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眾志成城  戰“疫”必勝(疫情阻擊戰 中國能打贏③)

本報記者 李 貞 葉 子
2020年02月19日09: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2月11日,武漢武昌方艙醫院首批患者出院。圖為一名康復患者准備回家。
  張武軍攝(人民視覺)

河南鄭州紅十字藍天應急救援隊是一支由志願者組成的救援隊伍,這支隊伍一直奮戰在防控防疫的前線。
  新華社記者 李 安攝

2月17日,在出發援助湖北前,內蒙古扎蘭屯市中蒙醫院10名護士互相加油鼓勁。
  張 棖 韓 冷攝

山東東營市東營高新區東營紅星勞保職工加班加點生產口罩4萬多個,3萬多個已捐往武漢。
  劉智峰攝(人民視覺)

2月9日,浙江溫州龍灣國際機場工作人員裝卸一批來自巴西聖保羅的防疫物資。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攝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全國上下迅速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團結奮戰,堅強自信、守望相助,涌現出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也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強大力量。經過艱苦努力,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愛心接力

一呼百應

1千、1萬、10萬、100萬……看著募捐金額一直上漲,喻杉沒有想到,大家的愛心像潮水一樣涌來。

喻杉是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的執行會長。1月23日,為支援母校,武大北京校友會決定捐贈防護服並發動校友捐款,當晚9時多,北京校友會已先用墊付的方式買下了1000套防護服。沒想到,募款信息發出后,僅用了一個小時,50萬元的目標就已經達到。39個小時后,捐款達到了武大北京校友會成員誰都不敢想的數字——1600萬元。

查閱后台數據發現,捐款者早已超過了武大校友的范圍。一位名叫雅君的捐款者留言,“不是武大校友,但是在朋友圈看到這個捐助渠道,並選擇信任,已捐款。希望物資能順利到武漢醫護人員手上。”

有了錢,不一定能買到救護物資。從1月24日開始,武大北京校友會著手組建起核心團隊,4天內組建完成近百人的團隊。大家專業背景不同,但一起高效地完成了物資鑒別、語言翻譯以及支付、物流等繁雜流程。

“武大北京校友會高效、專業、透明的工作,不僅得到了校友們的極大支持,還贏得了北京校友之外的個人和社會組織的信任。”喻杉說,不斷有公益組織找到武大北京校友會,希望幫忙對接物流渠道等。

武大北京校友會的“戰疫募捐”工作還在繼續,截至2月16日,募捐金額已超過2400萬元,總捐款筆數超過13萬筆,採購醫療物資超過1800萬元,物資在校友企業宅急送的無償支持下,定點送至武漢及周邊湖北城市。

“從50萬元到2400萬元,這場愛的接力也是民間的力量。”喻杉說。

的確,民間力量、點滴善舉,都能匯聚成光。

“麻煩停車,檢查一下體溫。”“阿姨,這邊來看看出入証。”……

在四川南充順慶區北城街道長征路社區一小區門口,一位戴眼鏡、手拿體溫槍的小伙正在協助社區工作人員開展防疫工作。他叫佘金燚,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一名大二學生,主動請纓加入到北城街道疫情防控的隊伍中。

一個紅袖套,一把體溫槍,兩份登記表,是佘金燚的行裝,早上8時到晚上6時,有時甚至深夜,在北城街道的大街小巷,佘金燚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做好入戶調查、宣傳資料發放等工作。

疫情期間,全國各地的志願團體都行動起來。武漢人朱磊就是志願者組織“華人眾籌項目”一員,負責武漢本地的醫療物資運送。“我們本地運輸組大概有七八十人,涵蓋各個行業,有做商業地產的、做廣告的、做健身的,甚至還有民航飛行員。”朱磊說。

在上海,自1月28日至2月16日中午12時,上海共招募“疫情防控志願者”115096人,人均上崗時長達17.66小時。廣大志願者的愛心付出,讓民眾感受到城市的溫暖,也增強了眾志成城、共渡難關的信心。

身在海外

情系桑梓

愛心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匯聚,也牽動了在海外的中華兒女。

2月2日一早,一批從日本名古屋輾轉寄來的口罩,送到了黃岡南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周院長手上。籌措並捐贈了這批口罩的是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生二年級的學生安琪和她的同學們。

安琪是湖北人,今年她頭一次沒能回家過年。學校裡同樣沒回家的中國留學生不少,大家聚在一起到不覺得孤單,只是隔著屏幕從網上查看國內疫情的情況,每個人心裡都越來越焦慮,“我們必須做點什麼”。安琪找到關系要好的4個中國同學,決定組織一次小型的物資募捐。“我們想除武漢外,湖北的其他城市能收到的物資相對較少,於是對接了黃岡的這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他們也確實急需支援。”

1月25日下午,安琪在自己的朋友圈公布了募捐信息。與此同時,幾個小伙伴開始先自己墊錢,四處分頭去當地的藥妝店“掃貨”買口罩,一箱箱地搬回學校。捐贈的微信群裡,開始是幾十人,后來增到100多人。

安琪最初設想的籌款目標是1.5萬元,結果當晚就收到了1.9萬元捐款。到26日晚,捐款已經超過了4.8萬元。

物資買夠了,怎麼安全運送回國?安琪聯系到了菜鳥網絡公司開通的國際捐贈物資免費運輸綠色通道。“后續我們在手機上就能查看到整個物流過程,1月29日口罩被送到了大阪的倉庫,30日就飛到了北京,都是免費的。”安琪說。

順豐物流公司也加入到這場接力中來。“湖北有交通管制,車輛需要通行証。為了讓物資盡快送到,我們緊急聯系順豐快遞,從北京直接送到黃岡。”菜鳥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就這樣,2萬多個口罩飛越兩千多公裡,完成了一趟愛的傳遞。採訪中,安琪不斷說,“我們能捐的、能幫的實在有限”,但正是這樣一個個“有限”匯集成了無窮的力量。

與安琪和同學們的“掃貨”類似,中鐵建工加納有限公司的劉昭和魯艷華,雖然身在海外,也加入到防疫物資的採購中。

“您店裡是否有N95口罩?我們國家現在急需!”“您知道這種口罩在哪可以買到嗎?”劉昭和魯艷華花4天時間走遍了加納阿克拉和特馬的大部分醫院、近50家藥店,終於籌到一批口罩等防疫物資,又趕緊將零散的防疫物資清點登記、整理分類、打包裝箱,確保每一件不遺漏地貼條驗收以備及時運回國內。

現在泰國的閩籍僑胞李靈海同樣每天關注國內疫情動態。當看到中國各地反映緊缺醫療口罩后,他立馬發動所在公司的業務員在泰國各地採購物資,目前已有一批醫用口罩、醫用手套和防護服等捐贈到福建、湖南、湖北、雲南等地。“身為中國人,隻要祖國有需要,我將義不容辭為自己的祖國和家鄉做點事!”李靈海說。

兄弟省份

對口支援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一份融入中國人血液的信念。

全國各省區市的物資、醫療隊一批接一批落地湖北。截至2月14日,各地共派出了217支醫療隊,25633名醫療隊員支援湖北。一個個數字背后,是一段段“逆行者”們的動人故事。

2月7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援助隊在武漢天河機場相遇。空曠的機場大廳裡,一紅一藍的兩支隊伍擦身而過,大家隔空高呼起“加油”。他們此前從未相識,卻在此刻為了同一個目標聚首異鄉,並肩作戰。

58歲的王俊平是山西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中年齡最大的一位。17年前他沖在了抗擊非典的一線,17年后,他再一次來到抗擊疫情的戰場,在湖北仙桃救治病患。為防止交叉感染,王俊平和同事們支援的仙桃市中醫院已全部騰空,被專門用於收治發熱病人,並進行疑似病例的篩查,工作量極大。因為全身穿著防護服,不方便上廁所,王俊平幾乎一整天都不喝水,但他卻時常勸患者“多喝水,病好得快”。下了夜班后,他還自掏腰包給患者購買暖水瓶,保障他們隨時有熱水喝。

宋文玉是山東威海市中心醫院首批援助湖北的醫護人員。支援工作任務量大,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常讓宋文玉累得雙腿發抖。想家的時候,她會蹲在地上歇一下,跟丈夫視頻連線,匆匆報個平安,也“掃”一眼兒子,“不敢跟孩子視頻,不然一家人都得以淚洗面”。一天,一位阿姨含著淚跟她說:“姑娘啊,謝謝你們大老遠過來幫助我們,山東人真好啊!”宋文玉心裡暖極了,覺得渾身又充滿了力量。她回答阿姨說:“不用客氣,咱們都是中國人。”

為了更好地與病患交流溝通,有的醫療隊編寫了《武漢方言實用手冊》。近日,教育部也組織了有關專家學者和人員成立了40余人的“戰疫語言服務團”,以幫助外地支援湖北醫療隊解決醫患溝通方言障礙問題。“戰疫語言服務團”根據語料庫統計和醫用場景調研,遴選了156個詞和75個短句,完成了武漢、襄陽、宜昌、黃石、荊州、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九市的方言和普通話對齊音頻,制作發布了《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的微信版、網絡版,不少人受益。

為了讓自家出門在外的醫護人員能吃上一口熟悉的家鄉飯,各地后援團也是絞盡腦汁。山東德州一饅頭加工企業捐贈了10萬個大饅頭運往湖北黃岡,送給山東醫護人員﹔陝西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后勤保障組,為隊裡的121人做了一頓陝西油潑面﹔內蒙古第六批醫療隊馳援湖北前,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為每人准備了2斤牛肉干、1袋奶茶粉及部分奶食品……

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湖北勝則全國勝。“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從醫療隊馳援,到防護用具、生活物資調撥,全國各地支援湖北,不計回報,傾囊相助,隻因我們血脈相連,隻為我們共同勝利的目標。

堅定信心

再接再厲

說起武漢方艙醫院,有一些人令我們印象深刻。

那是在江漢方艙醫院,眾聲喧嘩中,一個年輕人戴著口罩,正躺在床上安靜地看書。這位年輕人姓付,從武大博士畢業后去美國深造,目前是博士后,在佛羅裡達州立大學教書。今年春節回武漢探望父母的付先生和家人都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他卻沒有失去信心。他說:“我相信,隻要配合治療,一定會好起來。”

除了“讀書哥”,方艙醫院還有“考研哥”、高考生。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有一名大三學生,邊治療邊學習考研英語,表示想要考上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專業,得到了網友的祝福和鼓勵。在武漢客廳的方艙醫院,一名高三學生在課桌前做數學作業,每天六門課安排得滿滿當當,有留言稱他為“學霸”。

與此同時,武漢方艙醫院裡,醫護人員和病患一起跳廣場舞、打太極、做廣播體操、開讀書會等的視頻相繼在網絡上傳播,一改大家對於醫院裡悲觀消極、愁雲慘霧的想象。一位何阿姨說,“現在大家都不容易,尤其是醫護人員,自己一定要配合,放鬆心態才能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讀書、學習、運動……他們的行動不僅舒緩了自己的情緒,也給了全國人民信心。近期的報道中,越來越多的好消息傳來。

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武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透露,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診療的效果已經顯現,以武漢市最早的重症定點兩家醫院為例,金銀潭醫院和武漢肺科醫院現在患者出院率已經達到30%到39%,這個數字給我們帶來極大的信心。

同樣是2月15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首批17名患者出院。這批出院患者是2月7日至9日入院的,其中年齡最大的63歲,最小的28歲。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體溫恢復正常,肺部影像學好轉,連續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經過專家組會診,按照診療方案符合出院標准,准予出院。

而2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的消息顯示,截至2月16日24時,除湖北省外,全國其他省份新增確診病例數從2月3日的890例下降至2月16日的115例,連續十三天下降。

疫情無情,人有情。疫情形勢的積極變化鼓舞人心,隻要全國上下再接再厲、英勇斗爭,毫不放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2月19日 第 05 版)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