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通遼

全力建設宜居宜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

2021年12月10日09:24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西拉木倫公園。侯大明 攝

市民晨練。侯大明 攝

通遼萬達廣場。張力軍 攝

城市夜景。侯大明 攝

城市花園。郭洪申 攝

進入高鐵時代。 張啟民 攝

通遼市博物館。張啟民 攝 

  近年來,通遼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按照“一核雙心多點,一軸一帶三區”的空間布局結構,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一批嶄新的道路、橋梁等重點項目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城市的整體框架迅速拉開,中心城區面積迅速拓展,為城市建設交上了一份精彩答卷。

  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通遼這座草原新城的變化,傳遞著民生至上的溫度,體現著品質優先的態度。

  通遼市堅持新發展理念,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高,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推進城市建設,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近年來,該市以做好“雙城”復查迎檢工作為契機,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加強市政道路建設,出行更便捷。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全市累計完成投資33.17億元,新建道路160余公裡,城鎮人均城市道路面積達到25平方米、建成區路網密度達到8.1公裡/平方公裡、建成區道路面積率達到16.3%。中心城區重點實施了新世紀大橋連接線及互通立交、新工二路、霍林河大街東段道路拓寬改造、民主路立交橋引道、白音太來大街立交橋引道、紅光大橋等工程,道路得到更新提升。

  多措並舉,讓城市排水更通暢。全市累計完成投資11.69億元,新建排水管道280余公裡,建成區排水管道密度達到12.5公裡/平方公裡,污水處理率達到98.4%。中心城區重點實施了主城區污水處理廠5萬m3/d擴容改造、5萬m3/d中水廠提標擴建、新城區二道河雨水泵站及配套設施、老城區雨水防澇排放等工程,建成區排水管道密度達到12.7公裡/平方公裡,污水處理率達到98.5%。

  暖氣燃氣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市累計完成投資16.94億元,新增集中供熱上網面積1778萬平方米,建成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9.1%﹔全市新建燃氣管道367公裡,城鎮燃氣普及率達到97.2%。中心城區重點實施了通遼市集中供熱五期、供熱管網互聯互通、熱網主分支、老舊小區供熱管網改造等工程,新增集中供熱上網面積914萬平方米,改造老舊小區供熱管網411處,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94.7%。

  推進園林綠化,讓城市更美好。全市累計完成投資21.36億元,新增園林綠地面積1100余公頃,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7%、綠化覆蓋率達到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9.5平方米。遼河公園生態保護園林建設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近年來,中心城區重點實施了霍林河大街東段綠化、新世紀大橋連接線綠化、遼河濕地公園綠化、機場路及機場公園綠化、遼河公園50萬平方米綴花草地等項目,進一步為廣大市民創造了良好的宜居環境。

  城市治理能力實現新提升。啟動了城市精細化管理3年行動,圍繞生活垃圾分類、建筑工地及渣土運輸、共享單車等8個重點領域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城市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狀況不斷改善。

  不斷提高城市發展水平

  一直以來,通遼市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突出住房民生屬性,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逐步構建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公共租賃住房、住房租賃市場等多渠道、多層次、可持續的基本住房保障體系,居民住房條件顯著改善。近年來,全市完成棚戶區改造開工量3.46萬套,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為9034戶住房困難群眾累計發放公共租賃住房補貼4438.8萬元,低保、低收入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通過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全市383個老舊小區環境得到提升、配套設施得到完善,涉及居民38929戶,改造面積376.3萬平方米。

  創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理念,將“滲、滯、蓄、淨、用、排”措施融入城市開發建設過程,重點實施了遼河公園區域、鐵南片區、機場片區等海綿體建設,總面積12.94平方公裡,達標比例20.7%(建成區62.5平方公裡),實現了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

  緊緊圍繞城市精細化管理重點工作任務,強化住建領域污染防治工作措施,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各旗縣市區城關鎮8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成並投入使用,建設規模為1570噸/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中心城區6個社區率先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累計配送垃圾分類收集容器5427個。各類學校、公立醫院、社區服務中心全部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城市日益干淨、整潔、有序,市容市貌得到整體提升。

  著力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大力推廣綠色建筑,提高市場核心競爭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308項、184.39萬平方米,累計實施綠色建筑項目1262個、1165萬平方米,累計取得綠色建筑設計標識項目15個、147.7萬平方米,綠色建筑佔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76.5%,建筑項目設計階段執行建筑節能75%的設計標准率達到100%。

  通遼市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發展大數據產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智慧政務雲平台、審計雲平台、政務服務共享交換平台、智慧交通、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公安、智慧城管等項目投入使用,通過這些項目,通遼市全面開啟“智慧生活”,解決群眾的“煩心事”。

  提升中心城區 龍頭帶動作用

  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展望未來任重道遠。前不久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通遼市第六次代表大會指出,今后五年是通遼市奮進“十四五”、開啟新征程,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置身全區發展大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內蒙古的戰略定位和自治區黨委關於蒙東地區的發展要求,以及打造蒙東地區“雙子星座”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決策,遵循建設好“城”、培育好“市”的總體思路,全面提升產業發展競爭力、市政基礎支撐力、公共服務供給力,把中心城區打造成為引領帶動全市發展的核心引擎。

  加快推動產城融合,提升商貿物流業、培育新興服務業、引入都市型工業,重點建設好科爾沁綠色食品創新產業園、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和高新技術產業園等產城融合發展先導區、示范區,增強城市集聚產業能力,提升中心城區龍頭帶動作用。持續完善城市功能,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老城區改造提檔、新城區高端賦能,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深入開展城市體檢,有效解決各類“城市病”,建設智慧韌性安全城市。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增強重點商圈服務功能,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文化、體育、康養等方面的服務能力,讓市民生活更加舒適便利。創新城市發展理念,推進城市管理體制和投融資改革,理順市區兩級事權,持續加強規劃和建設執法,優化整體建筑風貌,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市場化運營水平,盤活城市存量資產、搞活增量資產、激活無形資產,申報設立行政新區,建設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宜居宜業的百萬人口中心城區。(郭洪申 邵楠)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