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關注民生

小南瓜撬動大產業

2022年08月18日08:45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驕陽似火,熱浪灼人,卻依然擋不住貝貝南瓜種植戶們的豐收熱情。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各大貝貝南瓜種植基地,隨處可見瓜農們採摘、分揀、裝運的忙碌身影。

  在樹林召鎮王二窯子村貝貝南瓜種植基地,隻見一顆顆如成人拳頭般大小的貝貝南瓜掩映在藤蔓綠葉中,長勢十分喜人。

  “今年我們老兩口承包了200畝地種貝貝南瓜,從明天開始雇20多個人採摘,預計6天就採摘完了。”一想到貝貝南瓜喜獲豐收,種植大戶郝秀女的嘴角總止不住上揚。

  今年是郝秀女加入上禾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種植貝貝南瓜的第一年。往年種植玉米每畝隻有近千元的純收入,但今年種植貝貝南瓜,還有合作社的技術指導,每畝純收入預計能增加到3000多元。郝秀女笑著說:“今年收成好,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明年我還要接著種!”

  郝秀女的信心,不僅來自於貝貝南瓜豐收了,更在於這200畝的瓜有銷路了。

  當日,上禾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發起人劉海燕帶來了廣東和山東的客商前來考察,客商對郝秀女種植的瓜十分滿意。

  “我的理念就是‘走出去、帶回來、賣出去’,我走出去找市場,把客商帶回來,把種植戶的瓜賣出去。”劉海燕說。

  在達拉特旗貝貝南瓜種植圈裡,劉海燕的“威望”很高。貝貝南瓜就是她率先引入到達拉特旗恩格貝鎮的。然而,貝貝南瓜的試驗推廣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2016年春,返鄉創業的劉海燕前往山東考察,結合家鄉氣候、土壤、交通等實際條件,引進了生長周期短、易儲存、耐運輸的貝貝南瓜。這種南瓜個頭很小,1個大約重6兩左右,吃起來口感粉糯、甜度高。同時,她成立了上禾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啟了貝貝南瓜在該旗種植的先河。但剛開始由於技術不成熟,她試種的300多畝南瓜收成並不好。

  2017年春天,不服輸的劉海燕再次奔赴山東系統地學習種植技術。回來后,她又種植了200畝貝貝南瓜。通過科學的種植方法及完善的田間管理,這次種的貝貝南瓜喜獲豐收,每畝純收入達到5000元,劉海燕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來了:“這個事能成!”

  “自己嘗到了甜頭,不能忘了村裡的父老鄉親們,要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既然能幫到更多的人,就不應該推卸這個責任。”劉海燕說。

  於是從2017年起,劉海燕開始在達拉特旗推廣種植貝貝南瓜。“達拉特旗氣候條件特別好,光照時間比較長,晝夜溫差大,種出的貝貝南瓜品質好,非常受市場歡迎。”劉海燕說。2020年,以恩格貝鎮貝貝南瓜為代表的“達拉特南瓜”被農業農村部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我們主要是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規模化發展貝貝南瓜產業。”劉海燕介紹,合作社與公司合作,注冊了“上禾優貝”和“漠上金瓜”兩個品牌,通過品牌效應推廣,增加貝貝南瓜的產品附加值。此外,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職責、義務、權利,合作社統一提供播種、施肥、澆灌、收割等一系列技術指導,並在育苗、有機肥採購的環節上,通過合作社統一購買降低生產成本,每畝約節約成本200元,產量提高500斤,經濟收入增長近1000元。同時,合作社還負責統一銷售,解除種植戶的后顧之憂。

  在劉海燕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種植貝貝南瓜的隊伍之中。今年,上禾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在達拉特旗推廣種植貝貝南瓜7000多畝,除了恩格貝鎮、樹林召鎮,白泥井鎮也種植了2200余畝。

  “目前,我們的貝貝南瓜已採摘了1000多畝,產品也已進駐了京東鄂爾多斯助農館。通過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吸引更多顧客購買。”白泥井鎮侯家營子村黨總支副書記石根小說。

  規模化種植貝貝南瓜,不僅使廣大種植戶腰包鼓了起來,也讓當地的很多農戶實現家門口就近務工。侯家營子村村民張果梅就是其中的一位。據石根小介紹,張果梅今年流轉了自家的50畝地給合作社種植貝貝南瓜,自己則在合作社打工,這樣一年到頭,光流轉土地和打工兩份收入,就能增收6萬元。

  產業是富民之本、致富之源。如今,在達拉特旗,小小貝貝南瓜已成為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的“幸福密碼”。記者 康麗娜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