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要闻

“规范+创新”破题执行“最后一公里”

2025年07月22日10:36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从立案到发放执行款,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微信通知,而且法院还会对下一步的事项进行提前告知,这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案件的执行进度。”近日,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执结的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中,申请执行人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通过执行微言“一案一群”实时获知进展,并对该院推行的实时性执行公开服务举措赞不绝口。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呼和浩特市法院系统严格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规范提升三年行动”和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公开透明 规范高效”提升年行动要求,不断创新执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执行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有效激发执行队伍内生动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

  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持续对标最高人民法院的执行案件办理规范,依托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发挥线上智能预警与线下清单管理优势,管好关键流程节点,用好强制执行措施,构建起“执行立案—财产查控—财产处置—案款管理—执行结案”的全流程标准化体系。该市法院系统通过梳理法律、司法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应当由独任法官决定、合议庭合议事项,明确各自权限清单,严防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积极推行终本案件院局长阅核制度,重点审查是否进行必要线下调查、完成财产查控、适用强制措施、约谈当事人等事项,做到穷尽执行措施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才可进行终本。一些基层法院通过运行“执行指挥中心+三个速执团队+三个普执团队”的模式,使得执行效能明显提升。

  “抓实执行规范化建设,就是要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工作质量、效率、效果的‘三提升’,以此促推胜诉权益又好又快兑现。”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说。

  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还印发了《关于执行业务会商会议工作机制实施细则(试行)》,以疑难复杂案件办理成效促推“三个效果”统一。通过总结土左旗人民法院保全活物的基层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制发《关于财产保全中涉及活物保全的指导意见》,规范涉及活物保全及处置等实操行为。在上下联动的同时,做深审执衔接、内外协同,执行局与立案、审判等部门共建执前风险提示与财产保全告知制度,配合检察机关开展涉民事终本程序监督活动,联合公安局、司法局等单位搭建信息共享桥梁,共同形成工作合力。

  今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法院系统在执行收案增加迅速的前提下,实现了执行完毕案件数量同比增加27.6%,执结案件平均用时同比缩短19天。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法院系统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持续创新“柔性执行”举措。回民区人民法院在办理一起民营企业系列执行案中,综合考量各方当事人合理诉求,提出“债转股+分期履行”执行方案,既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又帮助被执行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该案入选了内蒙古法院“规范化执行十大案例”。新城区人民法院通过规范开展执前督促工作,研判标的金额较小、可能自动履行的案件,在执行立案前通过书面提醒、法律释明、协调调解等多种形式,督促200多起案件义务人及时主动履行。

  “要以‘如我在执’的理念办好每一起执行案件。”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周宏波表示,下一步,该市法院系统执行工作将持续聚焦重点任务,推动工作创新,不断以执行管理、执行行为、执行程序的规范化积极回应群众期待,服务发展大局。(记者 王皓)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