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關注民生

碾草灣村:芝麻開花節節高

2021年10月18日08:2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仲秋時節,包頭市達茂旗烏克忽洞鎮碾草灣村天已轉涼,成熟的農作物在田地中搖曳。天剛蒙蒙亮,村民張美玲夫婦就開始下地干活,放羊、收草、割麥,兩個人動作利索、有條不紊。

  記者在張美玲家中看到,干淨整潔的新房子裡淨水裝置、水沖廁所一應俱全,老兩口還在家裡安上了wifi,農閑時候也會刷刷短視頻、和孩子在網上聊聊天。能過上如今這樣安逸的好日子,這是張美玲夫婦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張美玲夫婦都身患殘疾,2015年建檔立卡被識別為貧困戶,村委會給家裡送來了豬崽兒、羊崽兒、雞崽兒,入股了村裡的合作社,還給張美玲找了個村裡的公益崗,憑借這些幫扶好政策和老兩口的踏實肯干,2019年,張美玲一家順利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

  “還是得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啊,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我們老兩口就想趁著還能干得動,再加把勁兒,讓生活越過越好!”坐在沙發上的張美玲興致勃勃地說。

  碾草灣村地處烏克忽洞鎮西北部,2013年被確定為自治區貧困村,這裡地形以坡地丘陵為主,水澆地少,常住人口年紀偏大,如何摘掉貧困村的帽子,成了擺在碾草灣村干部面前的大難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集思廣益,因地制宜,決定轉變發展思路和方式,使幫扶措施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同時實施科技幫扶,強化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鼓勵農民使用農業優勢新品種,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電商等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2017年,張毅通過招商引資來到碾草灣村,成立了毅恆盛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從此在這裡扎下了根。4年過去了,毅恆盛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已經從當時隻有不到30頭豬,發展成為500多頭育肥豬的成熟企業。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張毅自己發家致富了,但沒有忘記碾草灣的鄉親們,他主動幫助村裡的43戶貧困戶,以低於市場價兩三百元的價格把600多隻仔豬送到貧困戶家中,並與村集體實施股份制合作經營,吸納貧困戶入股分紅,這樣,不僅讓每一家貧困戶能夠通過養豬增收3000多元,還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帶來3萬多元的收入。“養豬這種活兒雖然又臟又累,但能為村裡增收、能幫助鄉親們脫貧,我感到特別高興!”張毅興致勃勃地談起下一步規劃:“過段時間,我打算再建一棟育肥豬舍,擴大養殖規模,給附近的村民也提供一些工作崗位,共同致富嘛!”

  在碾草灣村,像毅恆盛這樣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的企業遠不止這一家。來到碾草灣村西面,一座現代標准化肉牛養殖場展現在眼前,牛舍裡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西門塔爾牛盡情地吃著新鮮美味的草料。這是村民金毛頭在村委會扶持下,注冊成立的金田源農牧業專業合作社。這座成立於2018年的合作社養著300多頭基礎母牛,線上銷售與線下銷售共同發力,金毛頭開心的合不攏嘴。“咱們的牛肉根本不愁銷路!好多福建、廣東、廣西的老板們都打電話訂購呢!”金毛頭自豪地說。

  碾草灣村黨支部書記兼主任劉志鑫介紹說,這幾年,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辛勤努力下,2018年,村裡利用“三到村三到戶”資金,建成了50KW光伏發電站一座,不僅能滿足村委會供電、取暖的需求,余電還可以上網賣掉,年收益5萬元,保障了村集體經濟穩定增收。還利用110畝村集體土地進行旱改水,現在已經引進專業合作社規模化種植,為村集體收入再增加1萬元。這些集體經濟的收入50%用於救助貧困戶或因自然災害、大病返貧的邊緣戶,另外50%用於碾草灣10個自然村水、電、路等小型公益性項目建設。

  2017年12月,碾草灣村達到出列標准,退出自治區貧困村序列﹔2019年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達到“兩不愁、三保障”標准﹔2020年,全村貧困發生率降為零。

  回望過去,碾草灣村家家戶戶都是土房子,晴天塵土飛、雨天兩腳泥。再看今朝,一排排整齊的磚瓦房、一條條平整的水泥路、一盞盞排列有序的太陽能路燈,處處展現著新農村的魅力。

  劉志鑫告訴記者:“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人均收入將突破1萬元,村集體經濟也將超越12萬元,村裡的經濟社會發展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記者 劉向平 通訊員 沈玥)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