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四方英才聚 潮涌匯北疆

——自治區“一心多點”人才工作綜述

2021年09月29日09:2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這是令人自豪的內蒙古:從西部的賀蘭山,到中部的陰山,再到東部的大興安嶺,景色多樣,資源豐富,蘊含了絢麗多彩的歷史文化。

  這是必須面對的內蒙古:發展不充分,經濟基礎相對薄弱,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優,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匱乏,創新資源稟賦與區位優勢都不明顯。

  站在新的時代坐標上,內蒙古該如何突圍?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擘畫發展藍圖。依靠創新驅動,才能使經濟欠發達地區實現彎道超車,而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人才聚,則事業興。

  聞鼙鼓而思良將。內蒙古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全力推進人才工作,創新提出以首都為中心,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華中、西北、東北地區等為多點柔性引才﹔以首府為中心,以呼包鄂烏產業群、沿黃生態經濟帶、蒙東地區等為多點全域聚才﹔以黨管人才為中心,以相關職能部門和用人單位為多點服務人才用好人才的“一心多點”人才工作整體思路,推動形成“心”“點”聯動、互動發展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棋局布定,落子有聲。渴望人才強區的誠意和實舉屢屢撥動各類人才心弦。

  對外,開放引才聚才——

  舉辦“首都引才周”活動,走進清華、北大專項引才,從國內部分重點院校定向選調420名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自治區或盟市機關工作,自治區本級通過“綠色通道”剛性引進人才1000余人。與國內重點高校開展人才合作,積極從清華、復旦等名校引進高端人才到內蒙古高校工作。打造北京“人才飛地”,內蒙古首個區外異地人才孵化器——內蒙古科創中心在北京市京蒙高科大廈挂牌成立,探索“研發在北京、轉化在內蒙古”的柔性引才模式。各盟市積極融入“一心多點”工作布局,以“鴻雁計劃”為抓手,目前已經構建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海外及博士服務團五大板塊,集聚高層次人才2000余人。依托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37個城市人才工作站,各盟市不斷深化同區外“多點”人才交流合作。

  對內,多措並舉育才儲才——

  自治區連續舉辦八屆“草原英才”高層次人才合作交流會暨呼包鄂烏人才創新創業周活動,累計吸引參會機構、企業9000余家,呼包鄂烏引才聚才合力持續增強。成立呼和浩特科創中心,同期開展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工作﹔舉辦“院士青城行”活動,揭牌成立了半導體材料院士工作站等10個工作站,集中簽約創新聯合體項目10個、乳業全產業鏈項目10個、六大產業集群合作項目10個﹔深化與北京地區交流合作,促進區內外“雙心”互動。與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建立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實習實訓)呼和浩特基地。呼和浩特·中關村智酷人才與產業創新基地引入簽約企業35家,形成域外、本地企業共同發展,大中小微企業並存的多元分布的企業生態,實現年產值達8000萬元。

  天下英才,逐大勢而動,擇熱土而棲。內蒙古以包容開放的政策和海納百川的氣概,引燃了人才創新創業的持續熱情,積蓄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華訊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大林是美國紐約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在讀博士。2012年,他毅然放棄名企工作和優厚待遇,回到呼和浩特市創業。回想起創業時的艱辛,王大林感慨萬千,公司初創時期,一沒資金,二沒客戶,生存壓力巨大。“各相關部門給予了許多精准到位的政策支持,一方面為企業培養熟悉科技創新政策的‘權威人士’,提高企業政策運用和指導水平﹔另一方面,靠前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幾年來,華訊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陸續引進當地優秀人才百余名,其中高校畢業生佔20%。

  人才有用武之地、無后顧之憂。在內蒙古,一個覆蓋思想、工作、創業、學習、生活的人才優質規范服務體系正在不斷完善,一件件涉及人才衣、食、住、行的“實事好事”不斷落實:自治區黨委常委每人聯系服務3名專家,經常同他們保持聯系,用心、用情與高層次人才交流﹔自治區圍繞團結、引領、服務專家工作,積極組織開展專家學術休假、國情研修等活動,加大人才關心關愛﹔以選樹愛國奮斗先進典型、編印風採錄等形式,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服務人才的內容不盡相同,但都指向一個方向——拿出真情實感、拴心留人,拿出真招實策、排憂解難。用充分的尊重、足夠的信任、真誠的關心,真正讓人才把心留下、把根扎深。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高質量發展大幕已經拉開,干事創業的舞台更加精彩,內蒙古渴求人才的初心不變,廣納人才的誠意不變,服務人才的承諾不變,“天下英才紛至沓來、源頭活水驅動創新”的願景正逐漸變為現實。(記者 宋爽)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