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濃濃京蒙情 協作促雙贏

——北京市第六批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干部團隊工作紀實

2022年05月05日08:2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有一種力量叫攜手共進。

  有一個目標叫鄉村振興。

  有一份牽挂叫京蒙深情。

  2021年5月22日,北京市第六批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干部團隊來到內蒙古。近一年來,團隊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東西部協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京蒙兩地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擔當作為,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協作機制進一步優化,協作內容進一步深入,協作領域進一步拓展。

  積極發展產業,夯實鄉村振興基石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石。脫貧攻堅戰完勝后,京蒙協作開始從“輸血式幫扶”的1.0時代,駛入“造血式協作”的2.0時代,產業協作共贏成為新的主題。

  “開工!”4月8日上午,在自治區推進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動員大會蘇尼特右旗分會場,隨著挖掘機挖起賽漢塔拉鎮腦敏塔拉嘎查上的第一方土,京東方能源蘇尼特右旗20萬千瓦牧光儲綜合示范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21年5月,北京經開區與蘇尼特右旗正式確定東西部協作關系,同年9月,北京京東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蘇尼特右旗政府就開發利用當地優勢資源開展產業合作。僅用1個月時間,在京蒙兩地各方共同努力下,項目指標於10月初順利申請成功,創造了當地項目落地的“第一速度”。

  “蘇尼特右旗有豐富的光能資源和畜牧資源,我們希望通過實施‘牧光互補’,探索‘光伏+’綜合利用,在當地實現養殖附加值最大化,為東西部協作作貢獻。”北京京東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錚驍說。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約9億元,佔地7000畝,項目建成后,預計年均生產綠電3.4億度,年均減排二氧化碳25萬噸,年均營業收入近1億元,年均稅收1250萬元。為了讓項目盡快投產,北京經開區選派的挂職干部團隊,多次帶領當地相關部門往返京蒙兩地對接企業,積極協調推進項目的順利實施。

  一年來,團隊注重“幫當下”與“扶長遠”相結合,多措並舉協助受援地區壯大產業、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團隊聚焦高質量發展,圍繞打造“兩個基地”,提出強基、引智、科創,延鏈、補鏈、強鏈等工作思路﹔發揮援派干部身兼京蒙兩地角色優勢,通過登門拜訪、線上推介等形式,做好政策解讀,當好招商引資“宣傳員”、企業落地“領航員”、企業發展“服務員”。2021年團隊協助引導新增落地投產企業97個,到位投資36.48億元﹔共建產業園區51個,入園企業72個﹔援建幫扶車間167個,取得豐碩的實踐成效。

  攜手共進,同心筑夢。團隊聚焦內蒙古7個盟市31個脫貧旗縣,京蒙協作實現了以點帶面、從線到片、立體推進的良好局面,書寫出攜手共進的新篇章。

  開展消費幫扶,助力脫貧人口增收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綠色優質的農特產品是北京市場需要的“高端貨”,團隊大力開展京蒙消費幫扶,帶動脫貧人口穩步增收。

  去年夏天,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當郎忽洞蘇木察汗淖村的村民遇到了大麻煩——大量花菇滯銷。正值第六批援蒙挂職干部團隊到當郎忽洞調研,看著村民各個愁眉苦臉,團隊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危機感和責任感,立即向朝陽區匯報情況。朝陽區有關部門隨即發函:“察右后旗當郎忽洞蘇木察汗淖村建設有大型花菇種植基地,現有1萬公斤優質鮮菇滯銷,請各單位幫助採購!”朝陽區各街鄉社區接函后紛紛響應,積極開展採購,短短幾天就將花菇採購一空。

  “當地的花菇味道鮮美,質量真不錯,大家一起購買,也是支持當地農業發展,為當地村民獻一份力所能及的愛心。”朝陽區許多群眾對花菇一致好評,很多人甚至預定了花菇,此舉為當地花菇的產銷搭建起一座便捷的橋梁。

  一年來,團隊積極助力開拓北京及全國市場,完善產銷對接機制,幫助內蒙古優質農畜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01.1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大關﹔推動京蒙兩地簽署《全面深化農畜產品流通合作框架協議》,北京消費幫扶雙創中心內蒙古展廳重裝開業﹔借助北京市各區資源,加大“三專”平台、消費幫扶分中心、體驗店建設力度,織密線下銷售網絡,擴大內蒙古產品銷售覆蓋面﹔加強與國內各大電商平台合作,探索“直播+短視頻+帶貨”新模式,大力拓展線上銷售空間﹔主動與北京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商貿流通企業、機關學校、醫院等企事業單位對接,將內蒙古產品推薦到國家部委、央企和冬奧組委,搭建更加多元、便捷的優質農畜產品進京綠色通道﹔引導企業、基地加強資質認証和品牌建設,對於經營困難的企業、合作社,在產品加工、倉儲、交通運輸等環節給予補貼,打通進京銷售堵點,扶持做大做強。

  風雨兼程,同舟共濟。團隊深情挂念脫貧群眾,讓百姓的優質農特產品搭上“直通車”,闖入大市場,他們對接農企、農超、農校,線上線下同步開展消費幫扶,描摹出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保持優良作風,鍛造素質過硬團隊

  為政之要,唯在得人。團隊積極踐行“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等優良作風,強化使命擔當意識,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腳踏實地為當地謀發展、為百姓謀福祉。

  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北京市第六批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干部團隊臨時黨委書記、領隊鄭宇,自來到內蒙古,就馬不停蹄走訪對口協作旗縣,走進基層項目點和脫貧戶家中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各盟市、旗縣的挂職干部也認真踐行“一線工作法”,深入田間地頭和工廠車間,和當地干部群眾打成一片。“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已成為北京援蒙干部團隊的共同心聲,飽含著他們對第二故鄉的愛和奉獻。他們發揚“嚴實深細”作風,對“十三五”期間產業、園區、教育、醫療等領域幫扶情況進行梳理,形成專題報告供京蒙兩地主管部門參考。

  團隊始終把黨的建設擺在首位,著力織密組織架構,構建了“1+7+31”黨建工作模式,實現援派工作組織覆蓋、管理覆蓋、信息覆蓋﹔團隊臨時黨委建立完善10項規章制度,實行周例會制度,以視頻形式召開臨時黨委會37次、臨時黨支部會170余次,開展黨小組活動700余次﹔各盟市挂職干部團隊創建“烏蘭晨光”“呼倫貝爾情”“興安之聲”“赤峰敘事”“京蒙通聊”“錫盟心聲”“武川心語”等學習品牌﹔團隊強化作風建設和紀律監督,臨時黨委紀檢委員堅持每日紀律提醒,以案為鑒強化紀律約束,在自治區紀委監委大力支持下,創新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對京蒙協作階段性任務開展有效監督﹔團隊強化安全管理,筑牢安全意識,堅持每日在崗“雙報告”、疫情防控“零報告”制度,逢會必提安全要求﹔團隊注重工作總結及經驗交流,編發簡報46期、盟市工作組編發簡報312期,各級各類媒體報道京蒙協作工作1500余次。

  一年來,京蒙雙方對幫扶關系進行優化調整,兩地各單位之間建立較為穩定的結對關系,覆蓋范圍逐步擴大﹔團隊注重加強溝通聯絡,領隊、各工作組組長主動向挂職地區、單位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匯報工作,增進協作互信,凝聚思想共識﹔團隊與北京市和自治區等相關單位建立密切協作關系,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功不唐捐,玉汝於成。團隊堅持群眾路線,發揚優良作風,他們與當地干部一道,像“螺絲釘”一樣釘在京蒙協作的陣地上,贏得了群眾的充分信任,密切了黨同人民的魚水深情。

  繼續深化合作,京蒙協作不斷升級

  京蒙協作從最初的資金投入、物資捐贈,到現在的干部援助、人才培養,協作模式進一步升級,協作領域進一步擴大。

  ——持續推進就業幫扶。2021年幫助農村牧區勞動力實現就業7.1萬人,完成協議任務的142%,其中脫貧人口5.1萬人,完成協議任務的1033%。

  ——持續做好托底救助,開展“走訪脫貧戶”活動,目前已走訪脫貧戶600余戶。通遼等地發生自然災害后,挂職團隊聞令而動,主動上門了解脫貧戶受災情況,與當地干部共同研究救助措施,協調北京市相關部門捐款1000余萬元。

  ——推動干部人才交流。2021年,協助自治區80名干部赴京挂職、1800余名人才赴京跟崗學習,兩地挂職干部密切配合,攜手推進京蒙協作工作。

  ——持續擴大社會幫扶。合力開展“組團式”“結對式”教育醫療幫扶,2021年投入京蒙幫扶資金近8000萬元,改善69所學校、幼兒園以及182所醫院、衛生室、養老院基礎條件。

  ——著力打造示范鄉村。2021年,自治區啟動101個示范村建設,團隊積極引入北京優秀專家團隊,試點編制符合當地特色、可操作性強的鄉村振興規劃,因地制宜將北京的好經驗、好模式、好做法引入自治區,著力打造京蒙協作鄉村振興示范村精品案例。

  20余年的攜手共進,讓內蒙古和北京市的發展血脈相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為了偉大夢想,為了共同目標,在京蒙兩地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京蒙協作必將向更高層次邁進,結出累累碩果。(記者 薛來)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