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烏海:高質量發展邁出大步伐 綠色轉型蹚出新路子

2021年11月30日09:16 |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小字號

大漠湖城壯美烏海。王超 攝

城區中綠地公園隨處可見。王超 攝

市民樂享“綠色福利”。金泉 攝

濱河二期建設正式啟動。王超 攝

發展現代農業讓農區居民增收致富。 孟和朝魯 攝

賽思普年產30萬噸氫基熔融還原法高純鑄造生鐵項目。郝飚 攝

東源科技二期BDO項目建設現場。烏宣 攝

沙與水相交的烏海湖。 孟和朝魯 攝

黃河岸邊的宜居家園。王超 攝

書法已成為烏海學生的必修課。 郝飚 攝

烏海世界沙漠葡萄酒節吸引國內外嘉賓參與。郝飚 攝

烏海市市域社會治理中心構建城市“智慧大腦”。 孟和朝魯 攝

經濟總量由389億元增加到563億元,年均增長7.6%,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8%﹔聚力“七治”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實施大氣環境綜合整治項目1929個,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42平方公裡,建成自治區級綠色礦山13座﹔民生支出比重始終保持在70%以上……這一串串沉甸甸的數字是烏海市過去5年的發展成績單,見証著這座城市5年間的耕耘拼搏,這5年,烏海市干出的精彩可圈可點。

回首過去成就輝煌,展望未來砥礪前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烏海市將著力抓好烏海及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堅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扎實推進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在新征程上奮力譜寫烏海市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

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初冬時節, 走進位於烏海市海勃灣工業園區的內蒙古賽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的氫基熔融還原法高純鑄造生鐵項目現場,一幅火熱的生產景象呈現在眼前。在企業的中控室,冶煉的各環節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輕點鼠標,一根根通紅的高純鑄造生鐵伴著耀眼的火花緩緩走下智能化生產線。“目前我們日產高純鐵1500噸至1800噸,自今年5月投產以來,訂單供不應求。”該企業副總周海川說。

傳統“炭冶金”過程中,需要先將鐵礦石燒結處理,再與焦炭加入高爐,不僅工藝繁瑣同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而“賽思普氫冶金”工藝由於有了氫氣的加入,取消了燒結和焦化等重污染工序,大幅降低了碳的參與,這使得冶煉過程中的碳排放較高爐低30%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顆粒物減少38%、48%、89%。不僅如此,這項工藝還在原料、產品質量、產值等多方面較高爐工藝有著巨大的優勢。“氫冶金”工藝正在成為烏海市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一個生動樣本。

對於烏海市而言,工業是經濟升級的主戰場,是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為尋求轉型發展的新動能,烏海市大力推進存量變革,促進增量崛起,加速變量突破,通過升級主導產業穩固工業體系根基,發展培育新興產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鮮活“血液”。

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是烏海市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立足現有基礎和比較優勢,烏海市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創新鏈,推動工業產品向精細化、高端化、終端化方向轉變﹔制定《焦化產業重組升級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焦化產業重組升級高質量發展產業規劃》,以科學系統規劃引領“散弱小”企業整合重組提檔升級,推動資源利用由粗放使用向集約利用轉變﹔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把節能減排降耗作為硬約束,淘汰關閉落后產能,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化工產業往高端走、往精細化走、往新材料走。目前,烏海市原煤就地轉化率由建市初期的不足20%提高到現在的90%以上。

烏海市還堅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轉型發展的突破口,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為主導,光伏產業、機械制造等重點企業為龍頭的多極支撐、多輪驅動的新興產業發展格局。同時,該市把發展服務業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以環烏海湖、甘德爾山旅游開發為重點,大力培育發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統籌推進商貿、金融、文化、信息等服務業發展,不斷優化產業結構,逐步扭轉“一煤獨大”的發展格局。

圍繞主導產業,烏海市還不斷健全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精准對接、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區域創新型城市。目前,烏海市累計建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全區首家盟市級科技創新中心建成運營。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烏海市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作為鐵規矩和硬杠杠鮮明立起來,緊盯突出問題,統籌推進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深入實施生態保護修復、環境污染治理、產業轉型升級等6項工程,堅持“治礦、治企、治水、治車、治路、治氣、治場”多管齊下,採取超常規舉措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切實扛起了黃河入蒙首站首責。

過去5年間,烏海市實施大氣環境綜合整治項目1929個,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42平方公裡,建成自治區級綠色礦山13座,入選國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城市。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四級河長制全面落實,黃河烏海段水質提升到Ⅱ類,躋身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嚴格落實“雙碳”“雙控”要求,引導企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落后產能加速出清。堅持以水定綠,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5平方米,獲評自治區節水型城市。

高效能治理成效顯著

在烏海市,老百姓隻需記住一個號碼——12345,就可以一碼走天下!開門鎖、通下水道、挪車……生活中的諸多煩心瑣事都可以迅速化解。12345已經成了烏海市民的解憂密碼。

12345熱線服務平台是烏海市市域社會治理中心的重要平台之一。近年來,烏海市全力推動大數據、智能化與市域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推行烏海市市域社會治理中心與烏海市綜治中心“兩中心合一”,直接指揮290余家市、區行政企事業單位,對市域社會治理事件進行“一口徑採集、分流轉辦,一級監督、一級指揮”。非警情類訴求由12345民生服務熱線受理,警情類引導至110警務熱線,市民隻需記住12345和110就能獲得全方位幫助。2020年以來,12345累計受理市民訴求80.03萬件,辦結率達98.26%,滿意度達97.51%。

同時,烏海市還創新實施“互聯網+行業治理”, 通過企業實時在線數據、GPS軌跡、電子鎖等先進傳感技術,對全市安全生產、污染排放、校園秩序、“兩客一危”車輛、電梯運行、金融業銀行設施、危爆物品、電力設施等重點行業領域全天候進行立體式非現場監管預警。

為有效化解基層矛盾,該市打造了集排查受理、分流轉辦、在線指導、督辦考核於一體的閉環式矛盾糾紛在線調解平台,完善訴前多元解紛聯動銜接機制,結合實際為當事人提供在線調解、確認、分流、速裁快審等一站式解紛服務,大力推行遠程調解、“雲調解”,開通24小時心理援助服務熱線並與12345市民熱線聯網,全力推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街道),矛盾糾紛不上交”,全市矛盾糾紛化解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

烏海市還堅持把黨的建設貫穿基層社會治理全過程,高標准建設市、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黨群服務中心,健全社區、網格、樓棟三級黨組織體系,融合黨建、政務、社會服務各類資源,打造群眾家門口“一站式”黨群服務陣地。同時,將全市整合劃分為786個線上線下統一的網格,實行“一格一長一警一專多兼”管理模式,政府購買服務一步到位,招聘專職網格員786名,人手一部“網格通”手持終端,實現專職網格員全覆蓋,共配備網格長453名,網格民警202名,兼職網格員1737名,打造了專群結合、優勢互補、24小時在線的網格化服務管理隊伍。建立了網格事項准入制度,全面開展基礎信息採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糾紛化解等8大項141小項任務,真正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

此外,烏海市全面應用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成果,提升公共服務能力。該市推行人社業務社區綜合櫃員制,開通社保網上大廳、APP等多種服務渠道,將業務下沉到社區,簡化辦事流程,開創“平台在社區、服務在基層、經辦在家門”的全新服務模式﹔率先在自治區實現居民電子健康碼“掃碼就醫”服務全覆蓋,實現在線挂號、就診、取藥和健康管理等“一碼通”﹔推行“一站式”服務,不受戶籍所在地限制,可以跨地區在任意派出所辦理本市戶籍業務﹔建設智慧公交調度管理平台、出租車出行大數據平台,通過手機APP為市民提供線路查詢、擁堵情況、服務評價、周邊查詢等服務,為群眾出行提供便利。

今年,烏海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拿出自我革命精神,勇於打破“條條框框”,堅決整治頑瘴痼疾,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一網辦、掌上辦、一次辦、幫您辦”,不斷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減成本,努力實現要件最精、環節最簡、時限最短,最大限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

面對市場主體反映最突出的項目審批環節多、申請材料繁雜、辦理周期長等問題,烏海市著力打造項目審批“五減三最”,實施黨政領導包聯企業和項目制、“大表審批制”等10項“硬核舉措”。並對141個部門4713個政務服務事項進行優化,承諾時限壓減率55.3%,材料要件壓減率26.8%,“最多跑一次”事項佔比98%,實現即辦件2環節、一般承諾件3環節、特殊承諾件4環節。該市還積極推進政務服務容缺受理工作,通過對政務服務事項要件梳理,逐項明確必要要件和非必要要件,公布了第一批《烏海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容缺受理政務服務事項清單》,84項政務服務可容缺136個申請材料。

高品質生活樂享幸福

作為一座因煤而興的工礦城市,烏海市曾經依礦而建的工礦棚戶區有大大小小17片,居住著6.6萬戶近20萬人,超過城市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

從2007年開始,烏海市啟動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搬遷改造工程,並牢牢抓住“建得好、搬得順、拆得掉、住得穩”4個關鍵環節,一年一個台階向前推進。如今,14年過去了,烏海市累計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5萬套,1300多萬平方米,棚戶區居民“出棚進樓”,圓了“安居夢”。

不僅如此,烏海市這些年還將2000年之前建成的105個老舊小區,全部納入中央補助支持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根據全市各小區的實際情況,先行解決老舊小區的給排水、供暖、供氣、供電線路等基礎設施問題,部分具備條件的小區逐步配套完善電梯、節能保溫、硬化綠化、智能門禁系統。與此同時,烏海市加大基礎設施改造力度,共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額71.21億元,新建換熱站33座,新建市政燃氣管網78.36公裡,新增燃氣用戶5.2萬戶,燃氣普及率達到97%﹔新增供水主管網167公裡,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達100%。

多年來,烏海市不斷加強財力保障和民生改善力度,持續解決好教育、養老、醫療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民生和社會事業支出佔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始終保持在七成以上。

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烏海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校園文化生活為載體,以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為依托,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融入教育工作的全過程。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基本實現標准化,建立起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動態復查和監測機制。

多年來,全市普惠性幼兒園入園率達95.4%,位居12個盟市第一位,全市18.9%的幼兒園建成市級以上示范園,實現了農區、棚戶區公辦園全覆蓋﹔全市普通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8%,本科上線率和一本上線率實現“十年連升”。大力實施“陽光分班”“陽光中考”工程,實行“網上報名、查分、錄取”,中考全部環節公開透明,保障教育公平﹔取消高中階段擇校生,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全部與當地學生享受同等待遇,優先改善農區、礦區等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保証學生公平享受教育資源的權利。

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福祉。近年來,烏海市以健康烏海建設為統攬,醫改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2017年被國務院表彰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明顯地區。

多年來,烏海市進一步優化城市公立醫院規劃布局,形成了以市人民醫院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為龍頭,市蒙醫中醫醫院等5家專科醫院功能互應、錯位發展,4家區級醫院為骨干,16家基層醫療機構為網底的“1+5+4+16”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穩步實施分級診療制度,積極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組建市人民醫院和市蒙醫中醫醫院2個醫療集團和3個“醫共體”,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分層管理和雙向轉診,基層就診人次大幅增加。扎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建家庭醫生簽約團隊92個,共簽約22.88萬人,為群眾就近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取消藥品加成每年減收3000多萬元,大型設備檢查、檢驗每年減收2300多萬元,藥品議價採購每年減少藥費支出4000萬元,全部讓利於民。

烏海市還始終將鄉村振興工作擺在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目前,烏海市已有盟市級以上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5家,農牧業產業化聯合體10家﹔全市農畜產品加工企業18家,500萬元以上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4億元。此外,該市各村鎮以黨建為引領,精准施策、量體裁衣,通過“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產業發展模式,進一步在村級集體經濟產業支撐、品牌培育上下功夫,帶動農區居民增收致富。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過10萬元,其中20萬元以上有8個。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日益提高。今年4月,烏海市民期待已久的濱河二期建設正式啟動,濱河二期功能定位為引領烏海市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空間載體,烏海未來的創智活力灣、繽紛宜居城,共規劃商務商業、文創休閑、旅游服務、生活居住四大核心功能。

在烏海,百姓渴盼的品質城市的理想逐漸變成現實。(郝飚)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