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保基本民生——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做好“六穩”工作 落實“六保”任務·一線見聞)

本報記者
2020年07月16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

  為了應對疫情影響,中央到地方出台一系列有力舉措,千方百計織密民生保障安全網——

  穩住就業基本盤。減稅降費、支持創業、給予培訓補貼,“點對點”運送農民工上崗就業,真金白銀援企穩崗,減負、穩崗、擴就業多措並舉,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讓越來越多的人端穩“飯碗”。

  穩物價針對性措施持續加力。促生產,暢流通,落實綠色通道政策,各地“米袋子”足,“菜籃子”豐,群眾生活必需品供應總體充足,價格穩中有落。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市場運行總體平穩。

  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扶持政策有力。各地各部門適當提高城鄉低保、撫恤補助等保障標准,把因疫情和患病陷入困境的人員納入救助范圍。

  保基本民生,一項項舉措精准發力,扎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民生底線兜得牢牢的!

  湖北:保供應、穩物價,居民生活有保障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南湖街中央花園社區,居民魏新芳熟練地掃碼、測體溫,走進小區門口的超市,直奔蔬菜生鮮區,10元3斤的西紅柿、3.5元1斤的青椒……“家裡的肉菜都夠了,今天就出來買點青菜。”魏新芳笑著告訴記者。

  每天變著花樣為一家三口准備營養豐富的飯菜,如今已成尋常事。疫情防控中,魏新芳和很多武漢市民一樣,曾經對物資供應有些擔心……

  為保障全市菜籃子供應、穩定物價,政府及時出手。自1月25日起,武漢加大白蘿卜、土豆、大白菜、包菜等“限價蔬菜”的投放力度,在各商超網點限價銷售。

  “小區封閉管理,我們發揮下沉干部和志願者的力量,組成5支網格群眾工作隊,組織居民團購,為居民配送愛心菜。”65歲的中央花園社區書記張淑靜說,社區居民有1973戶6017人,隻有10名工作人員,人手不足,及時到來的下沉干部和志願者,就成了幫助居民買菜送藥的主力軍。

  對於孤寡、獨居、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困難群體,社區指定專人進行包保,為他們送菜上門。“有老人給我打電話,說想吃肉。”張淑靜聽說后,立即聯系轄區內的超市。“超市人手緊張,我們自己來!”她安排網格群眾工作隊分批到超市,幫助分發儲備肉。

  到了3月,社區供應的蔬菜生鮮種類更豐富。“受疫情影響,大家好久沒吃魚了,沒想到社區真的送來了活魚。”魏新芳笑著說,她前后四五次領到了社區為大家團購的活魚。

  “社區為居民累計團購10元愛心菜近2000份,政府儲備肉近萬斤,平價魚近5000條。”張淑靜介紹:現在疫情形勢好轉,居民可以憑健康碼有序出門買菜了。

  疫情防控期間,武漢市累計配送團購蔬菜近960萬單、7.2萬噸,水產品87萬單、2700噸,雞蛋4000余噸。在商務部支持下,湖北與8個省區市建立聯保聯供的協作機制,外省區市源源不斷地把支援物資運到湖北,確保物資后勤保障。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后,湖北在尊重市場運行規律的基礎上,持續多措並舉保供應、穩物價,有力地保障了居民生活。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社區對居民的生活保障措施並沒有停止。“我們現在主要為居民提供精細化的服務。”張淑靜說,社區和孝感、宜昌等地的農業合作社和公司合作,為居民組織小龍蝦、藕帶、臍橙等特色農產品團購﹔社區居民也自發組織了一個團購群,產品包括綠豆糕、烤鴨等數十個品牌餐食。這些日常團購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質,獲得了廣泛好評。

  湖南:兜底線、強保障,困難群眾應保盡保

  “老顧,我們來送些口罩,還有1000元臨時救助金,您收好。”“五一”后,湖南省長沙縣金井鎮綜治辦主任、包片干部劉浩,來到金龍村村民顧文剛家裡,送來了臨時救助金。

  今年44歲的顧文剛,2016年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每天在家做腹膜透析,每個月去一趟長沙縣第一人民醫院拿藥,每年要去3次省人民醫院住院做血透。”顧文剛的妻子劉艷說,丈夫看病能報銷80%的費用,一家三口有低保收入,劉艷還在村屬幼兒園當生活老師。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這個家庭帶來壓力。幼兒園幾個月沒有開學,待業在家的劉艷少了一份收入。另外,顧文剛每天做透析所需藥物也受疫情影響,需要去縣城醫院才能買到,給這個家庭增添了負擔。

  “這段時間,鎮村干部沒少來我們家,一有困難大家總是幫我們想辦法,干部們還幫我銷售醬瓜絲,這也是一份收入哩。”勤勞的劉艷在家做醬瓜絲創收,信心十足。“有各項好政策,有大家的關心,難關就能扛過去!”她說。

  上個月村裡幼兒園開學,劉艷又上班了,“工資加績效,一個月能領2600元哩!”

  疫情防控期間,長沙縣建立了“三包一”機制:一名鎮干部、一名村(社區)包片干部、一名組干部或離得較近的黨員,負責聯系一個困難對象,明確幫扶責任人,確保特殊人群有人監護、生活有人照顧、生病有人看護。

  長沙縣還重點摸排城鄉困難對象及家庭、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家庭、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庭等11類對象中的特殊困難群體,通過發放防疫物資、補助臨時救助金、開展關愛幫扶、進行心理輔導等方式,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關愛幫扶的良好氛圍,確保不漏一戶困難家庭,不落一個困難對象。

  湖南強化救助舉措,多措並舉加強疫情期間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及時發放救助資金,將低保和臨時救助等審批權下放到鄉鎮(街道)。

  內蒙古:助脫貧、奔小康,確保如期完成硬任務

  天剛蒙蒙亮,牧民鋼特木爾就像往常一樣起床干活了:給羊圈消毒,喂草料,忙完一圈已經8點多。坐到餐桌前,一盤新鮮的小西紅柿,一碟酥脆的油炸果條,配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香濃奶茶……

  “你看,這是昨天剛買回來的,新鮮蔬菜、水果一應俱全。”鋼特木爾拉開冰箱,指著滿滿的“儲備”說,家裡的“米袋子”“菜籃子”一點兒也不用擔心。

  鋼特木爾是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哈登呼舒嘎查牧民,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由於羊群數量太少,為了維持生活,接了羊羔當年就得出欄,以回籠資金和降低養殖成本。一年到頭跟其他牧民一樣忙碌,可羊群壯大不起來,生活也難有起色。

  脫貧,最根本的是要建立起能讓牧民有可持續收入的產業。鋼特木爾有勞動能力,可就是缺乏生產資料。針對他的情況,旗裡扶持他把基礎母羊發展到40多隻,擴大生產規模。

  去年,鋼特木爾靠養羊摘掉了貧困帽,今年,一心奔小康的鋼特木爾決定:接早春羔,錯季出欄,爭取讓收入翻番。

  今年春天,鋼特木爾家接下了40多隻羔羊。不過,幾十隻羊的“口糧”讓他一度很犯愁:前一段時間正趕上草原春季休牧,飼草料出現了短缺。關鍵時刻,嘎查黨支部伸出援手,協調經營商為他家送來飼草料,解了燃眉之急。

  雖然鋼特木爾家去年脫了貧,有了產業基礎,但如何穩得住,同樣很重要。扶貧干部脫貧不脫鉤,這段時間扶貧干部常來家裡噓寒問暖,幫鋼特木爾解決實際困難。

  前不久,隨著最后20個國家級貧困旗縣出列,內蒙古57個貧困旗縣全部摘帽。通過點對點服務、多對一幫扶,“輸血”與“造血”並行,內蒙古一個個貧困家庭相繼脫了貧。

  在確保今年年底前全面脫貧的同時,內蒙古還對已脫貧人口繼續保持穩定的脫貧攻堅主要政策措施,鞏固脫貧成果,提高穩定脫貧質量。鋼特木爾家,正是被關注的重點對象。貧困的“帽子”雖然摘了,但是扶貧干部肩上,幫扶的擔子卻沒卸。

  “現在羊羔長大了,成活率達到百分之百,我別提有多高興了。”鋼特木爾笑著說。如今,他家已有80多隻羊。在扶貧干部的協調下,飼草料供應充足,今年的休牧也很順利。“全面小康,我絕不會拖后腿!”鋼特木爾說。

  (本報記者劉毅、趙貝佳、范昊天、何勇、孫超、吳勇)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6日 01 版)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