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內蒙古人大通過立法等多種方式,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團結之花正芬芳(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連線地方人大)

本報記者  丁志軍
2022年06月02日08: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梁山街社區黨支部舉辦的“民族團結小課堂”活動上,轄區孩子們在認真聆聽傳統文化小故事。
  丁根厚攝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鬆山區興安街道臨潢家園社區組織開展民族技藝傳承活動。
  新華社記者 貝 赫攝

  京呼高鐵途經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
  於 寶攝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於2021年5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明確每年5月為全區民族政策宣傳月,5月最后一周為民族法治宣傳周。

  近年來,內蒙古人大通過立法等多種方式,為積極促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編  者 

 

  5月中旬,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大草原草色回青,在阿巴嘎旗巴彥敖包嘎查,牧民陶格敦巴特爾一大早就趕著羊群出去放牧。幾年前,一場大病讓他的生活陷入困境,鄰居漢族夫婦徐英杰一家向他伸出援手,主動提出將兩家的牲畜合在一起放牧——徐英杰家負責出資金,陶格敦巴特爾負責出人工,幫助陶格敦巴特爾渡過了難關。如今兩家的日子都過得越來越好,成了當地民族團結的一段佳話。

  在素有“模范自治區”之稱的內蒙古自治區,體現民族團結的感人故事每天在發生,而這離不開法治的護航。2021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正式施行。

  “通過立法、聽取專項工作報告、強化執法檢查、組織人大代表進行專題調研等多種方式,我們充分發揮人大在積極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推動自治區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院忠說。

  近年來,在法治護航下,內蒙古自治區穩步推進民族事務治理,凝聚起各民族團結進步的深厚合力,千裡草原處處洋溢著團結如詩、奮斗如歌、繁榮如畫的幸福氣息。

  織就“法治之網”,維護民族團結進步

  “進入新時代,內蒙古自治區的民族工作承擔著新使命新任務,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挑戰,需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有針對性地予以加強和改進,開創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新局面。”張院忠表示,制定一系列權威、系統、全面的關於民族工作的地方性法規,在法治軌道上處理民族事務,是促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可靠保障,十分必要,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做好《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的起草工作,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打破部門分工,組建起草專班,集中開展立法工作,歷時5個多月,圓滿完成了立法任務。”回顧整個立法過程,讓親歷立法全程的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副主任兼研究室主任郭欣感慨不已,“該條例充分總結了自治區民族團結工作的成功經驗,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促進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提供了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立法全面考慮了各族人民的真實意願和需求,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和認可,值得點贊!”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內蒙古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阿拉坦倉參與了此次立法,提出的幾點意見建議得到了吸收採納。他介紹道:“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在這次立法過程中,開門立法,廣開言路,充分征求了各方意見,傾聽了多方面的聲音。”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堅持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標尺,衡量民族領域地方性法規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郭欣表示,“實踐証明,條例得到自治區人大代表和全區各族群眾的普遍認同,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以實際行動維護了國家法治統一。”

  近年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還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教育條例》《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條例》等多部涉及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的地方性法規。

  “我們穩慎有序完成了地方性法規的立改廢任務,取得了政治效果、法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織就了一張維護民族團結的‘法治之網’。”郭欣介紹。

  開展示范引領,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

  如何讓法規條文走進各民族群眾心中,為民族團結進步保駕護航,成了擺在立法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考驗。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不僅在地方立法中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作出具體規定,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還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融入各級人大代表的履職過程中,依靠人大代表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

  在內蒙古師范大學,有一個“石榴籽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班”,班裡一共有56名同學,來自34個不同民族。阿拉坦倉擔任名譽班主任,帶領著學校師生不斷耕耘著這個民族團結“示范田”:孩子們相互展示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才藝,共同學習中華傳統經典,相互激勵學好講好普通話。“我經常告訴孩子們,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既要了解本民族文化,更要學好中華文化,而學好普通話就是打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大門的關鍵。”這位一心扑在民族教育上的人大代表,正在用自己的行動,為培育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奉獻自己的力量。

  在赤峰市鬆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裡,提起全國人大代表、小廟子村黨總支書記趙會杰,村民都豎起大拇指。這位滿族女干部,帶領鄉親苦干實干,讓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貧困村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村。

  “我們村有2700多人,蒙古族佔700多人,滿族佔300多人,民族團結是我們發展的‘秘訣’。”當被問起這一切變化的根源時,趙會杰毫不猶豫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兩年,我們通過不斷宣傳黨的民族工作政策,舉辦各種各樣的民族活動,大大激勵了村民間的互助互愛,大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今年1月,小廟子村被命名為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

  2021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出台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黨組關於在全區各級人大代表中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意見》,提出要發揮人大代表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大力鼓勵支持人大代表發揮履職優勢,促進民族團結,給了我們保障和信心,讓我們放開手腳去開展促進民族團結的相關工作,書寫民族團結的動人故事。”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興安盟突泉縣六戶鎮和豐村黨支部書記孫明說,“興安盟已經連續兩次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肩負重大使命,我將繼續帶頭做好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為開創民族團結進步新局面貢獻力量。”

  加強重點監督,鞏固拓展民族工作立法成果

  立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不僅帶給內蒙古自治區各民族和樂融融的生活氛圍,也帶給各族人民實實在在的好處。

  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巴胡塔蘇木百興吐嘎查定期舉辦普通話培訓班,開展語言文化宣傳活動。村民水泉是普通話培訓班的“常客”,幾年下來,他已經成為村裡普通話“專家”了。

  這兩年,趕上網絡直播的浪潮,水泉沒想到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竟讓他成為網絡直播帶貨的“網紅”。借助直播銷售本地科爾沁黃牛,水泉從曾經的貧困戶轉變為年收入80萬元的致富能手。

  “學好普通話,讓我們能夠輕鬆地與全國各地的網民交流,使我們當地的特色產品可以走出村落,有了更廣闊的銷路。”提到自己的收入,水泉幸福感滿滿。

  2022年1月1日施行《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讓像水泉一樣的村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實惠。

  如何鞏固拓展來之不易的立法成果,讓其長久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守護者?

  “今年我們針對民族工作安排了4項監督任務,其中一項是以‘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為主題開展重點監督,組織專題調研。”郭欣介紹,希望在出台高質量法規的同時,形成高質量的調研成果,提出高質量的人大審議意見,進一步推動法規全面有效實施,依法促進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統籌謀劃推進民族工作,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相關問題,及時開展對涉民族工作領域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檢查,切實維護了各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不斷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良好局面。”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七一勛章”獲得者廷·巴特爾贊嘆,“有了法治保障,民族團結之花開得更加鮮艷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2日 18 版)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