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本网专稿

行进中国|“想来、爱来、盼来!”这个“暖”社区不一般

人民网“行进中国”内蒙古调研采访团
2025年07月09日14:42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离退休职工在社区内排练室练习乐器。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离退休职工在社区内排练室练习乐器。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7月8日,人民网“行进中国”调研采访团来到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青春山街道神华康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环境、智能化的服务平台让人眼前一亮。

这座2.4万平方米的超大社区综合体,不仅以“党建引领+多元服务”打造全龄友好空间,更通过“根数据库”平台的深度应用,推动基层治理从“人工跑腿”迈向“数据跑路”,为社区服务注入智慧动能,成为暖城鄂尔多斯社区基层治理的代表。

工作人员介绍,过去,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常面临报表数量多、数据重复报送的负担,纸质台账易丢失、居民信息更新滞后等问题。“根数据库”平台的启用,为社区的管理破解了难题。街道通过定期维护该平台,实现了数据全量留存、跨部门“一键提取”,无需重复填表,让“小巷总理”得以回归社区。

“根数据库”的使用不仅让数据“活起来”,比如通过身份证数据确认,可以提前一个月向到龄老人发送高龄津贴提醒,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关怀”的转变。此外,该平台还具有短信群发功能,可定向推送社区活动服务信息,提升工作效率。

同时,社区还通过“铁三角微治理体系”和联户长制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神华康城社区书记阮晓宁介绍说,社区从每20户居民中选出一名联户长,与社区网格员构建起精细化服务体系。联户长作为居民骨干,负责收集群众诉求并反馈至网格员,再由网格员提交社区并研究解决。“举例来说,有社区居民装修时疑似破坏承重墙,联户长第一时间察觉问题并上报,使我们得以快速介入并制止,避免了严重后果。”

通过建立“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联动机制,将党组织嵌入小区治理末梢,在联户长和网格员工作单元中同步组建党小组,形成“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多元参与”的服务格局。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实现基层治理“小事不出联户、大事协同解决”的良性循环。

随着各项举措的深入推进,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居民满意度持续攀升。

在神华康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有萌宝驿站、职工书房、24小时自习室、老年大学、篮球场、羽毛球馆、健身房、社区剧院等功能室,不仅为辖区全年龄段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场地,也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走廊尽头的排练室里,悦耳动听的旋律回荡,正在排练的退休职工叶强告诉记者:“去年因为天气比较冷,我就去找社区书记询问,能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练习电吹管的场所,社区书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很快就给我们提供了场所,这里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特别好,非常感谢社区对我们的支持,让我们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社区的老年大学的书画教室内,记者遇到了教授社区居民书法的退休职工杜红菊,她正在指导前来学习的居民练习书法。

“来这里学习的不仅仅有退了休的老人,还有放暑假的孩子们。在这里生活,幸福指数特别高,昨天刚上完课,就有几个六七十岁的阿姨凑在一起讨论下期报什么课程,还没等这期结束,大家已经在计划下一期了。” 杜红菊笑着说道。

“刚来社区的时候,东北老家的朋友问我,你们那儿活动多吗?我说,多得都数不清!”杜红菊聊起自己居住的社区深有感触,“老年人想学什么,只要跟社区说,马上就有响应。即便暂时没有现成课程,社区也会想办法开班。关键是这些课程收费特别低,基本是‘政府买单,居民受益’。”

在杜红菊看来,社区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到了实处,“社区要做什么”都来自“居民需要什么”。从“数据烟囱”到“一库共享”,从“经验治理”到“数智赋能”,神华康城社区的实践折射出康巴什区基层治理的转型升级。杜红菊感慨地说道,“现在,社区里从老年大学到青年夜校都有,在这里老人们不再孤单,孩子们也有人带着,年轻人下班了还能为自己的生活充充电,整个社区像个大家庭一样热热闹闹。我们都想来、爱来、盼来!”(杨义、白波、富丽娟、张力洋、张雪冬、赵梦月、孟佳澍、苗阳、刘艺琳)

(责编:苗阳、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