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走心”服務為群眾打造“暖心”環境
從15起投訴到0投訴,需要多久?不可思議的是需要一年的時間。這成績中,蘊含著國網內蒙古科右前旗供電公司全體108名黨員的共同努力。
“公司從黨建與業務結合點上進行謀劃,解決服務群眾中的困難點和薄弱點。”國網科右前旗供電公司黨委書記魯英介紹,要想攻堅這道難題,公司建立了各黨支部與供電所結對、黨員與台區經理結對,同時台區經理與用電客戶共有微信群聯結機制,通過這樣一個雙結對和共享信息兩條腳走路的方式,與用電客戶實現信息共享,讓用電客戶對供電員工之間形成無縫連接,從而將黨建建在基層,服務觸角延伸到“最后一公裡”。
“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讓老百姓了解了咱們工作,也就理解了咱們。”科爾沁電工技術服務站工作人員白玉財講了一次搶修電路的事。
7月8日零點,接到內蒙古科右前旗大壩溝學校斷電搶修電話,全所12名電工不到20分鐘就到了搶修地點。這次停電涉及電路裡程近40公裡,12名供電員工用手電照明,對140多個點位進行故障排除,最終找到故障點及時進行了維修,保障了學校及時供用電。從接到搶修電話到送上電用了5個多小時,在這5個多小時的時間裡,供電員工隨時將搶修進度在用電客戶微信群公布,得到了師生的點贊。
在科右前旗科爾沁鎮平安村番茄公社,當供電公司員工再次來到時,番茄公社負責人單坤朋滿意地說:“拉不上電,我們番茄公社建設也不能這麼快。供電員工還幫我們把電線鋪在地下,我和游客們都放心了。”
供電員工李林、白雪峰到平安村為番茄公社員工講解安全用電知識。張銳攝
番茄公社是一處新建民宿區,集採摘、體驗等一體的近郊游玩處,供電對他們來說屬頭等大事。尤其是每個採摘大棚外安裝的三相電計量器,使澆水時間縮短了6倍,省去了很多看管時間。
因電而美、因電而安全的平安村不是個例,在科爾沁鎮的遠華村,因電而增收的村民石秀生指著地裡的庄稼一直夸供電員工的服務讓他們放心。石秀生家種了100多畝地,今春干旱時間長達50多天,這段時間,供電員工白雪峰三天兩頭就到地裡查看機電井是否運行正常。遠華村副主任於生說,春播抗旱時,由於用電負荷大,斷電問題會隨時發生,供電員工駐村隨時對機電井進行維修。全村九成以上耕地及時用上電,保障了農民及早播種,目前保守估計能比澆不上水或晚澆水的地提高產量三成。
遠華村副主任於生介紹玉米之所以長得好,得益於供電員工對電機井的及時檢修。張銳攝
“不光是農民種地的事,就是咱這個收購部更離不開電,一天沒電就得損失2000多元呢!”遠華村村口的鴻達廢舊回收有限公司負責人范玉良開公司10年了,從來沒有因為斷電的事發過愁。
供電員工檢查科爾沁鎮遠華村鴻達廢舊回收有限公司配電箱。張銳攝
這一件件小事,不僅是科爾沁鎮電工技術服務站的日常工作,更是國網科右前旗供電公司22個供電所將“黨建+優質服務”的縮影。
該公司還建立了專項服務檔案,明確區域位置、用電性質、基本負荷、聯系電話等信息,做到一個產業基地或台區一名供電服務人員“點對點”開展日常服務,滿足客戶生產用電。(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高平 王瀟 通訊員時秀霞 金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