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通遼

通遼市努力把美好願景變成發展實景

2022年04月12日08:0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文化旅游。張啟民 攝

共產黨員志願服務進校園。張啟民 攝

奈曼旗鄉土人才組團下基層助力鄉村振興。 王陽 攝

玉米晾晒。張啟民 攝

霍林郭勒市工業園區一角。 美麗 攝

通遼市新城區一角。張力軍 攝

  前不久,通遼市召開了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大會回顧了本屆政府自2018年履職以來,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較好地完成了市五屆人大歷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重點建設赤峰、通遼‘雙子星座’”,賦予了通遼市發展新坐標、新定位、新使命。未來五年,是通遼市奮進“十四五”、開啟新征程,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通遼市跨越追趕的戰略機遇期、大有可為的黃金發展期,將努力把美好願景變成發展實景。

  攻堅克難砥礪奮進 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

  數據顯示,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11.44億元,年均增長2.7%,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23.6:31.9:44.5。農牧業連穩連豐,糧食總產量達到179.66億斤,牧業年度牲畜存欄1143.9萬頭隻,通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驗收,通遼市被確定為科爾沁牛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位居自治區前列。綠色煤電鋁、玉米生物制藥、中(蒙)醫藥等主導產業聚鏈成勢,“五大產業集群”產值佔到規模以上工業的94%。國家支持通遼市在現代能源領域開展試點,新能源裝機比重達到47%。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被列入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北部大通道承載城市,開發區綜合物流園區獲批全國第三批示范物流園區,科爾沁500公裡風景大道獲評“中國最受歡迎的十大自駕路線”,霍林郭勒市入選全區首個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

  全市22.4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四個千萬畝”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有效實施,林長制、河湖長制全面落實,建成高效節水高標准農田585萬畝、綠色礦山82家,完成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1060萬畝、天然草原修復10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3.78%,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62%。

  取消下放市本級行政權力事項249項,市場主體由13.59萬戶增加到26.84萬戶。出台促進科技創新發展28條政策措施,各類科技創新平台達到218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4家,獲得國家和自治區科技進步獎33項,建成全區首個盟市級高分衛星應用中心、自治區玉米和肉牛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藥監局中藥(蒙藥)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落戶通遼市﹔與沈陽、長春等城市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外引內聯千萬元以上項目675個,招商引資實現到位資金698億元。

  城鎮市政基礎設施累計投入52億元,改造棚戶區2.1萬套、老舊小區560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03%。改造農村危房1.5萬戶,1/3以上農牧民用上了衛生廁所,行政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偏遠農牧區用電升級改造全面完成。市縣中心城區實現5G網絡全覆蓋,引綽濟遼等重大水利工程啟動實施,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通遼境內工程建成投運,岷通天然氣管道全線通氣。建成高等級公路585公裡,干線鐵路電氣化改造基本完成,通遼至沈陽、北京高鐵相繼通車,順利邁入“高鐵時代”。

  公共預算支出75%以上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1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6.6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7475元和18405元,年均分別增長5.5%和10.1%。

  揚長避短綠色轉型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未來五年,是通遼市奮進“十四五”、開啟新征程,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通遼市跨越追趕的戰略機遇期、大有可為的黃金發展期。2022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9%﹔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定位,統籌北部、中部、南部區域差異化協調發展,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著力改善生態系統質量,推動生態文明示范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守護藍天碧水淨土。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堅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實行全面節約戰略,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步伐。

  ——堅持揚長避短、培優增效,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走出一條“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的農牧業現代化新路子,建設高質量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打造世界級小品種氨基酸生產基地、全國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生產基地,建設新能源就地消納示范基地和全國先進的綠色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打造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和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和休閑康養度假基地。

  ——堅持改革開放、創新驅動,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培育發展新動能。

  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主動融入東北、深耕東北,主攻京津冀、面向環渤海,積極對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推動與赤峰市協同發展。深入落實“科技興蒙”行動,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幅提升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能力。

  ——堅持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加快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和鄉村振興成效。

  建設產城融合發展先導區、示范區,推進老城區改造提檔、新城區高端賦能,申報設立哲裡木區,打造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宜居宜業的百萬人口中心城區。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構建多中心帶動、多層級聯動、多節點互動的新型城鎮化格局。堅持以鄉村振興統攬新時代“三農三牧”工作,促進農牧業高質高效、農村牧區宜居宜業、農牧民富裕富足。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布局合理、互聯互通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共同富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始終把群眾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事業。持續推動創業就業增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實施健康通遼行動,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切實增強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以高質量文化供給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切實筑牢安全穩定屏障,堅決維護政治安全,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著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深入落實“清風引領”系列行動,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局,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創新實干穩中求進 實現各項目標任務

  實現上述目標,通遼市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穩定社會基本面,推動全市經濟平穩運行、回歸合理區間﹔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保持戰略定力,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堅持項目為王、招商為要,為穩增長、擴投資、調結構、促轉型提供源源不斷的項目支撐﹔堅持系統觀念、底線思維,始終繃緊安全發展這根弦﹔堅持創新實干、克難攻堅,鼓足方方面面的干勁推進改革、促進發展。

  ——堅持投資拉動與創新驅動協同發力,全力穩定經濟增長。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和消費基礎作用,加快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打好打贏保穩促進的硬仗。

  強化有效投資支撐。突出“項目興市”,要素跟著項目走,抓實全流程、全周期“項目管家”服務,必保完成投資350億元,全力以赴打一場項目投資的翻身仗。堅定不移推進全員全域全季招商,落實“五個一批”獎懲機制,著力提高項目簽約率、落地率、成功率,年內新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翻一番、達到510個以上,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

  促進消費擴容升級。出台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政策,加快數字技術向線下賦能,提檔升級城鎮特色商業圈、步行街,實現“快遞進村”,行政嘎查村全覆蓋,持續完善城鄉市場體系。提升傳統消費,擴大新型消費,開展“直播科爾沁·消費促進季”“通遼網上年貨節”、發放電子消費券等集中消費促進行動,推動接觸型消費加快恢復。扶持壯大本土電商企業,做活做新農村電商,開展“放心消費”創建行動,讓通遼市的好產品走俏大市場。

  扶持壯大市場主體。全面落實國家組合式規模性減稅降費政策,推動各項政策直達快享、及早發力。嚴格規范涉企收費,嚴查亂攤派亂罰款,嚴禁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落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強全流程信用監管,依法平等保護產權和企業合法權益。推動落實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政策,全年新增各項貸款150億元以上,為市場主體注入更多金融活水。開展“眾創業、個轉企”行動,市場主體增長20%以上,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100戶以上。

  增強創新驅動能力。開展研發投入攻堅行動,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49%以上。實施“雙倍增”“一提升”行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家以上,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0家。實施研發機構、科技平台“雙百”培育計劃,認証一批市級創新平台。聚焦重點產業、關鍵領域,組織實施一批科技專項,集中開展科技攻關。實施“鴻雁回通”計劃,出台《通遼市人才引進實施辦法》,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風險。積極爭取政策支持,落實置換一批、貼息一批、劃轉一批、清零一批舉措,採取非標高息債務剝離、降息、展期、轉型平台公司債轉股等方式,全力幫助旗縣化解債務、輕裝上陣。開展金融領域專項整治,推進高風險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處置,不良貸款率壓降至4.5%以下。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堅持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力,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根基。突出“一核三重”,強攻產業、決戰工業,加快調結構、轉功能、提質量。

  促進農牧業提質增效。嚴守糧食安全底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建設高效節水高標准農田20萬畝、旱作高標准農田12萬畝,改良鹽鹼化耕地16萬畝,完成40萬畝大豆種植任務。調整優化農牧業產業結構,重點發展節水高效特色、防災避災型農業,打造一批種植、養殖、林果等特色農畜產品優勢區和優勢農畜產品產業帶,創建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區和智慧農牧業試點園區。實施種業振興、奶業振興、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產地環境淨化、農牧業品牌建設系列行動,培育一批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的產業化聯合體,推動農牧業集約化、規模化、高端化發展。

  加快挺起工業脊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打響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確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聚焦玉米生物科技、綠色鋁基新材料、鎳基循環新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現代中(蒙)醫藥產業集群化發展,推行產業鏈“鏈長制”、龍頭企業“鏈主制”,實施延鏈補鏈強鏈項目186個,推動60個項目投產達效。推進企業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加快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綠電替代,實施一批技改升級、智能制造、節能節水改造項目,創建一批數字車間、綠色工廠、智慧礦山。開展規模以上企業護航、“專精特新”和“小升規”企業培育行動,新增“專精特新”企業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戶以上。實施園區強基提質工程,全面啟動智慧園區建設,開展低碳(零碳)園區試點,完成園區區域評估,新增標准化廠房24萬平方米以上。

  推進服務業提檔升級。申報建設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推進滬通雲倉、科左中旗龍成現代物流園區、開發區和開魯工業園區冷鏈物流園等項目建設,推動通遼保稅物流中心、多式聯運中心建成投運。積極發展近郊游、生態休閑游、鄉村民俗游,布局建設阿古拉等一批特色旅游村鎮,創建孝庄河文化產業帶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建設“通情達禮”文創商品實體店,提升打造孝庄園、大青溝、哈民遺址等品牌景區。加大金融機構引進力度,推動科爾沁區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科創金融,爭創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實施新能源倍增行動,新增裝機300萬千瓦以上。強力推進龍馬重工、金風科技等風機裝備制造基地項目建設,力促風機整裝產品年內下線。高質量開發利用硅砂戰略資源,規劃建設科左后旗硅砂精深加工產業園,加快凱盛、海螺硅基新材料和光電新材料項目落地。建設補網優網4G基站30個,新建5G基站632個,實現“五區”5G網絡有效覆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領域融合應用。推進金玉鋒大健康產業園、華北制藥生物發酵基地等項目建設。

  ——堅持改革開放與優化環境協同發力,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立足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一以貫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優化環境,積蓄新動能,拓展新空間。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全面實行出資監管企業總會計師委派制,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全面推進財政資金績效管理,開展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改革試點。落實國家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措施,推動霍林河、奈曼、開發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運行見效。探索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穩妥推進農村牧區綜合改革。

  持續擴大開放合作。積極融入“向北開放”戰略,培育俄蒙貨物中轉、加工、儲藏、運輸集散基地,發展“通道經濟”“落地經濟”。深化東北陸海新通道建設聯盟協作,廣泛參與區域經濟分工合作。推動通赤合作走深走實,合力推進四個領域、29項合作事項,著力在長春——通遼——赤峰高鐵、LXB供水工程、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等方面取得務實成果,重點建設赤峰、通遼“雙子星座”。

  提升營商環境質量。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市本級19個部門、135個行政審批事項劃轉,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完善四級便民服務體系,實現103項事項“一件事一次辦”、9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更多高頻民生服務事項“掌上辦”。推進“一制三化”改革,進一步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推動涉企事項“一網統管”“全市通辦”“全程幫代辦”。建立完善企業訴求辦理和政企溝通會商機制,做到企業“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實行企業、群眾對地區和行業主管部門季度打分測評制度,堅決懲處破壞營商環境行為,讓投資者在通遼市放心投資、舒心創業、安心發展。

  ——堅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力,加快構建城鄉協調發展新格局。城鄉一體、雙輪驅動,打造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讓城鄉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完成新一版城市詳細規劃修編,舍得拿出最好的地塊搞綠地、建公園,用綠色軟化鋼筋水泥帶來的壓迫感。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森林公園康養社區、新工二路片區開發進度,建設一批中心城區路網完善、防洪防澇能力提升、生態綠化提質項目,實施一批城關鎮補短板、強弱項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加強“智慧城市”建設及場景應用,推進中心城區市政園林管養和環衛保潔市場化、專業化、精細化管理,系統整治交通擁堵、停車困難、環境臟亂差等“城市病”,讓文明城、衛生城、園林城的金字招牌更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落細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和產業提升、京蒙協作等各項措施,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完成村庄規劃和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示范村規劃方案編制,升級農村電網1845公裡,穩妥推進農村牧區戶廁改造,啟動建制鎮污水處理試點工程,完成18個嘎查村污水處理試點項目,行政嘎查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提高到40%。開展鄉村治理、鄉村發展行動,推進移風易俗,建設外在美與內在美有機統一的新時代美麗鄉村。

  增強基礎承載能力。推進齊齊哈爾——烏蘭浩特——通遼高鐵項目前期,加快集通鐵路電氣化改造,開工建設紅石——渾迪音一級路、保康——舍伯吐二級路技術改造項目,建成通遼高鐵站與大廣高速連接線(大興路),實現奈曼通用機場通航。統籌抓好雨水收集、污水處理、中水回用設施建設,推進引綽濟遼二期、烏蘭哈達水庫項目,開工建設LXB供水通遼支線工程。加快新能源項目配套電網工程建設,啟動甘旗卡——庫倫——義隆永天然氣長輸管道項目,推動燃氣管道進旗縣、進園區全覆蓋。

  ——堅持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協同發力,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立足“雙碳”背景,厚植生態優勢,激發綠色動能,讓綠色成為通遼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精細化管控,全面排查、深入整治生態環境突出問題。落實嚴格的森林草原資源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制度,抓好地下水超採區治理,申報建設阿日昆都楞、霍林郭勒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扎實推進科爾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歐投行貸款造林項目,加強天然石英砂礦專項整治、全域礦山修復治理,完成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和天然草原保護修復200萬畝,建成綠色礦山16家,打造霍林郭勒扎魯特一體化綠色礦山示范區。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精准科學依法治污,開展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噪聲污染防治行動,強化秸稈焚燒管控和採暖燃煤污染、工業污染源、發酵企業異味治理,倡導中心城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持續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加強工業廢水、城鄉污水治理,開展入河排污口專項整治,加大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力度,確保重點水功能區、10個地表水斷面水質達標,系統改善鬆遼流域水生態環境。強化農牧業面源污染防治、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危廢醫廢規范化管理,進一步提高農膜回收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

  推進節約集約循環發展。編制通遼市碳達峰行動方案,系統謀劃推動結構減碳、節能降碳、生態固碳。落實自治區“兩率先”“兩超過”目標要求,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就地消納。完善用能預算管理,堅決遏制“兩高”項目低水平盲目發展,嚴格執行新建項目“兩個先進”審查標准,突出抓好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新釋放用能空間優先用於發展綠色特色優勢產業。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全面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讓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成為時尚。

  ——堅持社會發展與改善民生協同發力,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堅守節用裕民之道,優先保障民生支出,辦好雪中送炭實事,不做錦上添花虛功,讓民生關切溫暖人心。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分類保障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兜底幫扶困難人員就業,開展屬地院校專場招聘,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1.5萬人、農牧民穩定轉移就業35萬人。落實“創業內蒙古”行動,舉辦首屆通遼赤峰聯合創業大賽,建設通遼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創業園。推進根治欠薪行動,讓農民工不再傷“薪”憂“酬”。

  著力提升教育質量。優化資源配置,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6所,用三年時間解決中心城區入學難、入園難問題。鞏固“雙減”成果,提升教學質量和課后服務水平。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實施職業教育“雙高”“雙優”計劃。支持高等教育提質增效。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規范發展民辦教育。

  推進健康通遼建設。完成市醫院新院區項目主體裝修工程,開工建設市傳染病醫院、蒙醫醫院、疾控中心項目,推進城市醫療集團、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和健康聯合體建設,筑牢基層衛生網底,守好首道健康防線。推進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努力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啟動全民健身補短板工程,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全力備戰自治區第十五屆運動會。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持續推進“書香通遼”建設,加快市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開館運營和市文化館搬遷達標,推動“智慧廣電”全覆蓋。推進科爾沁文化(通遼)生態保護區創建工作,加強非遺傳承保護和活化利用。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社保醫保全覆蓋。健全社保醫保基金長效監管機制。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持續提高低保保障標准和補助水平。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鞏固雙擁模范城創建成果。全面落實婦女兒童“兩綱”目標任務。加快構建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建立未成年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關愛機制,一老一小永遠都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學精准、內緊外鬆、張弛有度,抓實抓細村居社區末端疫情防控,力爭以最小的社會擾動換取最好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積極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扎實推進平安通遼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著力提高應對強降雨、暴風雪等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能力,強化食品藥品、城鎮燃氣、工礦商貿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扎實開展“八五”普法。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市域治理能力和水平。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好國防動員、軍民融合、人民防空等工作,軍政軍民團結一心共建美好家園。(郭洪申)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