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邁入生態文明新時代(美麗中國新境界)

俞 海 寧曉巍
2022年08月30日08: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內蒙古自治區烏拉蓋草原綠草如茵,河流蜿蜒流淌,美麗如畫。
新華社記者 彭 源攝

全國八大黑色冶金露天礦之一安徽馬鞍山馬鋼凹山採場礦坑,曾被譽為“地球之窗”,歷經百年開採於2017年9月閉坑,經過近5年的生態修復,現已成為美麗的地質公園。
王麗萍 於嵩攝

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出發,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寫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一書,日前已在全國發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系統闡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全面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原創性貢獻。

自今日起,“美麗中國”版特開設“美麗中國新境界”欄目,系統解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呈現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前進的腳步,敬請關注。

2022年8月1日,來自河北石家庄石府小區的“天空攝影師”王汝春,像往常一樣拿起相機記錄下了藍天下的世紀公園。自2014年起,他堅持每天早上拍攝同一片天空,“從69歲拍到77歲,藍天照一年比一年多。”翻閱已有3000多張照片的“天空日記”,王汝春感慨不已。

小小鏡頭定格的是湛藍的天空,記錄的是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綠色畫卷。

時間是最客觀的書寫者,忠實地記錄著奮進者的步伐。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指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謀劃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進入認識最深、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

十年來,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

十年來,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推進,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十年來,生態環境治理顯著改善,藍天白雲、清水綠岸、鳥語花香正在成為中國的常態﹔

十年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構建……

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

回顧十年來的奮斗歷程,我們深刻感悟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

2018年5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正式提出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為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闡釋了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環境與民生、國內與國際等關系,對新形勢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總體思路、重大原則作出系統闡釋和科學謀劃。

這一思想堅持中國共產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這一思想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強調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衰演替﹔

這一思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始終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

這一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

這一思想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這一思想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強調綠色發展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這一思想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強調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

這一思想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強調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這一思想堅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強調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

這一思想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強調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

這“十個堅持”構成了系統完整、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科學、全面、長遠的指導思想和實踐指南。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行動指南,來源於實踐,根深葉茂,源遠流長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實際和豐富實踐出發,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基本原理和最新成果相貫通,既繼承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生態觀,吸收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又借鑒與超越全球可持續發展經驗成果,有了許多新探索,賦予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嶄新的思想內容和時代內涵,實現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理論創新和思想變革,開辟了人類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這正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獨特魅力和優勢所在。

習近平同志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主要創立者,為這一思想的創立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作出了決定性貢獻。

早在陝北插隊時,習近平就認識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己﹔在河北正定,習近平推動成立中國第一個農村研究所,開展“循環經濟”試點探索﹔在福建,習近平五下長汀治理水土流失,狠抓筼筜湖污水治理,極具創見性地提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的綠色生態理念﹔在浙江,習近平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著力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

對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習近平一以貫之。從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現代化建設全局的突出地位”,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從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深刻闡述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六大原則”,到2020年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倡議“同心協力,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

習近平以豐富的實踐經歷和不懈的探索,引領中國走向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中國道路不僅屬於中國,更屬於世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既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也為全球環境治理、綠色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態環境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習近平主席在多個重要國際場合提出,“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

大國主張彰顯大國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巴黎協定》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深入開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這是我們對美麗中國的美好期待,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努力的方向。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必將在指引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不斷發展、持續豐富、更加完善,也必將在指導實踐、推動實踐中進一步彰顯科學理論的真理偉力。

(作者單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8月30日   第 05 版)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