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錫林郭勒:發展肉牛產業 帶動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向優質高效轉型

2021年07月02日08:2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種公牛犢。

牧民養殖的優質西門塔爾牛。

在烏拉蓋草原舉辦的全國種公牛拍賣會現場。

優質安格斯牛落戶錫林郭勒草原。

水草豐美。

肉牛集中飼養已成規模。

大力推進“減羊增牛”,積極培育“華西牛”。

正鑲白旗畜月盛齋牧業產業園助力鄉村振興。

草原深處風景如畫。

在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的變革中,錫林郭勒草原備受國內外矚目。

因為,這裡是世界四大天然草原之一,也是我國唯一被列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的國家級草原自然保護區。在地理位置上,錫林郭勒草原緊鄰京津冀,是距首都最近的大草原,是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綠色畜產品生產基地。

在錫林郭勒,畜牧業不僅是傳統產業、基礎產業,更是富民產業、特色產業。為了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錫林郭勒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因地制宜減羊、增牛,通過調整畜牧業結構,走出了一條牧民增收、牧業增效、草原增綠的共贏之路。

減羊增牛——畜群結構調整帶來綠色巨變

“十三五”時期,通過實施“減羊增牛”和生態補獎等政策措施,錫林郭勒盟草原超載過牧的問題得以解決。

2020年牧業年度,全盟牲畜存欄數較“十二五”末壓減了236萬頭隻,壓減幅度達到15%,基本實現了草畜平衡。期間,錫林郭勒盟一方面採取天然放養+舍飼補飼的方式,全面推行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促進草地自我修復﹔另一方面,通過實施“減羊增牛”,走少養精養算賬養畜的路子,打造特色肉牛產業,既保証了草畜平衡,又促進了牧民增收。

近年來,錫林郭勒盟更加明確畜牧業優勢主導產業發展思路定位、布局和設置目標任務,大力發展以安格斯、西門塔爾為主的優質良種肉牛產業,以此為抓手,著力打造中國中高端生態畜產品之都。

2016年以來,錫林郭勒盟先后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優質良種肉牛產業的決定》《錫林郭勒盟優質肉牛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和《優質良種肉牛產業發展扶持辦法》,主要在良種引進、基礎設施建設和飼草料種植上加大投入力度,在良種擴繁、科學飼養、育成育肥、精深加工上下功夫,著力打造以南部旗縣、沙區和主要水系流域為主的優質良種肉牛產業帶。

5年來,該盟累計投入資金5億元,從國內外引進優質良種肉牛10.5萬頭,2020年全盟肉牛存欄達到173萬頭,比2015年增加了34萬頭,年均完成黃牛改良80萬頭以上,良種肉牛規模逐步擴大,二代以上西門塔爾牛比重達到68%。建成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1處、種牛場18處、肉牛核心群296處、育成牛培育專業戶28處,初步形成“核心育種場+種牛場+核心群+養殖戶”四級良種肉牛繁育體系。飼養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肉牛繁殖成活率達到80%,較2016年提高10個百分點。加大肉牛育種、養殖、育肥和加工企業扶持力度,2017年以來,各類補貼扶持資金超過2.5億元,引進培育了正藍旗順鑫鑫源、太仆寺旗五豐牧業和白旗額爾敦塔拉牛業等一批肉牛養殖、育肥、屠宰加工龍頭企業。

如今,錫林郭勒盟安格斯肉牛養殖規模已居全區首位,今年,全盟種牛場將達到20處、核心群達到300群,肉牛存欄達到180萬頭。

隨著肉牛產業的快速發展,錫林郭勒盟農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13090元增長到2020年的18864元,增幅達44.1%。

與此同時,全盟草原植被蓋度較20年前提高了16個百分點,平均蓋度為46.78%,草群結構也趨於優化、草地生產能力明顯提升,平均畝產干草量60公斤,較20年前提高了50%左右,草原沙化退化呈現“總體遏制、局部好轉”。

政策連續——更多牧民成為市場主力軍

說起錫林郭勒草原的肉牛養殖,改革先鋒——廷·巴特爾是牧民的引路人。

通過摸索實踐,他創出“蹄腿理論”:1頭牛相當於5隻羊的收入。但是,5隻羊有20隻蹄子,喜歡刨著草根吃,對草原破壞大﹔1頭牛隻有4條腿,隻吃草尖,不影響草的生長。

他把自家200多隻羊全部賣掉,改為養牛。並將自家5626畝草場進行四季劃區輪牧,結果出人意料:收入大幅增加,草場生態得到明顯恢復。牧草長得有小腿那麼高,一年四季都有野生動物出沒。在廷·巴特爾的帶領下,他所在的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村、富裕村。

廷·巴特爾的典型示范,讓農牧民看到了草畜平衡的好處,也開始改變養殖思路,算起了生態賬、長遠賬。

在正藍旗上都鎮西北城郊,金馬鞍家庭牧場的主人額日和木是錫林郭勒草原上年青一代的“養牛明星”。由於經營有方,他的家庭牧場在2018年被自治區農牧廳評為“肉牛標准化示范場”,2019年被認定為正藍旗新型職業農牧民實訓基地。

自動化喂養設備、改良版的綁定架、升級版的暖棚……額日和木的家庭牧場現代化程度讓人眼前一亮。根據現有草場載畜量,他用6個月補飼、6個月放牧的方式,按照早補飼、早接犢、早冷配、早出欄的科學養牛方式,實現“少養精養優養”和多季出欄的目標。

在如今的錫林郭勒草原上,越來越多的牧民像廷·巴特爾和額日和木一樣,成為養牛大軍中的一員。為了讓養牛戶增收渠道更加寬廣,讓生態效益更加凸顯,錫林郭勒盟還專門出台扶持政策,促進養牛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該盟為本交改良肉牛養殖戶從盟內種牛場、核心群購買具有系譜檔案的6—18月齡良種種公牛,經農牧部門鑒定合格備案后,每頭一次性補貼3000元,另對培育主體每頭一次性補貼1000元﹔為肉牛養殖戶從盟內種牛場、核心群購買6—18月齡良種母牛,經農牧部門鑒定合格備案后,每頭一次性補貼3000元,肉牛養殖戶從育成牛培育專業戶購買18—24月齡良種母牛,經農牧部門鑒定合格備案后,每頭一次性補貼3000元,另對培育主體每頭一次性補貼1000元。

同時,對新認定合格的肉牛核心群一次性獎勵2萬元,對新獲得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的一次性獎勵100萬元。除此之外,還對盟內所需肉牛冷凍精液和液氮進行補貼,每支進口冷凍精液補貼25—35元,每支國產冷凍精液補貼5元﹔購置液氮(包括運輸費)經費由盟級財政承擔。

該盟為了引導養殖大戶、聯戶以及農牧民合作社協調購牛資金貸款,對育成牛培育積極性較高、盟內良種牛供給量達到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優先安排家庭牧場、合作社、中央糧改飼試點建設等畜牧業項目,或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給予支持,完善基礎設施,擴大再生產。同時,還鼓勵發展規模化、標准化肉牛育肥產業,對年育肥出欄規模200頭以上的肉牛育肥場(企業)、50頭以上的農牧戶(合作社),協調購買架子牛資金貸款,並按貸款金額的2.5%利率貼息支持。

打造品牌——肉牛產業成為現代畜牧業急先鋒

通過幾年的產業化發展,錫林郭勒盟肉牛品牌效應初步形成,2018年該盟已取得錫林郭勒牛、錫林郭勒草原牛和錫林郭勒牛肉、錫林郭勒草原牛肉地理標志証明商標,正藍旗順鑫鑫源牧業成為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牛肉供應商,額爾敦牛業成為中央黨校牛肉專供企業,這為錫林郭勒盟牛肉進入中高端市場打開了大門、打下了基礎。

錫林郭勒盟南部區域肉牛產業帶初步形成,以南部四旗縣為主的區域,肉牛存欄量、能繁基礎母牛頭數均達到全盟總量的一半以上,黃牛冷配改良、育成育肥、精深加工等都居全盟領先地位,全產業鏈集聚集約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必將引領帶動全盟畜牧業結構調整、布局優化,科學分工、轉型發展。

錫林郭勒盟從2016年開始實施“減羊增牛”到如今,肉牛產業優質良種擴繁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烏拉蓋管理區建成全盟首家西門塔爾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並成功舉辦了全國種公牛拍賣會,一頭6月齡種公牛最高拍出23萬元的“天價”。多層級規模化育肥取得重大突破,近兩年,錫林郭勒盟建成和在建1000頭以上肉牛育肥場12處,1000頭以下、200頭以上肉牛育肥場31處,育肥出欄能力年內將達到6萬頭,肉牛產業最大的短板正在加快補上。肉牛精深加工取得重大突破,目前該盟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已達到7萬頭,待規劃的生產線全部投產后,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將達到30萬頭,將成為名副其實的肉牛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錫林郭勒盟引進的主要品種是西門塔爾和安格斯等優良品種肉牛,2016—2020年全盟各地從國內外引進良種母牛10.45萬頭,其中國外引進母牛5.34萬頭,從國內引進良種母牛3.25萬頭。

在錫林郭勒,與引進良種肉牛齊頭並進的是黃牛改良工作。黃牛改良工作從2005年開始,經過16年的努力奮斗,錫林郭勒盟黃牛數量、質量均有顯著提升,繁育體系初步建立,飼養觀念也有了明顯轉變。實行黃牛改良專項推進以來,全盟黃牛改良從規模、范圍和質量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2005—2020年間,全盟累計完成牛冷配435.21萬頭,冷配覆蓋面達到45%以上,本交改良種公牛全部達到三代以上。牛的良改比重從2004年的48.6%提高到2020年的89.3%,提高了40.7個百分點。良改肉牛母牛養殖達到了90萬頭。

通過引進良種肉牛和黃牛改良,錫林郭勒盟的優質肉牛產業已初具規模。烏拉蓋管理區奧科斯牧業有限公司2018年被批為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錫林郭勒盟依托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積極推進肉牛規模化養殖、模式化飼養、標准化生產工作,為建設國家級優質良種肉牛繁育示范基地和“華西牛”新品種選育核心育種基地奠定基礎。據悉,今年8月,錫林郭勒盟將開展“華西牛”新品種命名審定工作,同時在烏拉蓋管理區繼續召開“全國第三屆種公牛拍賣會”,提升錫林郭勒盟肉牛產業知名度,也標志著該盟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向優質高效轉型道路上邁出堅實一步。

憑借著骨子裡的綠色基因,錫林郭勒盟闊步發展生態畜牧業,繪出一幅生態美、產業興、收入高的人草畜和諧共生的現代畜牧業新圖景。(巴依斯古楞)

(本版圖片由錫林郭勒盟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