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烏蘭察布

四子王旗:創新“三三制”模式 織密防致貧返貧監測幫扶工作網

2021年10月22日08:2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金秋十月,四子王旗草原由綠轉黃,黃綠間依稀可見白色的羊群……

  10月19日,記者驅車從烏蘭花鎮向北行駛30多公裡后,一片紅瓦紅牆房舍整齊的移民村——庫倫圖馬安橋行政村映入眼帘。

  這個移民村由原來的14個自然小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整合成目前轄有5個自然村的行政新村。現有耕地面積1.9萬畝,常住人口197戶387人,以養殖業為主。該村享受政策脫貧戶有190戶443人,落實常態化監測幫扶機制后,納入防貧返貧監測戶有2戶6人,按照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原則,經及時落實幫扶措施后,兩戶風險已解除。

  村支書張拴在領著記者走進村東頭的監測戶崔桂蓮家,隻見寬大院落的西側是用木板圈住的羊圈,20多隻羊已出圈。窗明幾淨的兩間磚瓦房洒滿陽光、暖暖和和。72歲的女主人崔桂蓮坐在炕上和兩位大嬸聊得正歡。

  “冷不冷?病怎樣了?資料准備好了沒?還有啥困難?”張拴在邊推門邊問。

  “不冷,病好多了,你讓准備的住院資料、發票,我都准備好了!”崔桂蓮回答著。

  崔桂蓮一家也是命運多舛,4個孩子,其中有2個是聾啞殘疾人,全靠她們老兩口支撐著這個家。不幸的是,2019年,崔桂蓮騎電三輪外出干活不慎掉到了溝裡,當時全身多處骨折,經過一年多的康復治療,如今已能做較輕的家務了。

  說起她的病,崔桂蓮感動地說:“張書記真是個好書記,自我去年出車禍后,從住院、出院到報銷,一直忙前忙后的,我住院花了10多萬元,報銷了8萬多元。雖說我家脫貧了,但這一病生活又挺緊張的。聽張書記說,旗裡有個防貧保險,這不,張書記把我家列入重點監測戶能享受這個政策,資料報上去批了,又能給我報銷1萬多元,現在的政策真好!”

  崔桂蓮的事例,僅是四子王旗創新“三三制模式”織密防致貧返貧工作網的一個縮影。

  四子王旗是全區19個邊境旗縣之一,有10個蘇木鎮3個鄉和1個國有牧場,轄區面積2.55萬平方公裡,人口20.4萬人,屬於全區境內典型的地廣人稀、農牧民居住分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難度大的地區,被國家確定為鄉村振興重點扶持旗縣。

  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四子王旗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烏蘭察布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把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創新“三三制”模式,即堅持“三個結合”的原則,創新監測幫扶工作﹔採取“三個統一”措施,破解致貧返貧難題﹔強化“三個持續”發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千方百計織密防致貧返貧監測幫扶工作網。

  目前,該旗有建檔立卡脫貧享受政策4927戶10777人(脫貧不穩定戶104戶217人),邊緣易致貧人口753戶1450人(未解除風險3戶6人)。確定了鄉村振興示范嘎查村6個、重點幫扶嘎查村80個。

  按照自治區統一部署,該旗從今年5月起,全面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常態化監測幫扶工作,動員旗鄉村三級3469名干部,入戶摸底排查全部常住農牧戶。對存在風險隱患的,落實大病醫療救治310人、接受其他健康醫療救助263戶、享受扶貧小額貸款51戶、產業就業培訓49人、參加公益性崗位就業7人、新增低保待遇和落實低保提標1139人、給予特困供養28人。同時,對剛性支出大的38戶啟動“防貧保”保障機制,共賠付補償81.2萬元,堅決守住新致貧、返貧的底線。

  該旗鄉村振興局局長張滿元說:“我們堅持監測管理與精准施策相結合,嚴格落實‘摘帽不摘政策、不摘責任、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的要求,堅持精准幫扶原則,建立政策落實長效機制和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旗、鄉、村三級扶貧干部,強化對監測對象的常態化跟蹤,及時落實精准幫扶措施,拓寬群眾的收入渠道。建立一月一次的部門會商制度。2019年建立‘防貧保’保障機制,目前,防返貧保險累計賠付58戶,賠付金額101.2萬元。值得一提的是,我旗被國家確定為鄉村振興重點扶持旗縣后,得到自治區全力支持,新確定了16家區直機關、國企包扶19個重點嘎查村。”

  新征程新機制,該旗白音朝克圖鎮烏蘭哈達嘎查正把各方的力量匯聚成一股股暖流。

  在脫貧攻堅戰中,該嘎查盡管解決了人畜安全飲水、用電問題,但牧民們需從3公裡遠的地方拉水,風光互補發電無法滿足生產的現狀,仍是牧民們盼望解決的問題之一。

  群眾盼望的就是干部努力的方向。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改善基礎設施。年僅32歲的楊晨冉書記同包扶干部、駐村第一書記趙集生不辭辛苦,想辦法為13戶牧民爭取了機電井項目,為110戶牧民申請了通高壓電的項目,今年底通電項目將全部完工。

  電通了就有更多希望。“隻要我家通了電,我就買機器加工顆粒飼料喂羊,這樣既能提高飼草利用率也能降低養殖成本!”該嘎查牧民斯仁鬧日布自信滿滿地說。

  61歲的斯仁鬧日布與妻子雖然養了50多隻羊,但因都有疾病,生活壓力還是很大。嘎查書記楊晨冉按照“三三制”模式,把他倆列入防返貧監測重點戶,經常上門噓寒問暖。

  說起楊晨冉書記,斯仁鬧日布感慨地說:“記得去年冬天,當我們正愁牲畜咋過冬時,剛當選嘎查書記的小楊,在大雪天一家一家摸底。之后,按照扶持政策,及時給我家送來1700斤玉米飼料。”

  面對那場大雪,該旗防患未然及時決策,集中採購228萬元救災飼草料,第一時間發放到脫貧養畜戶家中,確保了基礎母畜安全過冬渡春和子畜的成活率,筑牢因災出現新致貧和返貧防線。

  如今,該旗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支柱產業實力更強,建立和完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已成為全國杜蒙肉羊交易的集散地、國家級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脫貧戶源於產業的收入達到63%以上。(記者 皇甫美鮮 海軍)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