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聲 總書記兩會上關心的10件民生“小事”
“努力讓水更清、景更美” ——探訪內蒙古自治區烏梁素海生態綜合治理
“烏梁素海我作過多次批示。現在看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還要久久為功。”
——2021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烏梁素海景色。通拉嘎 攝
二月,烏梁素海的冰面還沒有消融。然而,春風已經越過烏拉山,送來了鴻雁的一聲聲啼鳴。冰面上,金黃色的蘆葦隨風搖曳,婆娑作響,像是在召喚遠方的鳥兒。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主任龔明珠告訴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烏梁素海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內蒙古精心實施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國家試點工程,湖心斷面水質已從過去的劣五類提升至四類,來此安家落戶、繁衍生息的鳥類重新多了起來。”
“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想要治污,必須從源頭抓起”
烏梁素海在哪裡?打開地圖,黃河“幾”字形頂部便能找到它。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是由黃河改道而形成的河跡湖,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地球上同一緯度最大的濕地。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決定著功能作用的重要性。它是綠色的屏障,能抵御西邊烏蘭布和沙漠的風沙﹔它是生命的源泉,東邊的陰山、北邊的烏拉特草原,都得益於它的滋潤,生機盎然。因此,烏梁素海一直有“塞外明珠”“塞上都江堰”的美譽。
可是,前些年,烏梁素海“生病了”。52歲的張美霞,土生土長的烏拉特前旗人,對湖的變化印象深刻:“小時候,人在船中坐,魚在水中游,烏梁素海清澈見底。不知從哪天起,黃藻越來越多,大片大片的水域被覆蓋,散發出濃濃的腥臭味,隔著幾百米都能聞到。”
魚少了,鳥少了,“塞外明珠”失去了光彩,生態治理迫在眉睫。
習近平總書記對此十分牽挂,2018年以來,每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都對烏梁素海生態治理提出明確要求。
“我們堅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領悟到生態環境治理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2月16日上午,巴彥淖爾市副市長趙巍峰拿出一張內蒙古河套灌區現狀圖,一邊比劃一邊介紹。
他揪起圖紙的左下角,說明當地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地勢﹔指著圖紙上紅綠相間的條紋圖,介紹烏梁素海的水流走向……“看到這些,你就能懂,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想要治污,必須從源頭抓起”。
緊接著,趙巍峰拿出一張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圖,上面可以清晰看見,在烏梁素海流域上游,高標准推進烏蘭布和沙漠治理,減少泥沙流入黃河﹔在城市建成區和工業園區,加快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建設﹔在湖區及周邊,開展烏拉山受損山體修復和烏拉特草原生態恢復……
近幾年,當地積極給烏梁素海找“病灶”、開“藥方”,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比如,針對生活工業污水排放的“點源”污染,關停重污染工廠,同時改造升級污水處理廠,保証所有工業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隻有達標后才能排放。
針對農業灌溉用水的“面源”污染,廣泛開展“四控兩化”行動(控肥、控藥、控膜、控水和畜禽糞污資源化、秸稈資源化),降低農業面源污染負荷。
針對蘆葦水草和底泥淤積的“內源”污染,在清淤和蘆葦收割利用的基礎上,採取生態補水、建設網格水道等措施,改善水動力條件,讓部分死水流動起來,提升湖區生態系統的淨化功能。
實踐越深入、成效越明顯,信念越堅定、信心越充足。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當地漁業管理公司的干部群眾有一個共同的感受:要想重新擦亮烏梁素海這顆“明珠”,必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堅定不移走生態保護、綠色發展之路。
“再過些日子,這裡的鳥更多、魚更歡”
烏梁素海生態治理的深入推進,既帶來了水質的提升,還帶來了當地干部群眾環保意識的提高。
走進農牧民劉秀珍的家中,隻見到處擺滿了盆栽、鮮花,家裡生機盎然。這幾年,她主動調整種植結構,家中80畝土地由種玉米改成了種小麥,並且堅持不用化肥、不覆膜,隻用畜禽糞便,人工拔草。她說:“農田是自家的,但空氣是共用的。誰想聞臭味?誰不想自己的家園變得美麗?”據劉秀珍介紹,她家的小麥加工面粉還成功申請了綠色食品標志,每年增收4萬多元。
這種思想觀念、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為烏梁素海的生態治理注入了持久的動力。以蘆葦為例,以前是任憑腐爛在水裡、囤積在倉庫裡,如今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引導下,它成了寶貝。
張美霞,以前是漁民,現在響應號召上了岸,有了一份新工作——蘆葦編織,“編一天賺150元。每年4到10月,蘆葦生長旺盛,也是最忙的時候。編織的籮筐、帘子都很暢銷”。
曹鬆林,以前外出務工,現在返鄉創業,興建了3個總面積1400平方米的木耳大棚,“我們將蘆葦粉碎后做成菌棒,發展木耳產業,一年利潤10萬元左右”。
連軍強,懷著對烏梁素海的濃濃情結,決心發展蘆葦畫工藝,“烏梁素海的生態變好了,我們也希望順勢而為,打響蘆葦畫的品牌”。
……
蘆葦變廢為寶,既優化了生態、淨化了環境,又激發了活力、改善了生活。如今,垃圾不再亂扔了,污水不再亂排了,當地百姓正在以實際行動自發呵護著美麗的烏梁素海。
夕陽西下,烏梁素海格外美麗。在入黃口處,烏毛計水質自動監測站每4小時採一次水,常年監測水質變化。當地這樣的監測點共有38處。“哪裡的監測數據有異常,我們就及時追蹤到哪裡,精准施治,努力讓水更清、景更美。”監測站維護人員張晉偉說。
巴彥淖爾市市長王志平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進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工程建設,高標准實施《“十四五”烏梁素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規劃》,久久為功,篤行不怠,推動烏梁素海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蘆葦蕩漾,鴻雁飛翔。此刻,鳥類攝影愛好者馬海明扛起他的相機,駕著破冰艇駛向烏梁素海的深處。他平靜地說:“再過些日子,這裡的鳥更多、魚更歡,拍出來的照片會更美更精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