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更“立体化”的课

当呼和浩特市爱乐乐团的一曲《金管五重奏》在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小学的阶梯教室响起时,学生们目光炯炯,注视着乐手们在舞台上神采飞扬,不一会儿,便沉浸在了音乐的魅力中。
随后,《多啦A梦》主题曲和《童年》一首首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曲子连番在舞台上奏响,此时,这场音乐会直接到达了高潮。学生们在台下一边用手打着节拍,一边哼唱着歌词。
呼和浩特爱乐乐团在锡林南路小学进行演出。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多啦A梦》的表演了,非常喜欢这样的音乐课,感觉音乐更立体化的展现在了面前。”五年级学生张秋梓兴奋地告诉记者。
呼和浩特市爱乐乐团进校园是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打造的首府特色课程生成机制其中的一项内容。
在“十四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呼和浩特市推出“引进来联合课程开发”与“走出去实践课堂结对”的首府特色课程生成机制,其中“引进来”包括北疆文化青少年美育“新三艺”的冰雪、雕塑艺术、交响乐欣赏课程;“走出去”则构建了“行走的思政课”育人网络,其中包含8条实践线路,串联红色基因、生态保护、非遗传承等主题,让学生从青城走向北疆,从历史触摸未来。
呼和浩特市学生走进呼和浩特市雕塑艺术馆进行参观学习。受访单位供图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进行滑雪实践课。受访单位供图
“我们将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优化教育供给结构,推动课程体系从‘标准化’向‘特色化’升级。”呼和浩特市教工委办公室主任丰辰告诉记者,“同时,我们也想以实践育人深化‘五育并举’,例如我们在滑雪课程中会讲解滑雪板、造雪机、索道等关键设备的科技原理,就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融通和素养提升,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以实践育人,带学生们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则最好不过。
“既然战争这么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
“你不怕死吗?”
......
呼和浩特市学苑小学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纷纷对面对危险,依然毅然决然地“逆行”去保家卫国的多松年提出了疑问。
前不久,学苑小学在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十分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学苑小学大队辅导员尹丽倩通过AI让学生们与革命烈士多松年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
学苑小学的学生们在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与多松年“对话”。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在课堂上,学生们全神贯注,认真地倾听着多松年讲述自己的革命故事。
当尹丽倩问到:“孩子们,你们从多松年身上都看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爱国”“忠诚团结”“敢于担当”“勇敢无私”“奉献”......学生们争相回答。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觉得可以更深刻地了解革命烈士们的故事,非常的有意义。”学苑小学学生高晟程说。
学苑小学德育副校长吕娅荣表示,学苑小学一直在积极探索学校课程体系新模式、新路子,整合课程新资源。“在‘走出去’的工作中学校利用好社会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实践课程,带学生走进红色文化场馆,触摸真实的革命脉络,体悟先辈们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同时我们也通过社会和家长的资源,与周边各类教育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包括让乌兰牧骑进校园、让学生体验小小宣讲员等活动。”吕娅荣说。
目前,呼和浩特市“引进来+走出去”首府特色课程生成机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雕塑艺术课程覆盖9所试点校,回民区教育局已经与市雕塑艺术馆签订区域馆校共建合作协议;交响乐课程覆盖10所试点校,其余学校正在有序推进。冰雪课程在2024年雪季惠及28000名学生,2025年将推进全员参与。
丰辰表示,呼和浩特市还生成了百余节典型示范课程,将在呼和浩特市智慧教育平台展示,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常态化监测评估机制,进一步量化素养提升数据,为改革深化提供科学支撑。 ”丰辰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