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村企“聯姻”產業興

2021年08月05日08:2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興勝店村村民正在自家大棚裡勞作。記者 安寅東 攝

  鳥語花香,清風拂面。盛夏時節,走進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十二連城鄉興勝店村,放眼望去,掩映在樹蔭裡青磚黛瓦的仿古民居、四通八達的柏油馬路、綠浪滾滾的田野、瓜果飄香的大棚、絡繹不絕的游人,構成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美景。過去迎來送往的車馬大店,如今“變身”遠近聞名的蔬菜瓜果之鄉。

  此景很是“養眼”,且頗具“內涵”:外在看是宜居宜游的生態環境,內在則是強村富民的特色產業。

  然而,曾幾何時,這裡卻是遠近聞名的落后村。由於地處黃河沿岸,人多地少,分散經營效率低下,村民收入普遍較低。

  優勢與困難並存,希望與機遇同在。興勝店村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實現鄉村振興?

  “我們找到了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將發展的重心放在了壯大村集體經濟、扶持產業發展上。”興勝店村黨支部書記張永福快人快語,道出了村子華麗轉身的秘訣。成立合作社,變“小田”為“大田”,村民們以土地入股,僅年底分紅一項,就超過先前自耕自種的收入。土地規模化經營讓更多勞動力解放出來,村民建起了溫室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收入也跟著“水漲船高”。興勝店村不但做活了大棚經濟這篇“文章”,還在2020年成功引進江蘇淮安柴米河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項目。以現有30棟溫室大棚為基礎,以公司農業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依托,重點發展草莓、甜瓜、蔬菜等育苗產業。

  “以前,大伙兒從外地購買秧苗,成活率隻有70%。村子建起育苗中心后,從各地引進良種反復試種,再進行育苗推廣,每年至少可培育1000萬株適合當地種植的秧苗。這些秧苗成活率很高,為菜農降低了成本風險,產量也大大增加了。每到成熟期,經銷商上門收購,蔬菜瓜果根本不愁賣。”張永福說。

  興勝店村作為十二連城鄉的“后起之秀”,緣何能得到外地公司的青睞?興勝店村土壤條件好、水資源豐富,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育苗基地項目落地,盤活了興勝店村現有的土地和設施設備,村集體興建的育苗溫室大棚等設施設備每年可收租金60萬元。村集體還根據企業盈利按持股比例進行分紅,村民變成了股民,越來越多的村民嘗到了甜頭,不僅可以收取土地流轉費用,在家門口就近務工還可以獲取勞動薪酬。興勝店村實現了“租金、股金、薪金”的三增收,切實提升了優質資產資源的“造血”功能。

  “要不是村裡來了大項目,我們還在家裡閑著呢。大棚離家近,工作也自由,每天能多收入100塊錢,既不耽誤家裡的事兒,還能補貼家用提高生活質量。”村民郭美麗一大早在大棚裡忙著侍弄黃瓜秧苗,“有了黨的好政策,庄戶人靠勤勞致富,隻要加油干,幸福生活就會跟著轉。”

  幸福生活不光是經濟富裕,還要精神富足。興勝店村堅持抓好黨建星、富裕星、美麗星、和諧星和文明星創建工作,用黨建引領鄉風文明,用制度培養文明新風,分析民情,了解民意,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社會風氣,真正把村庄建設成黨風正、民風淳、人心齊、干勁足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芝麻開花節節高,黨的政策就是好……”悠揚的漫瀚調響起,忙碌一天的村民們紛紛聚到村子裡的小廣場跳舞、唱歌、鍛煉身體,既紅火又開心,小鄉村的這份閑適快樂,甜到村民的心坎裡。“要擱以前,都不敢想咱村還能這麼團結!”村民韓清感慨萬千,“大家自導自演,排練節目,比窩家裡打牌好多了。生活好了,老百姓心情也好了,我們更要活出風採來!”

  舊貌換新姿,愁容變歡顏。小康生活的幸福畫卷正在興勝店村徐徐展開。(記者 戴宏 宋爽 李晗 安寅東 郝雪蓮)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