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呼和浩特

選好富民產業 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2022年08月12日08:0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立足自身實際,突破發展瓶頸,培育優勢產業,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種好“菜園子”,托穩“菜籃子”

  賽罕區以龍頭企業為引領,打造呼和浩特果蔬產業新高地,以產業帶動就業,培育了萬鑫、健芯、碩豐等農牧業龍頭企業35家、規模化種植基地45個、家庭農牧場479家,推動了都市型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目前,賽罕區地產菜上市量佔全市一半以上,成為支撐首府“菜籃子”的主要力量。

  在賽罕區根堡村,一排排蔬菜大棚首尾相接、整齊劃一地排列在田間,大棚裡的蔬菜長勢喜人,有黃瓜、西紅柿、小番茄、西葫蘆、龍椒、尖椒、茄子、蘿卜、芹菜、菜花、娃娃菜等。村民正在把剛剛採摘好的新鮮蔬菜打包裝車,然后運往東瓦窯、美通等批發市場及各大型超市。

  “現在種菜趕上好政策,合作社越辦越紅火,社員們收入也越來越豐厚。”呼和浩特市綠聯種植合作社負責人陳俊英笑著對記者說。

  自打合作社成立,市裡科技特派員常常上門指導,從良種選取、配方施肥到嫁接技術、病虫防治,蔬菜種植每一個環節專家都實地指導。

  “綠聯” 已成為呼和浩特市果蔬產品中的明星商標,年產量達1800余噸,由於品種好、口感佳、天然綠色,來收購的商客往往需要提前預定,帶動周邊農戶創收增收,合作社社員們種菜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賽罕區根堡村以蔬菜大棚種植為重點,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採取“黨建+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試驗示范、以點帶面,全村現有蔬菜大棚1150個,平均每個大棚年收入2萬元左右。

  村裡還打造了幾十個集試驗示范、培訓教育、休閑觀光、採摘體驗於一體的農業種植採摘園,帶動周邊農家樂、鄉村游發展。

  建設優質奶源基地,助力奶業全產業鏈發展

  賽罕區按照呼和浩特市委提出培育“六大產業集群”重要戰略部署,找准發展定位,布局優勢產業,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全力推進奶業振興,培育了優然萬頭奶牛牧場、盛健20萬隻奶山羊養殖示范區等,助力呼和浩特市“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全產業鏈發展。

  目前,盛健在賽罕區建成規模標准化奶山羊養殖牧場,同步配備自動喂料系統、全混合日糧配制與飼喂、排泄物清運與綜合利用、環境控制等機械設備,實現了從零散養殖、家庭養殖到規模化、智能化、集約化養殖模式的轉變。

  位於金河鎮的優然牧場不斷探索奶業發展新模式,持續推進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從國外引進優質荷斯坦奶牛5000頭,年底將新增存欄1萬頭,屆時每年可提供優質鮮奶6萬噸,年均銷售收入約2.6億元,產值約4.3億元,帶動就業174人和周邊地區2.3萬畝青貯玉米種植,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扶持農村電商發展,農戶不出家門把錢賺

  賽罕區立足本地特色資源,積極扶持農村電商發展,搭建農產品銷售平台,借助高效便捷的銷售渠道推動農產品銷售,改變了以往農特產品“銷售難”的局面,真正實現農戶不出家門把錢賺。

  在賽罕區金河鎮曙光村正北方雲倉電商物流中心,草原紅太陽、天美華乳、塞北糧倉、兆豐面業、蒙牛、陰山優麥、康新牧場等自治區“名優特新”農副產品正分貨、裝箱、打包、貼快遞,每道工序都井井有條,准備運往全國各地。

  “公司最早是利用廢舊場地改造而來的,成立后,培訓、鍛煉了本村年輕人,雇用村民近百人,帶動了本村及周邊村民就業。現在日出單量達數萬件。”創業大學生高宇對記者說。

  幾年時間,正北方雲倉業務迅猛發展,逐漸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倉庫空間,每月達30萬單以上包裹從正北方雲倉發往全國各地,最高單量達每天6萬單,合作平台包括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小店、快手星選、甩甩寶寶等。

  美麗鄉村,產業為基。賽罕區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興產業、促就業,推進農業發展轉型升級,助推鄉村振興邁上新台階,讓脫貧成果不斷鞏固。(記者 鄭學良 實習生 牛婧)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