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沃土 打造“雙創”新高地
——內蒙古深入推進“雙創”工作綜述

近日,內蒙古超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有件激動人心的喜事:企業在內蒙古証監局進行了擬上市輔導備案,這意味著離上市僅剩一步之遙。
“公司得以迅速成長,得益於好政策、好環境和暢通的融資渠道。”公司負責人說,企業由一家小型科技公司發展到自治區重點培育上市企業,隻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
內蒙古超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長故事,是自治區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內蒙古把科技創新作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戰略支撐,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興蒙”行動,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注重特色、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做深做實研發投入攻堅、重大科技攻關、創新主體培育等政策舉措,全面改善科技創新生態、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騰在內蒙古大地上。
2020年,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三地國家級高新區進位效果明顯,分別較上年提升了10位、5位、1位。
2020年,內蒙古新增自治區級企業研發中心88家,總數增長至475家。目前,內蒙古共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家,新型研發機構44家。
符合入庫條件的內蒙古科技型中小企業日前已有678家,2021年新認定企業將突破500家,年底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將突破1200家。
有力數字,標注著內蒙古創新創業實力的不斷攀升。
為緊扣“雙創”需求,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大力度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內蒙古著力打造創新平台載體,實施重大科技攻關,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全力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讓創新創業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標識。
“科技興蒙”30條重磅出台后,內蒙古各盟市加快推進“科技興蒙”行動,紛紛出台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措施與政策。今年6月,內蒙古正式加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吸引和集聚全國優勢科研力量協同創新。
同時,自治區重點推進“三區兩中心”建設,積極推動創建鄂爾多斯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和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著力建設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稀土技術創新中心,全力打造以“三區兩中心”為支撐的區域創新體系。
“依托和林格爾新區優良的營商環境和完善的產業配套,通過多方團隊的協同創新,我公司實現了低成本、低風險的快速轉型,目前與合作伙伴一起運營的智能材料研發、工業仿真設計、生態環境、精准醫學等12個行業雲平台,均獲得了可喜的成績。”內蒙古中科超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洋告訴記者,“創造”是企業發展的永恆動力,該公司鼓勵員工“人人創新”,將創新創業基因融入到血液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各類創新創業平台不僅為廣大創業者提供了自我展示的造夢舞台,也為他們搭建起匯聚資源、交流創意、開放合作的平台。
西紅柿、黃瓜等不同果蔬經全自動分揀等程序完成分類,再通過溫室智慧無人物流車運輸至打包點……走進鄂爾多斯市烏審旗檳果農牧星創天地的現代化種植基地,一幅集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生產場面呈現在眼前。
“好產品要得到大眾認可,離不開好的銷售渠道。我們通過分享式的便民惠民電商平台,讓綠色農產品走進大城市,走進百姓家。”檳果農牧創始人高振博介紹,利用線下孵化載體和線上網絡平台聚集創新資源和創業要素,檳果農牧已成功孵化了“黃河幾字灣羊肉”“熱風原味葵花籽”等品牌化農牧產品。
扎根農村創業5年來,檳果農牧不但獲評國家級星創天地,還為促進當地農民增收作了大量貢獻。
為全面構建有利於“雙創”蓬勃發展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內蒙古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績效評價辦法》和《內蒙古自治區眾創空間管理辦法》,啟動了自治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績效評價和動態管理3年行動計劃。
自2020年以來,自治區科技廳共對11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48家眾創空間共給予2530萬元后補助支持。截至目前,自治區共有科技企業孵化器50家、國家大學科技園1家、眾創空間173家。
在這片勇於創造、敢於創新的熱土上,各種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激發了社會活力,釋放了巨大創造力。內蒙古將不斷積蓄力量,破解創新發展的瓶頸和難題,打造“雙創”新高地。(記者 白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