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關注民生

廢磚窯又熱鬧起來了

2021年08月19日09:35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燒磚變採菇,王佔平喜上眉梢。記者 劉墨墨 攝

  大圐圙村的磚窯又熱鬧起來了!

  不過,進進出出不再是一摞摞的紅磚,而是一捧捧的鮮蘑。這是咋回事?

  據當地人講,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伍什家鎮大圐圙村這孔磚窯始建於1984年,也是目前托克托縣唯一保存完整的磚窯。磚窯年底分紅磚是過去大圐圙村的傳統,每年40萬塊紅磚分給全體村民,村民們或蓋房,或賣錢。靠著這孔磚窯,村民們有的學了手藝,有的農閑有了打工處,連上學的娃娃們假期搬磚也能掙點零花錢。這孔看起來不起眼的磚窯在幾十年的時間裡,讓大圐圙村民的日子過得很活泛。

  2016年,基於環保要求,磚窯沉寂下來。

  2021年,隨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成為熱詞。

  村級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基石。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有哪些項目可以投資?集體經濟如何發展壯大?伍什家鎮大圐圙村兩委班子念茲在茲,勤思善謀。

  有了,磚窯!這裡冬暖夏涼溫度恆定,光線適中寬敞透氣,這不就是個現成的蘑菇大棚嗎?讓這口廢磚窯“死產”變“活產”,重新“上崗”。

  說干就干。2014年4月,由大圐圙村黨支部牽頭,與4個縣級部門、5個村黨支部、2家龍頭企業、2家社會化服務組織,共同組建了大圐圙村黨建引領蘑菇種植產業發展共同體,並制定了相關章程和議事規則,形成了需求清單、資源清單和項目清單,決定利用廢棄磚窯種植有機無公害蘑菇。

  投資建廠,錢從哪裡來?

  當地政府補貼遠遠不夠,村兩委班子成員王佔平、蘭文廣、候燕清3人帶頭以個人名義貸款13萬元,王佔平還個人墊資了4萬元,攤子總算支起來了。

  “目前總共投資了30萬元,還有外債6萬多。”大圐圙村黨支部書記王佔平的賬本上記得明明白白。

  走進這孔已被“裝修”過的面積達2400多平方米的磚窯,左右兩側長120米的圓拱形窯洞長長延伸,像深深的隧道。一排排疊摞起來的菌棒整整齊齊,已探伸出密密的“小耳朵”。燈光下,噴淋設備懸挂在菌棒上空,合上閘門,甘霖盡洒。

  “蘑菇對濕度要求很高,最開始我們是人工噴水,一天兩次噴水,得耗費六七個小時。現在方便多了。”王佔平為自己的機智點贊。

  帶領村民奔小康的強烈願望和網絡、科技、創新,讓這座廢棄磚窯重獲新生。

  “我是從快手上看到這個村裡有綠色無公害的蘑菇,就想著買來嘗一嘗。”托克托縣的程先生開車專程來大圐圙村嘗鮮。

  7月份,大圐圙村的第一批蘑菇上市,目前,日產量能達到八九百斤,預計年總產量15萬斤,毛收入約45萬元,年利潤可達20萬元。

  “蘑菇主要供應托縣的菜鋪和市場,我們也通過朋友圈、網絡平台做宣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體驗採摘的樂趣。”

  “這才一個來月,村民們就又拿到磚窯帶來的分紅了,隻不過這次分的是蘑菇。分紅只是一部分,真正的實惠是讓大家有了致富的渠道。”王佔平笑了。

  談起發展前景,王佔平對磚窯蘑菇的質量和產量充滿信心,“我們有科技特派員坐鎮,而且這些專家教授們還會給我們定期組織培訓。 如今,我們雇用了10來個村民,主要是不好外出打工的老人、婦女,來採摘蘑菇,活兒輕省,每天還能掙100元錢。”

  他表示,下一步,將在黨建引領下,充分發揮成員單位在政策、職能、信息、人才等方面優勢,以大圐圙村為示范,帶動共建村和當地群眾發展蘑菇種植產業,努力實現聯村興產、帶農富農的目標。(記者 蔡冬梅 鄭學良 李倩 金丹 劉墨墨)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