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求有人应 问题有人管
双向联动机制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

通报近期的群众诉求、分析当前管辖权责划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协作需求与建议……近日,在乌兰察布市司法局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席会议上,乌兰察布市司法局、乌兰察布市政府热线指挥服务中心、集宁区司法局、察右前旗司法局、白海子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黄旗海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代表,就察右前旗黄旗海镇赞达营村属地管理管辖权责划分不清、执法力量不足,以及群众反映的占用河道、私搭乱建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会上,通过“厘清权责边界、明确处置主体、规范处置流程”三步走策略,有效解决了基层执法“边界不清”等难题。
这是乌兰察布市司法局深化“行政执法监督+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合作,高质效推进行政执法监督新模式的具体实践。
为全面规范行政执法,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乌兰察布市司法局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司法厅和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关于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合作机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构建“行政执法监督+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双向联动机制。通过信息互通共享、精准分类处置、联席会商机制三大举措,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有效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该双向联动机制建立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充分发挥“民生直通车”作用,累计向行政执法监督部门推送行政执法类诉求线索5177条,覆盖城市管理、市场秩序、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涉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执法监督等关键环节。通过“热线归集、部门研判、监督处置”闭环管理,确保企业和群众诉求第一时间直达监督部门,有效破解了传统监督模式中信息滞后、渠道不畅等难题。
行政执法监督部门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推送的线索实行“普通案件常态办、重点案件专项办、疑难案件会商办”三级分类处置机制,确保案件高质效办理。针对城管、交通、卫生等领域可能存在的选择性执法、乱收费等突出问题,采取“线索初筛、部门督办、结果反馈”全流程跟踪模式,确保问题彻底解决。截至目前,已从推送的5177条线索中精准筛选出65条重点线索,其中对7条线索进行核查督办,下发《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行政执法监督督办函》7份,推动群众提供的线索高效办理。
“感谢你们携手帮助,为我们挽回69万元的马铃薯损失。”日前,兴和县合少营村4户村民代表将写有“高效规范办实事,情系群众解难题”字样的锦旗送到了乌兰察布市司法局,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今年4月,4户村民从当地一家农资公司购入马铃薯原种,播种后出现大面积败育,给4户村民造成数十万元的经济损失。村民向兴和县农牧局、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反映了该问题,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展开调查。经过多部门20多天调查、核实、协调,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该公司先行赔付20万元,后期分期支付49万元,共计为群众挽回损失69万元。
关注执法难点,回应群众关切。乌兰察布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运用好“行政执法监督+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双向联动机制,着力解决关系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和行政执法难点问题,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应、问题有人管,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记者 郝佳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