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生態環境

近年來,首府園林綠化樹立節約高效理念,不搞“大拆大建,大開大合”,採取小尺度、漸進性模式,力爭以最少資源建最美城市——

“原汁原味”呈野趣 節約高效宜居城

2022年08月11日07:5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晚飯過后,家住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桃李文苑小區的吳玉靜來到南湖公園散步健身,漫步在河邊小道,觀賞原生態濕地水景,分外愜意。

  呼和浩特市南湖公園為天然的涵養水源地,佔地約411.9公頃,是目前首府唯一一座以城市濕地保護為主題的生態園林綜合性公園。這裡不但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形地貌,連樹木、植被也都是“原汁原味”充滿了野趣,很少有人工雕琢的痕跡。多年來,公園從合理利用園區土地、優化植物景觀配置、充分運用廢棄閑置材料等多方面入手,將節約型園林理念貫徹到公園管理的每一個環節。

  “這處取名為‘繽紛螺旋’的景點就是針對一個拐角處進行的景觀提升改造。為了節約土方,避免填挖,我們充分利用該地形隆起的特點,頂端放置景石並搭配骨架植物和觀賞草,依次向下的色塊以扇形和鱗片形進行拼接,底部種植喜水的草類,給人以‘五顏六色螺旋攀升’的感覺。”指著公園裡一處處精心打造的景點,呼和浩特市南湖公園管理處副主任郝亮說:“這些都是我們多年來推廣節約型園林的結晶。”

  在公園入口處,一排排由廢舊輪胎經過噴漆制作成的花邊防撞圍欄很醒目。信步走來,利用廢棄花箱和防腐木等材料改造成的昆虫屋、鳥巢、垃圾箱、圍欄……個個精致美觀。這些材料的利用,不僅能減少綠化施工及維護成本,還能創造出具有藝術文化特色、富有意境的景觀效果。

  在郝亮看來,搞節約型園林並不是要“按兵不動”,而是需要園林綠化管理者、從業者更加深入細致的思考,步子邁得大不如邁得穩,錢花得多不如花得精。

  這些年,南湖公園內陸續取締和封停了多處休閑娛樂項目,伴隨而來的是大量廢舊、閑置材料。面對這些堆積如山的“廢物”,公園管理者經過深入思考,2020年專門成立了一個由技術骨干帶頭、6名工匠組成的材料加工組。一時間,人們眼中的廢物變成了不同特色的設施,充分發揮著自身價值。

  過去,園林廢棄物的處理方式主要是填埋、焚燒,很少一部分用於粉碎堆肥或制作生物炭,沒有集中的利用途徑。而市內的垃圾處理廠又拒絕接收園林廢棄物,如果要清理,隻能到偏遠的專門回收點,無論在時間、人力、車輛及燃油方面,都是極大的消耗。如果能將這些廢棄物改造成有機覆蓋物的原材料,則可大大減輕園林垃圾處理的壓力。於是南湖公園利用粉碎方式解決了這一難題,這些有機覆蓋物原料通過控溫、吸水、滯水等形式來達到節水、保水的作用。在生態功能方面,還能起到雜草防除、土壤改良、抑塵降噪、病虫害防控等多重作用。

  幸福宜居城市建設離不開園林綠化。如何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資金,建最美的城市?近年來,首府園林綠化部門按照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循環與合理利用的方式,大力推進城市的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

  “節約型園林建設並不等於不要質量,粗制濫造,而是既要節約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每一分錢,更要樹立節約高效的理念,精打細算,因地制宜,將節約貫穿於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促進城市整體綠化的可持續發展。比如通過轉變觀念,不搞‘大拆大建’‘大開大合’,採取小尺度、漸進性的更新發展模式,深入推進節約型園林發展。新建的137處口袋公園在建設時便應用了透水鋪裝、雨水收集等措施,形成了一批節水型的綠地景觀﹔遵循‘以水定綠、順勢而為’的發展思想,在養管范圍內實現噴灌、滴灌等節水設施﹔通過廢棄物的改造利用,把廢舊木杆制作成各類小品、用蘆葦制作成草帘、把園林廢棄物進行粉碎后作為土壤的肥料使用等。所有這些,為城市建設開辟了一條新的思路,也使城市綠化摘掉了‘奢侈品’的帽子。”呼和浩特市園林建設服務中心綠地科科長王曉敏說。

  雖然呼和浩特市在探索節約型園林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轉變。正如王曉敏所言:一方面是城市規劃建設應由單一規劃向多部門統籌協調、統一聯動轉變。增加城市綠化用水管網鋪設,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施工導致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應由粗獷型養管向集約型養管轉變,進一步提高中水管網覆蓋率,使中水完全替代自來水,有效節約水資源。

  節約型園林,顧名思義就是按照資源的合理與循環利用原則,在各個環節最大限度節約各種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能源消耗。在當前形勢下,推進節約型園林建設已經成為發展進程中的必然趨勢,也必然會成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的一個重要載體。(記者 李國萍)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