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新建非住宅商品房有補貼 公積金貸款額度提高
通遼市全面利好房地產業十七條“硬舉措”正有序推進

5月31日,市住建、自然資源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通遼市房地產市場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十七條“硬舉措”全面利好房地產業,其中直接惠及市民個人的包括購買新建非住宅商品房給予購房補貼、調整住房公積金政策和降低個人住房消費負擔三大措施。十七條“硬舉措”涉及用地供應、車位配比、商轉住、完善配套、信貸支持、資金監管等方面,目前這些措施正積極有序推進。
購買新建非住宅商品房給予購房補貼。2022年5月31日至2025年5月30日,凡是購買新建非住宅商品房的個人或企業,均給予所購房屋100%的契稅補貼,購房時間以在房地產信息系統首次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時間為准,非住宅商品房包括營業性商業用房、商業公寓、寫字樓、辦公樓、車庫、車位等。契稅補貼實行先征后補,購房人取得《不動產權証》后由契稅收取地區相關單位辦理相關補貼事宜。
調整住房公積金政策。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市本級、科爾沁區單職工最高可貸額度由40萬元調整為50萬元,雙職工最高可貸額度由50萬元調整為70萬元﹔其他旗縣市單職工最高可貸額度由30萬元調整為40萬元,雙職工最高可貸額度由40萬元調整為50萬元。階段性提高繳存職工租房提取額度,市本級、科爾沁區最高提取額度由原來每年1.5萬元提高至1.8萬元,其他旗縣市最高提取額度由原來每年1.0萬元提高至1.2萬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貸款職工(包括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以及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或收入明顯下降),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不能正常償還公積金貸款的,不作逾期處理、不計罰息、不作為逾期記錄報送征信部門。
降低個人住房消費負擔。通遼市將指導金融機構積極落實好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關於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最新要求,加大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發放力度,鼓勵商業銀行按照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為居民家庭提供較優惠的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記者 王曉飛 通訊員 劉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