盟首位,良種肉牛全產業鏈框架基本形成。

  十年來,正藍旗穩步實施奶業振興計劃,借助被命名為“中國察干伊德文化”之鄉,正藍旗奶豆腐和奶皮子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品牌的有利契機,累計投入1543萬元,用於實施奶源基地、奶制品小作坊建設、引進奶牛補貼等項目,目前,全旗荷斯坦奶牛存欄4068頭,日均產鮮乳43噸,傳統奶制品產業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2012年以來,累計完成高標准農田建設2.32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由17.5萬畝增加到22.4萬畝,增長28%,為保障糧食安全、農業提質增效奠定了基礎。

  搶抓機遇積極謀劃

  重點項目建設壓茬拓展

  十年來,正藍旗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等機遇,電商行業獲得突破性發展,成功申報“國家第二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還扎實做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旗)推進工作,促進畜禽養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

  同時,正藍旗加強上都電廠熱源利用,實施供熱擴容改造項目建設,供熱面積達到320萬平方米,熱源點和熱力管網建設進一步優化。

  十年來,正藍旗高質量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強力推進清潔能源項目建設,全力打造錫林郭勒盟南部的新能源輸出基地,建成新能源項目9個,總裝機容量55萬千瓦﹔在建的6個項目計劃今年年底全部建成投運,屆時該旗新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189萬千瓦,佔電源總裝機容量的33.7%,初步完成從單一火力發電模式向構建多元清潔能源供應體系轉型。

  在交通建設方面,正藍旗集通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開工建設,太錫鐵路正藍旗段完成征拆補償工作,新建民用機場項目列入“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

  堅持統籌發展匯聚合力

  現代文化旅游業明顯提質

  十年來,正藍旗不斷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體育中心、蘇木鎮文化站、草原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相繼建成使用,旗文化館被國家級評為三級文化館。

  十年來,正藍旗持續加快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步伐,充分發揮烏蘭牧騎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作用,深入農村牧區演出1000余場,惠及觀眾120萬人次,獲評“一類烏蘭牧騎”“優秀烏蘭牧騎”等榮譽稱號﹔創作優秀文藝作品144部,多次獲得自治區及以上榮譽獎項,其中,歌曲《我的內蒙古》榮獲自治區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正藍旗還充分發揮人文、自然資源稟賦優勢,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入選全國非遺主題旅游線路“錫林郭勒千裡草原風景大道非遺支線”的重要節點﹔緊緊圍繞歷史文化、自然生態、區位交通優勢,大力推進全域旅游,打造了“渾善達克”冬季那達慕、金蓮川賞花節、察干伊德文化節、“渾善達克”徒步等文旅活動品牌。“察干伊德”和“察哈爾民族服飾”制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截至目前,正藍旗共有4A級(元上都遺址景區)、3A級(上都湖原生態旅游景區)旅游景區各1家﹔星級草原旅游接待戶10家,其中,百格利生態牧場是全盟唯一一家丙級草原旅游民宿﹔錫林郭勒盟千裡草原風景大道沿線驛站7家,住宿企業226家,接待能力達到8476床位。元上都遺址景區成功入選《全國優選旅游項目名錄》,列為自治區14個創建全區品牌旅游景區,正在全力打造國家5A級景區。

  堅持人民至上普惠共享

  民生社會事業持續改善

  十年來,正藍旗持續加大民生領域資金投入力度,2022年城鄉低保標准均達到9600元/年,分別是2012年的2倍和3.6倍。

  正藍旗堅持把穩就業作為優先目標,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從7393人增長至17243人,年均達到985人﹔累計幫扶就業困難人員2840人。大力推進教育資源和教學水平均衡發展,健全完善校園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其中公辦幼兒園佔比達90%﹔累計落實各級各類助學資金1.7億元,惠及脫貧家庭學生4.3萬人次﹔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中小學入學率均達到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6.39%,幼兒園毛入園率達94%。全面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准化和服務能力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蒙醫院綜合樓、婦幼保健院、錫林郭勒盟南部胸痛中心建成投用,所有衛生院、衛生室均達到基本醫療保障工作標准,實現城鄉醫療基礎設施、設備技術提檔升級。

  十年來,正藍旗認真落實健康惠民政策,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覆蓋率均達到100%,大病、重病100%得到救治,慢性病簽約服務實現應簽盡簽。加快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建設養老機構4所,不斷增強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健全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8.667億元,全面加強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分步推進16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實施農村牧區危房改造7942戶﹔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7.5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8.06%﹔成功創建第五屆自治區文明城市,城鄉服務保障和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堅持穩中求進精准發力

  實現脫貧攻堅成果

  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正藍旗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來抓,21個貧困嘎查村全部出列,1858戶437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個嘎查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期間,該旗大力實施各類扶貧項目,累計投入13.19億元,實施項目15項﹔持續推進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和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扎實開展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農牧區戶廁改造工作,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同時,健全完善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設牧區公路1253公裡,103個嘎查村通硬化路。還實施水源工程1127處,農網改造升級2416公裡,通訊信號覆蓋率達到85%以上,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9%。

  堅持凝心聚力科學謀劃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深入人心

  十年來,正藍旗不斷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和“四個與共”理念深深扎根各族群眾心中,著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該旗組織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培訓工程,舉辦專題培訓60余場,累計培訓13700余人次﹔主題巡回宣講200余場﹔舉辦民族團結進步主題美術書法攝影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群眾文藝演出等喜聞樂見的活動,創作《黨的光輝》《從草原歌唱祖國》等文藝作品28部。

  正藍旗全面推進創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旗工作,積極培育示范典型,2012年以來,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1個、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2個、模范個人2名,全盟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4個、模范個人8名,創建全盟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4個。

  堅持從嚴治黨正風肅紀

  黨的建設持續加強

  十年來,正藍旗全面推動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堅持把能力素質提升貫穿於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始終,積極抓好人才隊伍建設。

  正藍旗堅持“五化協同、大抓基層”導向,全面落實“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年”各項工作任務,不斷筑牢基層組織戰斗堡壘,推動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整體提升。持續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強化理論武裝,教育引導全旗干部群眾忠誠擁護“兩個確立”,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

  十年來,正藍旗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穩步提升,桑根達來鎮伊和塔拉嘎查獲評全國文明村鎮,寶紹岱蘇木恩格爾嘎查列入中組部紅色美麗村庄建設試點。獲得盟級以上文明單位、村鎮、校園、家庭等榮譽稱號的地區單位增加61個,累計達到109個。

  發展時不我待,實干鑄就未來。展望明天,正藍旗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維護安全為底線,以保護生態為重心,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以鄉村振興為引領,以加快發展為抓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勇於擔當、加壓奮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力譜寫正藍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巴依斯古楞)

  (圖片由正藍旗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