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又是一年稻谷黃 達拉灘農民笑開顏

2021年10月06日10:04 | 來源:鄂爾多斯發布
小字號

王家壕村,農民抓緊收割做“糜米撈飯”的糜子,在場面上“熬晌”碾場、揚場﹔道勞村,玉米開始收割﹔南伙房村,羊兒膘肥體壯。達拉灘已入金秋,田野裡一片豐收的景象。

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黨的一系列興農富農舉措,讓農村呈現新面貌。國慶假期,筆者在達拉特旗幾個鄉鎮採訪,看豐收景象,聽豐收心聲。

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農民臉上

風水梁鎮王家壕村,村民高永寬在村頭場面上“熬晌”碾場、揚場,到處彌散著糜米的芳香。當一堆堆金燦燦的糜米呈現在場面,他臉上露出了微笑。

“今年糜米脫粒后一斤可以賣到5元,今年種了30多畝,畝產55公斤(無公害),刨除成本,1萬多元沒問題。”這位種植戶算起了今年的豐收賬。

走進中和西鎮南伙房村,一顆顆粗壯的玉米都長著結實的玉米棒子,顆粒飽滿。

郎六十二和妻子早上7點就到地裡掰玉米,他說:“現在政策好,隻要勤快點,生活總會越來越好。羊的數量從25隻發展到400多隻。今年賣羊收入再加上種植玉米的收入,一年收入達20多萬元。”

“現在村裡幾乎沒有閑田,很多人還到附近包地種。郎六十二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成為致富帶頭人。”南伙房村村支書白虎旦說。

郎六十二告訴筆者,今年山羯子肉一斤賣到45元, 他打算直接拉進城裡去賣,減少中間環節,價格也能賣得高點。

豐收的背后是現代技術支撐

豐收的路子多種多樣,豐收背后卻有共同的原因。基礎設施搞好了,科技水平提高了,產業融合起來了,展旦召蘇木豐收的成色越來越足。

這段時間,對於展旦召蘇木道勞村七社的村民來說,是一個喜悅和收獲的日子,在蘇木便民服務中心門前,坐滿了前來等待合作社分紅的村 。

2019年在展旦召蘇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下,由道勞村黨支部和幫扶工作隊牽頭,集中整理了村民73戶197人的零散土地,共整理出優質土地740畝。村民以土地入股,年初合作社用土地抵押貸款來購買農資,種植管理全部由合作社負責,年底扣除一切開支后按農戶土地畝數進行分紅。該村按“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產銷模式進行經營,今年道勞村渠東畝均純利潤1669元,渠西畝均純利潤1959元。

今年72歲的村民常永華高興地說:“我沒想到今年的分紅這麼多,現在土地連片、機械作業、科學施肥、合理打藥、農業污染少,地力條件變好了,玉米產量高了,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政府給我們指了一條致富路,我們對以后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今年紅蜘蛛、粘虫等病虫害嚴重,天氣也比較干旱,但是我們仍然取得了這麼好的收益,要感謝龍頭企業中化技術服務中心和騎士集團。合作社成立以來,連續三年與中化合作,簽訂全程植物營養、全程植保服務協議。經過中化技術人員指導后,不僅實現了農業"四控"(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水降耗、控膜減污),而且種植的玉米沒有遭到虫害,長勢極好。今年合作社種植青貯玉米740畝,每畝能產4.3噸青貯玉米,同時,我們與騎士、中化簽訂了青貯玉米訂單,收購價格達每噸 650元,收入達207.5萬元。”道勞村黨支部副書記白佔保如是說。

借助鄉村振興戰略政策支撐,近年來,展旦召蘇木以土地規模化經營為主抓手,不斷推動訂單化經營,推廣數字化智慧農業,持續深化農牧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在全蘇木范圍內推廣“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產銷模式,培育龍頭企業20余家、種養殖專業合作社68家、種養殖大戶275家,推動形成種養結合、精深加工、銷售觀光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發展之路,實現農牧業產業鏈的整合和價值鏈的提升,不斷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從而增加了收入。

鄉村振興 豐收夢越來越甜

不僅農產品豐收,村民們在精神層面也愈加富足。大伙兒的豐收夢越來越甜。

水泥路、小廣場......走進這幾個鎮的豐收村,筆者看到這些設施都已是標配。在王家壕村活動陣地,農家書屋,成為村民閑暇時的好去處。“現在日子好了,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大家跳廣場舞已是平常事,農閑時間,大家聚在一起更熱鬧。”村民賈玉新說。

這不,生活富裕了,大家伙兒的精神生活也又一步一個台階向前走著。(劉俊平)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