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精耕鄉村 聚力振興

——興安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紀實

2021年08月24日08:4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葛根廟新村全景。陳臣 攝

  科右中旗額木庭高勒蘇木巴彥敖包嘎查發展集體經濟,建設休閑旅游度假村,過上了“吃生態飯、發生態財”的好生活。孫麗娜 攝

查干珠日和嘎查村民陳寶全的菜園生機勃勃。 白玉亮 攝

工人正在為葡萄疏果。張佳 攝

沙果挂滿枝頭。

興安盟大米成為特色產業和致富產業。

音德爾鎮瑪爾圖嘎查育肥牛產業。白玉亮 攝

突泉縣寶石鎮寶合村志坤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的牛悠閑地晒太陽。張禹 攝

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旅融合景區。白玉亮 攝

八月的興安盟疊翠流金,村落靜美人和諧,產業興旺奏歡歌。放眼望去,一條條鄉村道路向四方延展,一片片生機盎然的土地寫滿了豐收的故事……

今年是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一年,從阿爾山林區到科爾沁草原,從綽爾河兩岸到歸流河之畔,興安盟各地干部群眾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的重要論述指引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農民富:鞏固戰果好勢頭

養一頭牛、繡一朵薩日朗花、種一畝水稻……農民日常生活的瑣碎“小事”背后是支撐他們走向富裕的特色“大產業”。

這幾年,突泉縣永安鎮新力村脫貧戶胡忠義的日子逐漸“牛”了起來,一改早年間窮得叮當響,在村裡走路都不敢抬頭的窘境。

2017年以來,胡忠義老兩口用扶貧獎補資金和“牧業再造突泉”貸款先后購買了4頭安格斯基礎母牛,年初到現在他家又新添了5頭小牛犢,這幾年陸續賣了7頭小牛犢,增收了7萬多元,如今,他家牛存欄達到了10頭。“現在咱過的就是‘牛’日子。”胡忠義美滋滋地說。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銜接推進鄉村振興的優先任務。“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興安盟委書記張曉兵的話擲地有聲。

在興安盟,牽著“牛鼻子”過上“牛”日子的不止胡忠義一家。目前,全盟共有3.4萬戶農民養殖肉牛,人均年增收2000元。全盟肉牛、奶牛養殖總規模超過100萬頭,通過構建肉牛、奶牛全產業鏈條,實現產值355.7億元。

站在新的起點上,興安盟建立並完善防返貧動態監測和精准幫扶機制,大力推動扶貧產業提檔升級,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努力在新起點上續寫新的奇跡。

今年,科右前旗阿力得爾蘇木依托“農戶+合作社+公司”的發展模式,讓農民種田有幫手,銷售不愁價,家門口能務工。

日前,阿力得爾蘇木復興村脫貧戶王志海給筆者算了一筆增收賬:2020年,王志海跟著合作社種植了70畝甜菜,純收入達9萬余元,今年,王志海的甜菜種植面積達到100畝。面對即將豐收的甜菜地,王志海站在地頭樂開了花。

產業興,農民富,一張張笑臉將鄉村振興畫卷點綴得更加豐饒美麗。

產業興:農旅融合勁風吹

燦爛的陽光下,站在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敖包山頂端俯視山下稻田公園的稻海,“建黨100周年”“興安盟大米”兩幅巨大的3D彩稻景觀畫正煥發著現代農業勃勃生機。不遠處,游客們正在拍照留影。

有了美麗風景這一必要條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風生水起。近年來,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緊緊抓住資源優勢,助推“興安盟大米”品牌建設,大力發展水稻景觀、稻田養殖、認養農業等農旅融合新業態,實現田園變公園、農區變景區、民房變民宿,推進了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業融合發展。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興安盟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增收致富根本之策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支撐,堅決貫徹主體功能區定位,立足資源稟賦,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以米產業“雙百雙千”、牛產業“雙百千億”工程為引領,加快推進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建設和農牧業現代化,由“高速度”向“高質量”轉型,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

在科右前旗俄體鎮齊心村,樹上已挂滿了沉甸甸的果實,豐收的希望從這裡起步。齊心村林果產業帶頭人、指導員顧旺正忙著給脫貧戶傳授種植技能。近年來,科右前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做足“以綠帶富”文章,邁上“農業+旅游”增收致富的道路,“賞花節”“採摘節”貫穿果子生長季,“全粉宴”“全魚宴”“榆皮饸饹”等美食成為節慶時期最好“伴侶”,實現了林果由單一採摘向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的轉型,林果產業“金字招牌”愈發閃亮。

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是興安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利抓手。從生態旅游到林果產業,如今,該盟每個旗縣市都培育出了自己的“拳頭”產業。

鄉村美:鄉風文明增氣質

鄉村的“茅廁”,兩塊磚一個坑,既臭又臟,如廁難成為農民日常生活中的“難言之隱”。

“廁所革命”作為興安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環,各地充分發揮農牧民主體作用,積極引導農牧戶改變庭院養殖方式,因地制宜改善農村廁所,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賀常福家住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鄉良種場村,庭院因廁所改造變得干淨整潔。走進賀常福家,一座地面平整、外觀整潔、通風透氣的無公害衛生廁所坐落在庭院一角。“改廁以前,夏天上廁所不是帶把蒲扇趕蚊子,就是點盤蚊香,十分不方便。如今,沒有蚊蠅了不說,還定期有吸糞車來清理。”賀常福說。

良種場村是巴日嘎斯台鄉首批實施“廁所革命”的試點村,因為房屋質量、群眾生活習慣各不相同等因素,推進“廁所革命”不可能全部採用水沖式廁所。巴日嘎斯台鄉從實際出發,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改廁模式,引導老舊房屋且不適合安裝水沖式廁所的農民,改建無公害旱廁﹔引導新建房屋的農民,改建水沖式廁所。通過改造提升、改建達標、配套新建等多種方式,穩步推進全鄉農村戶廁改造。

據悉,巴日嘎斯台鄉農村戶廁改造從2019年的70余戶增長至目前的1600余戶,實現了15個行政村衛生公廁全覆蓋。

巴日嘎斯台鄉是興安盟開展“廁所革命”的生動注腳,從廁所改造這一民生實事入手,興安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的如火如荼。不僅讓農民生活更健康,也讓村庄美了“顏值”,提升了“氣質”。

青山綠水中,屋舍田野間,美麗鄉村的魅力不斷迸發。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樣板區建設過程中,興安盟實施綠色產業提質、美麗鄉村建設、人才隊伍培育、鄉風文明提升、善治鄉村推進等工程,加快“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轉變,加快“改善人居”向“生態宜居”轉變,加快“移風易俗”向“文化振興”轉變,加快“扶貧尖兵”向“人才振興”轉變,加快“夯實基礎”向“組織振興”轉變,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全面振興。

如今的興安大地,沐浴著時代新風,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正從腳下起步。(胡日查 高敏娜 武根兄)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