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鑄魂 團結花開
——內蒙古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核心提示
內蒙古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長期以來擁有“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黨的民族工作全過程各方面,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2400多萬各族人民心手相連、守望相助,共同團結奮進,同心協力呵護“模范自治區”崇高榮譽,奮力譜寫團結新篇。
中秋佳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農大社區組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鄰裡節活動,各族居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共慶團圓,一同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魅力。
現場還設置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識問答環節,各族群眾積極搶答,紛紛表示將繼續身體力行,自覺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踐行者。
同心協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作為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內蒙古在促進民族團結上具有光榮傳統,在這片熱土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經在2400多萬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積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推動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步伐,著力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民族團結之花在北疆大地上常開長盛。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內蒙古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切實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建立定期專題研究民族工作機制,將相關工作納入自治區“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切實履行好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重大政治責任。
近年來,全區各級各地常態化、全員化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己任,為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作貢獻。
新學期伊始,錫林郭勒盟各中小學幼兒園積極開展以“開學第一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班團隊會,將愛我中華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間。
前不久,興安盟舉辦全盟嘎查村(社區)書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培訓班,幫助各族干部更加深入地理解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著力提升基層干部的理論水平和能力素質。
全區334個嘎查(村)和20個邊境旗(市、區)的抵邊蘇木(鄉、鎮)開展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展示,引導各族抵邊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2020年2月,內蒙古大學入選國家首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2021年3月,內蒙古師范大學被國家民委確定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2021年8月,8家單位和機構被命名為自治區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內蒙古不斷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重大基礎性問題研究,持續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生態保護、基層治理等有機結合,深度融合。
並肩攜手描繪民族團結進步壯美畫卷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
9月15日晚,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上傳來喜訊:內蒙古藝術劇院出品的原創舞劇《騎兵》榮獲第十七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
多年來,內蒙古堅持以文化浸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精心打造了《騎兵》《我願以身許國》等一大批彰顯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的文藝作品,廣泛開展蘊含中華文化內涵的各類活動,持續增強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內蒙古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區所有幼兒園已全部實現國家通用語言保育教育,實現國家統編教材義務教育階段全覆蓋。
十年來,內蒙古持續以發展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深入推進固邊興邊富民行動,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內蒙古不斷以交融增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化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積極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內蒙古出台《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等一系列民族領域的政策法規,組織開展一系列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研究推出一系列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務實舉措,持續鞏固民族團結進步良好局面。
歲月年輪,十年一記。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各族人民守望相助、攜手奮進,譜寫出同抗風雪、共戰疫情、共同繁榮發展的團結新篇。
邁步新征程,內蒙古各族人民將牢記囑托、砥礪前行,凝心聚力繪就民族團結發展壯美畫卷,讓“模范自治區”崇高榮譽永放光彩。(見習記者 李存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