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無怨無悔的堅守

——記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鄭洪山

2021年08月16日08:3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鄭洪山利用瞭望儀器進行觀測。

  瞭望塔矗立在大黑山山尖上,站在22米高的瞭望塔上,能俯瞰綽爾林業局95%的生態功能區。為此,大黑山瞭望塔稱之為綽爾林業局眾瞭望塔的“神眼之首”。1987年,16歲的鄭洪山初中畢業后,就來到塔爾氣林場,成了“神眼之首”的瞭望員。

  那時,大黑山生活條件相當艱苦,設備簡陋,4名瞭望員兩班倒,在塔上一呆就是10天,孤獨寂寞是最讓人難以忍受的,陪伴他們的隻有呼嘯的山風和不時來溜達的黑熊。特別是春秋兩季氣候交替的時候,1個月中不刮風的天氣隻有四五天,山下五六級風,山上能達到七八級,有時風力瞬間能達到10級以上。風再大,瞭望員也不能下塔,因為這時往往是火險高發期,得時時觀察森林情況。考慮到安全問題,林業局特意在塔的四周拉了四根超粗鋼絲繩加以固定,但有時風大,在塔上能明顯感覺到塔來回搖擺,讓人頭暈目眩。鄭洪山有時也想打退堂鼓,可又一想,誰都不去大黑山,那這片林子誰來瞭望?為了守好這42.65萬公頃的青山綠水,鄭洪山覺得個人吃點苦算什麼,再苦、再難、再危險也得堅持!

  如果說忍受孤獨寂寞是對鄭洪山的考驗,那麼工作的難度系數大則是鄭洪山面臨的更大考驗。大黑山礦石多,受到礦石影響,瞭望塔上的羅盤會產生偏差,無法准確定位。一旦有了火情,即便是瞭望員第一時間發現了,也無法精准地說出具體的位置,給扑救工作帶來很大難度。記得參加工作不久,一次,鄭洪山報了個火點,結果扑火隊員趕到“火點”后卻沒發現火情,又翻了一座山才找到准確起火點,鄭洪山心裡真是既著急又難過自責。那時,鄭洪山就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提高自己對起火點定位的准確性。可是,想法是好的,他卻一直找不到有效的方法,鄭洪山隻能一次次對自己說,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於是在塔上的日子裡,鄭洪山給自己定了一個任務——找坐標點。鄭洪山一遍遍觀察瞭望,望遠鏡、羅盤、地圖被鄭洪山一次次拿起放下,有時一天最多拿起上千次,胳膊酸了,眼睛看花了,可是鄭洪山卻從未想過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次實驗后,鄭洪山終於發現1035瞭望塔,正好是153度。從此,1035瞭望塔成了定位標志物,有了標志物,就能准確報出火點的方位,定位的准確率大大提高了。30多年來,鄭洪山根據儀器標識、山形地貌辨別方向、位置,有了自己一套獨特的方法。

  盡管如此,鄭洪山也從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疏忽。十幾年前夏季的一天,接連出現干打雷,下塔后的鄭洪山不放心,不顧雷擊危險,他又爬上塔,360度無死角地仔細觀察生態功能區的情況,忽然在“五一六”支叉線發現煙柱,再仔細確認后,鄭洪山立刻報告給防火指揮中心,防火辦立即就近調遣快扑人員趕往起火點,僅用了半個小時,就扑滅了這場雷擊火。

  2002年,在塔上值勤的鄭洪山發現紅花爾基方向有煙柱,他立刻緊急上報指揮調度,防火辦第一時間通知紅花爾基進行扑救,使大火及時扑滅。2007年鄭洪山成功測報了紅花爾基樟子鬆林起火點位置,2016年鄭洪山再次精准地測報了柴河燒麥茬引起的起火點位置以及局內夏季雷擊火位置等,對林業局發現火情、快速出擊提供了可靠依據,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47歲那年,鄭洪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多年來在艱苦的生活條件下,鄭洪山從沒叫過苦、喊過難,也沒有掉過一滴眼淚,可是當面對鮮紅的黨旗庄嚴地舉起右手宣誓的那一瞬間,他熱淚盈眶,多年的夙願終於實現了。有人問他:“你都快五十歲的人了,過幾年就要退休了,為什麼還要入黨?”鄭洪山說,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他一輩子的追求。他入黨是為了鞭策自己,更加積極努力地工作,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職責和使命。以前不敢交申請,他覺得自己離黨員的標准還差得很遠,這幾年鄭洪山一直默默地不斷努力,在工作上嚴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也積極向黨組織主動靠攏,2010年遞交了申請,2015年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30多年來,鄭洪山從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小伙變成了一個兩鬢微霜的中年大叔,許多和他一同守塔的瞭望員來了又走,一撥又一撥,隻有他仍堅守在大黑山。近年來,中央電視台、內蒙古日報、林海日報等多家媒體先后採訪報道過他,他獲得了國家林業局、國家森林防火戰線授予的眾多榮譽,但他的生活軌跡仍是上塔下塔、瞭望巡查,單調又枯燥。

  大黑山氣候條件差,高寒、大風,山上的樹都長不高,幾乎不超過10米,人稱 “老頭樹”,鄭洪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守護在那裡,早已和大黑山融為一體,像一棵頑強挺立在大黑山的“老頭樹”。

  33年來,鄭洪山在大黑山住過帳篷、板夾泥房、小磚房,現在他們住的是“小別墅”。以前吃雪水、坑窩子水,現在單位從山下給瞭望員送水,為他們通了電,安裝了網線。面對艱苦與困難,這個林區的兒子、共產黨員鄭洪山,為了一句承諾、一個信仰,堅守不退。他說:“如果我退休了,單位需要,我還來當瞭望員。”(記者 劉玉榮)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