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加快冷鏈物流建設,支持農企精准對接——

讓特色農產品運得出賣得好(經濟新方位·脫貧地區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劉新吾  張  棖
2021年06月21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加快脫貧地區農產品和食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電商、批發市場與區域特色產業精准對接。

  當前,脫貧地區相關設施建設情況如何?怎樣實現精准對接?未來如何進一步補齊發展短板?記者在重慶、內蒙古兩地進行了採訪。

  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

  貨車開進村,屋外,一聲喇叭響起,重慶巫溪縣吉龍村村民馮正碧扛著辣椒就往外走。這袋50斤的辣椒,將搭乘車輛出村,進到鎮裡的冷庫,再過不久,就能賣到城裡。

  在巫溪,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正在形成,農村物流體系如同毛細血管,伸向田間地頭。村民的蔬菜、水果,正搭乘快車,駛出大山。

  天元鄉位於大巴山深處,離縣城將近兩個小時的路程,曾是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物流不暢。以往,縣城商販偶爾上門來收購,可價格壓得較低。“附近也沒有市場,不賣也沒辦法。”村民兩手一攤。

  由於蔬果產量不大,商販不願往村裡跑。有時,村民隻能眼瞅著蔬果爛在地裡。“種了也賣不出去,這可怎麼辦?”由於積極性受挫,有的村民干脆不種了,任由自家的地荒著,村集體收入也捉襟見肘。

  2019年,在巫溪縣商務委的指導下,天元鄉9個村集體聯合成立了商貿公司。公司完善縣、鄉、村倉儲配送體系,在9個村均建有倉儲基地,鄉裡建設一個集配中心,縣裡建設中轉基地。

  冷鏈車開進了天元鄉,冷庫也建起來了。各村的蔬果,先在倉儲基地聚集,再轉運到鄉裡集配中心儲存,當天就可以到縣裡中轉,運輸到各地。借力物流升級,貨物配送和投遞效率明顯提高,物流成本下降兩三成。蔬果不用再爛在地裡,還能賣上好價錢。2020年,克服疫情影響,公司生意逆勢上揚,銷售額超2000萬元,天元鄉的村集體收入平均接近10萬元。

  村裡的運輸通暢了,縣裡的電商物流分撥中心也建了起來。巫溪縣商務委副主任姚玉和說,當地正在建設配送專線,以3條省道為主線,打造縣城至各鄉鎮等8條城鄉配送專線,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

  此外,巫溪還將完善末端網點建設。在各鄉鎮及行政村建設末端配送網點,配備辦公、生產、消防等相關設施設備,努力實現縣、鄉、村物流體系全覆蓋。

  智能倉儲保鮮,積極對接物流企業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錫林郭勒大庄園肉業有限公司的5萬噸級智能化全自動立體冷庫裡,一件件加工好的羊肉產品,通過自動掃碼,數據化輸入,由機器人自動出入庫。

  “智能化全自動立體冷庫,庫容大、標准高,冷藏庫溫能夠達到零下22攝氏度,高於零下18攝氏度的國家標准。而且周轉率高,先進先出,不會積壓,肉質更新鮮。”公司行政副總經理於中政介紹。

  “為保障羊肉品質,我們與錫林浩特市周邊3000多戶牧民建立了緊密聯系,帶動就業的同時,還給予10多戶建檔立卡戶額外的收購補貼。”於中政說,企業還建設了數字化牧民之家。“牧民可以在交易大廳,通過屏幕實時觀看卸羊、檢斤、定等的全過程,隨時了解採購價格,實時結算。”

  步入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中南渠村的旭一牧業有限公司養殖園區,上萬頭肉牛按照不同生長階段,分別飼養在不同棚區。村民們都說,日子富起來離不開養牛。

  “這些年,我們與周邊5000多戶農戶對接,發展肉牛養殖產業,規模已達3萬多頭。”中南渠村黨總支書記、企業負責人張繼新說。

  產業規模有了,新鮮優質牛肉如何賣得好、走得遠?“我們與七八家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合作,線上+線下、地面+空中立體化配送,新鮮的牛肉可以第一時間到達消費者的餐桌。”張繼新說,“現在一年銷售牛肉3000多噸,產值4.5億元,農戶戶均增收10萬元以上。全村22戶建檔立卡戶,已於2020年全部脫貧。”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已形成呼和浩特至北京、沈陽等7條冷鏈專線,實現118個城市次日遞、200個城市隔日遞,全區形成800余條線路組成的全程冷鏈網絡。

  補足流通短板,完善物流網絡

  在大巴山深處的寶坪村,百畝冬桃基地裡,綠意濃濃,桃花凋落后,果子挂滿枝頭,村民何正美正在地裡忙活。“再過幾個月,桃子成熟,就要用車裝到縣城裡去賣,有的還賣到重慶城裡呢!”她一臉樂呵。

  “銷路廣了,價格也更高,村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天元鄉黨委書記林永說,“鄉村振興要搭好‘舞台’,讓村民‘唱戲’,在市場中致富。”

  配送效率更高,銷售渠道更廣,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改善。據介紹,重慶市冷庫總量從2015年底的119.93萬噸增長到2020年底的166.9萬噸﹔冷藏運輸車保有量從2013年的433輛增長至2019年的1788輛,累計增長311.1%……

  針對一些偏遠地區物流依然不便宜、不夠快的問題,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積極構筑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讓更多農產品快捷進入市場。“打通農產品流通‘最初一公裡’,在脫貧地區和主產鄉鎮全域覆蓋集配中心、小冷庫建設,基本解決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儲存、銷售﹔完善農產品‘最后一公裡’冷鏈銷售配送體系,利用骨干生鮮零售商貿企業集中採購、統一配送的優勢,形成直採基地、專業運輸、集中倉儲、專櫃銷售冷鏈鏈條。”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出台實施意見,聚焦農畜產品流通“最先一公裡”,加強農畜產品產地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依托農畜產品生產基礎和大型批發市場,建設特色農畜產品冷鏈物流基地。“‘十四五’時期,內蒙古郵政、快遞擬建設物流園區(樞紐場站)冷庫共16個,總庫容約105.78萬立方米。涵蓋果蔬分揀中心、冷鏈倉儲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等功能區。”內蒙古自治區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處長李埃介紹。

  “新建成的園區、冷庫將對農畜產品流通服務網絡的建設與銜接,對加快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將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李埃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21日 02 版)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