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通遼市:厚植企業發展沃土 激發市場潛能活力

2021年12月07日07:30 |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小字號

通遼市政務服務中心業務辦理大廳。張啟民 攝

奈曼旗玻絲特特種玻璃球及玻璃纖維項目區,工人正在生產作業。王陽 攝

聯晟新能源材料公司生產車間。郭洪申 攝

正在建設中的經安鎳基合金新材料項目。王陽 攝

全面推行“綜合一窗”改革,讓企業、群眾最多跑一次。張啟民 攝

內蒙古威宇生物科技生產車間。張啟民 攝

俯瞰通遼梅花生物公司。 張啟民 攝

海闊方能憑魚躍,天高方能任鳥飛。

今天的通遼,市場主體由2014年的不到10萬戶到如今的近26萬戶﹔

企業開辦壓縮至2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壓縮至5個工作日﹔

政府投資項目實現全流程68個工作日內辦結,社會投資項目實現全流程60個工作日內辦結……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

近年來,通遼市廣大干部群眾上下一心,緊緊圍繞“兩個屏障”“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的戰略定位,堅持問題導向,對標國內國際一流,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難點、堵點、盲點、痛點,堅決打好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形成了人人謀發展、人人促發展的良好氛圍。為構建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積極塑造發展新優勢、打造騰飛新高地。

頂層設計見決心 高位推動促發展

通遼市站在事關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最大的硬資源、最大的軟實力、最大的降成本來抓,主要領導率先垂范,相關部門履職盡責,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讓客商放心投資、舒心創業、安心發展。

“接待辦事群眾有多少?”“辦事需要哪些流程?時限需要多久?”“辦理業務要什麼手續材料?審批需要多少個環節?”……為詳細了解營商環境建設情況,通遼市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各地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就政務服務審批和服務質量、效率等情況進行調研,並提出明確要求。

站在全局,高位推動。通遼市印發了《關於調整通遼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本次調整的通遼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雙組長”制,由市委書記、市長共同擔任組長,10位市級領導擔任副組長,41個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優化行政服務環境組、優化司法環境組、優化社會誠信環境組、宣傳組、執紀監督組,形成“一辦五組”工作格局,組長(主任)均由市委常委擔任,並設有專職聯絡員,專責專項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為進一步強化優化營商環境頂層設計,該市先后制定出台了《通遼市2020年政務服務工作要點》《通遼市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實施方案》和《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安排的任務分工方案》等政策文件,進一步完善“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機制。

從2019年到2020年,通遼市連續兩年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百日攻堅行動。市委、市政府將2019年確定為“營商環境優化年”,由市政務服務局牽頭,從2019年6月初至9月底,在全市組織開展了優化營商環境重點指標百日攻堅行動,重點圍繞《內蒙古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提出的8項重點指標開展了12個專項行動,使企業開辦等12項營商環境指標實現了既定目標並顯著優化。在2019年自治區政府組織的營商環境第三方評價中,該市營商環境綜合排名從2018年全區倒數第三位升至2019年全區第五位。

從2020年3月1日至6月10日,重點圍繞旗縣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水電氣暖報裝、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商環境滿意度和涉企規范性文件清理5項指標,在全市開展了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百日攻堅5個專項行動。通過制定實施方案、精心組織、逐級落實、跟蹤督查推進,新一輪百日攻堅行動各項量化指標完成了既定目標、非量化指標明顯優化。其中,旗縣級工程建設項目已實現開工前審批30個工作日、全流程70個工作日以內辦結。該市2019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在全國261個地級市城市信用監測排名中,由最低點的260位提高到目前的112位,位列自治區第一名。

今年,通遼市制定了《通遼市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提質增效為目標,以為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破堵點、解難題為著力點,以搭建平台為保障,聚焦重點、鞏固成績、補齊短板,用3年時間探索實施一批突破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全力打造“時限最短、環節最簡、材料最少、服務最好”的營商環境,將通遼市建成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的福地,為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

促改革增添源動力 優服務便民貼民心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推動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的源頭活水就是改革創新,優化服務。

通遼市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突出位置,堅持解放思想,抓改革,優服務,深化簡政放權,不斷創新工作舉措,營商環境建設水平得到不斷提升,服務效能不斷擴大,使群眾和企業的滿意度大大提高。

為進一步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簡化優化辦事流程,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通遼市全面推行“綜合一窗”改革,通過調整大廳功能布局、整合服務事項、組建專業隊伍等系列措施,大力推進“綜合一窗”受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入駐“綜合一窗”事項5391個,累計辦理7211件。

自2018年起,按照國務院、自治區政府的相關要求,通遼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市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此為杠杆,通過優質高效的政府服務,撬動各方面各領域改革和營商環境的優化。進一步深化全市“放管服”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提升審批效率的實際行動增強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來,通遼市政務服務中心將入廳窗口按職能重新整合,設立了投資項目審批、市場准入、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事項4個綜合窗口,全面推行“前台綜合受理、后台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快遞免費送達”的政務服務新模式,變“多頭受理”為“一窗受理”,變跑多個部門窗口為跑一個部門窗口,使群眾隻需進政務服務中心“一個門”,到綜合窗口“一個窗”,“跑一次”辦成事。截至目前,市政務服務中心累計受理“最多跑一次”事項14萬件,免費快遞送達辦理結果4500余件。

為進一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理審批服務業務,市政務服務中心會同入廳各部門單位,深入梳理入廳審批服務事項,先后於2018年5月、10月和12月通過新聞媒體發布共計48個部門單位的3批586項市本級“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佔入廳審批服務事項的95.8%。同時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壓減申報材料。經與各行政審批部門對接溝通,入廳審批服務事項的承諾時限由原來的14705個工作日減少到現在的5294個工作日,減少了9411個工作日,審批時限壓縮了64%。41個高頻事項減少申報材料52份,減幅達20%﹔取消了20個部門單位89個權力事項涉及的証明材料195個﹔制定了容缺受理清單,共有9個部門19個事項實行容缺受理。從2018年7月起,市政務服務大廳全面取消了要求辦事群眾提供的申請材料復印件,凡要求辦事群眾提交的申請材料復印件均由入廳部門窗口自行復印。據統計,入廳窗口共取消申報材料復印件1849個。

雲平台提升服務 破壁壘建智慧通遼

“很快,花了不到一小時就辦完了。”剛剛在窗口辦理完工商備案登記的內蒙古蒙藥公司副總經理王春志,對通遼市智慧政務雲平台的高效率和便捷性贊不絕口。他說:“無論注冊登記,還是變更備案,都比原來高效便捷多了,過去這些業務都是手工操作,程序復雜,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辦完,這個平台確實好!”

2019年以來,通遼市政務服務中心積極推進智慧政務雲平台建設,並於同年6月3日上線運行,對市本級面向群眾和企業的所有線上線下服務事項,實現了流程再造、數據共享、業務協同,逐步做到了一網受理、一網通辦、隻跑一次、一次辦成,實現了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從“找部門”到“找政府”的轉變,解決了系統、部門之間的“關門”辦事狀態和“數據壁壘”“材料壁壘”。目前,已整合市直39個部門605項審批服務事項接入電子政務系統。各類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6%,形成了與國家、自治區對接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

統一的政務信息數據資源中心形成。平台與自治區“統一身份認証、統一好差評、統一項目管理、統一電子証照、統一電子印章、統一支付系統、統一搜索服務、統一咨詢投訴”等統建平台實現了數據對接。同時,與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台建立了數據共享機制,實現了企業基本信息、社保信息、醫保信息、房產不動產信息等12項信息數據的共享應用,形成了統一的政務信息數據資源中心,為全市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奠定了堅實基礎。

市政務服務中心依托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設了“兩微一端”移動辦事終端,並按照自治區要求,將原“通快辦”移動終端APP,對接到全區“蒙速辦”APP辦事終端。目前,42項特色便民服務事項實現了手機客戶端查詢、繳費。另外,以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數據庫為支撐,開辟了24小時自助服務區,實現了辦事查詢、納稅辦理、發票代開、發票領取、水費繳納、供熱費繳納等服務事項的自助辦理。(郭洪申 許媛媛)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內蒙古實現工業產品許可証發証和注銷事項“跨省通辦”
  記者從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12月1日,伴隨新版工業產品許可審批系統上線運行,自治區工業產品許可証發証和注銷事項實現“跨省通辦”,電子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証與電子營業執照關聯應用實現跨區域全程網辦,提高審批效能,最大限度方便企業辦事。 據了解,今年以來,自治區市場監管局聚焦“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壓減審批環節,完善辦事流程,公示辦事指南,壓縮審批時限。…
“林長+檢察長”協同工作機制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記者從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獲悉,近日,自治區林長制辦公室聯合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制定印發《關於建立“林長+檢察長”協同工作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協力推動內蒙古森林、草原、濕地、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切實筑牢我區生態安全屏障。 《意見》明確建立聯席會議機制、信息共享機制、線索移送機制等10項機制,重點圍繞保護好內蒙古林草等生態資源,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積極遵循保護優先、合理利用原則,健全完善“林長+檢察長”長效機制建設,充分落實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統籌各方力量,密切協調配合,形成森林資源保護發展合力,促進我區林業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