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黨建引領促發展 鄉村振興譜新篇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堅持強基固本、大抓基層,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其中,很多農村基層黨組織結合本村實際,打造基層黨建特色品牌,以黨建為引領,以黨建促發展,為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繪就村美民富人和的精彩畫卷提供堅強組織保証。
盤活紅色資源 助力鄉村發展
夏日的土默川,天空如碧、綠草如茵。幾棟古朴的灰白色土房佇立於大青山腳下,吸引眾多游人前來參。這裡便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賽村。
塔布賽村印刻著深深的紅色烙印,以前由於缺乏合理規劃與產業支撐,塔布賽村的村民收入低、就業機會少、基礎建設落后。要想有發展,必須找准方向。經過大量走訪調研,塔布賽村黨總支決定依托獨有的紅色文化資源,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產業。
圖為塔布賽村黨群服務中心。記者 張棖攝
“2018年以來,我們打造了紅色大講堂、百年老街、思源亭等紅色旅游景點。同時,積極盤活村集體閑置資產,開發紅色文創商店、紅色民宿等旅游配套設施,帶動村集體經濟。”塔布賽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浩軍介紹,今年4月以來,塔布賽村旅游接待人數達4萬多人。
圖為塔布賽村紅色旅游景點思源亭。記者 張棖攝
當導游、做廚師……旅游業的發展,為村民帶來了更多就業致富機會。村黨總支還積極動員村民結合當地民俗,制作售賣面塑、剪紙、鞋墊、箅子等手工品,開設手工藝課程,拓寬增收門路。
村裡的紅色遺跡也得到了及時修繕與保護,供游人參觀。村裡為居住在紅色景點百年民居的溫枝雲老倆口蓋了新房。“咱這新屋子可亮堂了,衛生間、自來水、煤氣都有,還能在家門口賣熟玉米和工藝品,一年收入不少哩。”老人話語裡滿是感激。
圖為塔布賽村紅色旅游景點百年民居。記者 張棖攝
“在自治區統戰部和土默特左旗委組織部的牽頭下,我們還與蒙草、伊利等企業聯建共建,成立黨建聯合體,擴大紅色旅游影響力。”塔布賽村黨總支書記章中旺說,“未來,村黨總支將以‘紅色資源+綠色生態’,盤活紅色資源,助力鄉村發展,走出一條紅色美麗鄉村的新道路。”
強化擔當作為 優化民生服務
“以前辦事得到鎮裡挨個部門跑,如今抽空在嘎查跑一次,就把事辦成了。”在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察爾森嘎查黨群服務中心,剛辦理完農業保險的村民張海波滿臉笑意。在黨群服務中心的牆上, “一門通辦”的47項服務項目及辦理流程、辦理時限一目了然,戶口、社保、醫保、就業……與村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每件事項都標注得十分清楚。
圖為察爾森嘎查黨群服務中心“四個一”便民服務辦理事項清單。資料圖片
圖為察爾森嘎查黨群服務中心“四個一”便民服務辦理事項流程圖。資料圖片
今年3月,察爾森嘎查黨群服務中心啟動“一網、一門、一窗、一次”的“四個一”便民服務,讓嘎查300多戶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坐享服務。“‘四個一’具體來說,就是群眾線上登錄一張網、線下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到嘎查黨群服務中心一個窗口,提交申請材料即可辦成事。”察爾森嘎查黨支部書記龐佔山介紹。窗口業務人員將村民辦事的電子資料上傳到鄉鎮,鄉鎮工作人員經網上審核后,將辦理結果發短信通知當事人,需由旗一級審批的,則由鄉鎮上傳相關資料,村民不用再往旗裡跑。
圖為察爾森嘎查村民通過“四個一”便民服務辦理事情。資料圖片
“過去辦農業保險,交錢后得由業務人員上繳相關部門,再給保險公司,最快也得小半個月。現在我隻要將錢交給窗口業務人員,網上申請、網上辦結,不到5分鐘。”張海波笑道。截至目前,“四個一”便民服務已服務村民1000多人次,辦結村民貼心事1200多件,村民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五彩黨建” 描繪鄉村發展新藍圖
在包頭市東河區什大股村,清流繞前、魚蟹成群、稻田飄香,不是水鄉卻勝似水鄉。近年來,什大股村圍繞村內現有資源,創新打造“五彩黨建”品牌,村黨支部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主要陣地,扎實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組建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切實以黨建引領村庄治理,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圖為什大股村水稻豐收場景。資料圖片
在什大股村的黨史館和村史館,記錄著什大股村緊跟黨的步伐發展變化的紅色軌跡,為把紅色精神傳承下去,什大股村黨支部織密紅色網絡、筑牢紅色堡壘。“我們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主要陣地,強化黨建引領作用,不斷織密建強黨的組織體系。”什大股村黨支部書記苗新其介紹,“我們將主題黨日活動與走訪慰問老黨員、訪貧問苦解民憂、深化三務公開、民主議事等相結合,讓全體黨員真正學起來、動起來。”
圖為什大股村美景。資料圖片
去年7月,包頭市連續多日大雨,黃河水位線不斷上漲,直接威脅著村民2000余畝庄稼地的收成。緊急關頭,什大股村黨支部帶領黨員群眾奮戰在防洪第一線,挖土、扛土袋、搭帳篷,有效保護了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黨員們組成了志願者服務隊,服務幫助困難群眾。“他們常來家裡看望關心我,送米送面,讓我感受到了黨的關愛。”身患殘疾的村民張小根說。什大股村黨支部積極傳遞橙色關愛、帶強基層隊伍,在基層組織建設上常抓不懈。
同時,什大股村黨支部強化藍色治理、整治村庄亂象,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通過開展侵佔村集體土地專項整治行動,收回集體土地1200余畝,違規建筑自拆率達90%以上,為土地整體開發利用、村集體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我們還設立護村治安巡邏,不斷深化‘雪亮工程’建設,實現重點部位視頻監控全覆蓋,推動村民將‘行為規范’轉為‘行動自覺’。”苗新其說。
圖為什大股村維修的4公裡長水渠。資料圖片
今年,村黨支部發動黨員群眾,將20多公裡的田間小路鋪墊平整,暢通了5000畝農田的拉運路﹔維修4公裡長的水渠,保証了4500畝農田灌溉時渠路暢通﹔修建了3公裡防洪大堤,確保村民農田不被洪水淹沒……延續綠色發展、做強民生服務,一件件實事,聚民心暖人心。
圖為什大股村建設的七彩水稻田。資料圖片
什大股村還將種好金色水稻、提速經濟發展作為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的結合點,依托本村資源優勢,將村裡廢棄了30多年的鹽鹼地變成了七彩水稻田, 各類田園景觀吸引不少游客前來參觀。“真沒想到我這麼大年紀,還能在村裡找到適合的工作。”60多歲的村民劉閏才感慨,和他一樣,50多名村民在景區工作,就地就業,增收致富。
凝聚發展力量 夯實村庄治理
“一個好法子,蹚開了工作的新路子。”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民主村黨支部書記張三明說,近年來“五人小組”工作法的探索推行,強化了黨支部的組織引領作用,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
“全村16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3000多,最遠的兩個小組相距15公裡,光靠村組干部,根本跑不過來。”張三明說。過去實施村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落實惠民政策,有時公開不及時,村民支持力度不高,在村民小組推行存在一定阻力和困難。
圖為民主村發展鄉村旅游的美景。資料圖片
為回應村民訴求,民主村因地制宜,由村黨支部根據村民小組規模,把有威望、有文化、有能力、有覺悟的村民推選出來,與村民小組長、黨小組長組成“五人小組”,實行“五張嘴參與議事,十隻眼全程監督,五支筆把關復審”,向群眾宣傳相關政策、公開村組事務,收集歸納意見,調處矛盾糾紛。
圖為民主村美景。資料圖片
“隻要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我們都要收集村民意見建議,討論后形成方案,通過公示由村民決議,真正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干、大家來監督。”民主村八組“五人小組”召集人唐興天說。
圖為民主村發展鄉村旅游的美景。資料圖片
如今的民主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和諧有序、充滿活力,人均年收入達27500元,先后獲得全國“最美鄉村”“美麗休閑鄉村”和“內蒙古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五人小組’工作法密切了黨群關系,凝聚了發展力量,走出了一條基層治理新路子,目前已在全市推廣。”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根樹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