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在北疆草原绽放青春光彩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对服务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吉生太镇的“00后”西部计划志愿者张俊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关于她的人物专访,是送给她的最好节日礼物。
今年24岁的张俊是山西省阳泉市人,2024年7月毕业于柳州工学院,同年8月,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西部、扎根基层,背起行囊来到了四子王旗吉生太镇。
今年4月初,记者采访张俊时,她正在吉生太镇养老服务中心宣传医保政策。
“大爷,我刚才给您读的医保政策您听懂了吗?”“您一定要按时参加医保,这样您就可以在治疗慢病期间享受国家相关补贴政策。”“您年龄大了,我教您APP使用流程,您记不住的话,就随时给我打电话。”
76岁的村民田盛夸赞道:“小张真是个好娃娃,对我们这些老年人真有耐心……”
说起刚来基层工作的感受时,张俊忽然低下头,搓着双手说:“刚来这里的第一个晚上,开窗睡觉的我,闻到了一股浓烈的羊粪味儿,心里真不是滋味。也想家,真的想,也偷偷哭过……”
张俊说:“在这里,我最喜欢的工作就是‘下大队’,跟着乡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们走村入户,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扎根基层,服务人民’。”
“听群众声音、解百姓难题、急群众所急、想百姓所想,一桩桩、一件件的惠民实事和老百姓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是对我最大的触动与鼓励!”
“小张,忙着呢?”就在张俊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吉生太镇民政助理梁忠勇走进办公室。
“还行,梁大哥,您有什么事儿?”“也没啥,就是想问问你那个小发明准备什么时候申请专利呀?”梁忠勇笑呵呵地说。
张俊腼腆地说:“梁大哥,这几天镇里的工作挺多的,还没顾得上申请呢。”
“专利?什么小发明?”记者问。
还没等张俊开口,梁忠勇激动地说:“小张这娃娃,不仅工作认真负责,还爱钻研,她跟着大家走村串户时发现养殖户有个急事需要进城,就不能按时按点喂羊,她用一周时间,就琢磨发明了一个‘自动喂羊器’,真是个好东西……”
“这么厉害,快带我们去看看。”记者兴奋地说。
跟随着他们匆忙的脚步,记者来到附近一间羊棚,迫不及待地去参观张俊的小发明。
“让你们见笑了,也不算什么小发明,我就是想能用一种更加便捷的方式,让养殖户更加省时省力。”张俊说,自己在大学期间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能用上。
“这只是一个简易的模型,它是由筒装槽、齿轮、定时器组成。养殖户在出门前往筒装槽内装好饲料,然后根据羊的数量定好齿轮的速度,最后再用定时器定好投喂的间隔时间,这样就可以解决养殖户有急事外出而不能按时喂羊的问题了。”张俊说。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小发明,如果能把这个‘自动喂羊器’进行设备优化后广泛推广,不管是喂羊、还是喂牛,这得给养殖户们减轻多少劳动负担啊!”四子王旗团委书记赵斌连连称赞。
5月6日,记者驱车前往吉生太镇本坝村“爱心食堂”再访张俊,只见她与62岁的何爱爱正忙着为10多名留守孤寡老人做午饭。
“小张在镇里的工作本来就挺忙,但还是会经常过来帮我给老人们做饭,一个城里的姑娘,干活不怕脏不怕累,真是个好闺女。”说起张俊,何爱爱夸赞不已。
“这间爱心食堂是我们镇民政助理梁忠勇大哥组织建立的,他的爱心感染着我、也鼓励着我,老人们能在一起吃个饭,聊聊天挺好的,能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很高兴。”张俊说。
“食堂为我们这些老年人提供免费饮食,我们中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67岁,平均年龄75岁。”今年67岁的任四海高兴地说:“这几天镇里人都说小张上了电视,我们大家都为她高兴,一个城里娃来这里吃苦受累不容易,确实是个好娃娃。”
张俊,这位“00后”的山西姑娘,在这里不仅学会了做饭、喂羊,还学会了开三轮车。如今,她的第二代“自动喂羊器”更加先进便捷了。但她仍不甘心,依然在反复试验、不断优化,希望能用自己所学为这片给予她温暖、磨砺她成长的热土做更多贡献。
“能用学到的知识为当地老百姓做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我很知足。”张俊说,西部计划,这一理想与现实交织的旅程,对于每一位参与者而言都意义非凡,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她只想不枉此行,不负青春。
“小张非常优秀,工作兢兢业业,能很好地融入到当地的‘烟火气’中,而且基层工作也干得非常好!”吉生太镇党委书记王云峰说。
2024年,张俊先后被四子王旗社工部和吉生太镇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志愿者”与“优秀干部”。
“在这片共奏着农耕和游牧和鸣之韵的土地上,每一天,我都会遇到新的挑战和困难,也会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和感动。我渐渐明白,参加西部计划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服务,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旅程。”张俊动情地说。(记者 皇甫美鲜 通讯员 张蜀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