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十裡礦坑”變生態綠洲

2021年10月29日07:52 |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小字號

礦坑綠地裡散養的鵝。

礦坑裡的沙果豐收了。

礦坑裡出土的猛犸象化石。

如今露天礦坑內生機盎然。

當年露天礦煤炭成列運輸的忙碌景象。

露天礦的秋色。 王偉國 張林江 攝

深秋時節,金黃的沙棘果、通紅的山丁子、紅黃相間的沙果布滿了靈泉露天煤礦的“十裡礦坑”,放眼望去,滿坡的羊群和散養的雞鴨鵝在多彩的果樹林間游逛,一派生機景象。

靈泉露天煤礦是我區第一座中型露天礦,自1965年正式投產到2016年關停,累計生產原煤5180多萬噸,生產過程中,相繼出土猛犸象化石、扎賚諾爾人頭骨化石、披毛犀化石、野牛頭骨化石等國家級文物。半個多世紀的開採史為國家經濟建設和文物考古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歷史的長河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縱觀礦山百年,伴隨輝煌的開採史,周邊的生態環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2016年關停時,一個長達4.1公裡,最寬1.6公裡,覆蓋面積約4.9平方公裡的礦坑形成,外圍排土場覆蓋面積達13平方公裡。這個“十裡礦坑”如何變廢為寶,實現靚麗蛻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5年來,華能扎賚諾爾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力爭把“十裡礦坑”改造成為北疆煤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完成邊坡治理、場地平復、鋪設灌溉供水管網、排洪溝、內部環路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礦坑植被覆蓋度由5%恢復到95%以上,種植植物存活率在85%以上,植被恢復總面積達805萬平方米,種植樹木類別達17種,約67.2萬株,植物種類達70多種。隨著復墾綠化區域的逐年擴大,露天煤礦區域內生態環境及氣候不斷改善,“十裡礦坑”舊貌換新顏。現在,不僅果樹成林,牛羊成群,也是野鴨、大雁、草原鷹、野兔、狐狸等多種野生動物棲息的家園,是經濟發展的“聚寶盆”,是企業創效的“搖錢樹”,是景色時新的“人間天堂”。(內蒙古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新軍 通訊員 於金龍 攝影報道)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