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厚植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底色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2024年,阿拉善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制定民生清单,紧紧围绕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办实事、破难题、补短板,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推动阿拉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医疗是民生之需,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一环。在阿拉善盟中心医院远程心电中心,伴随着急促的提示音,电脑屏幕上不断闪烁着提示信息,这些都是阿拉善盟各基层医疗机构实时传输的患者心电图。依托“互联网+”的优势,盟中心医院与全盟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苏木镇卫生院通过动态心电远程诊断,实现了心电检测数据实时传送,打破了地域限制,为心脏病患者争取了“黄金时间”。
据盟中心医院电生理科主任李新忠介绍,远程中心2024年接诊远程病例500多例,接诊心梗病人3例,第一时间回传苏木镇卫生院诊断结果,为救治病人赢得时间,大大提高了救治率。
教育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石,是衡量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2024年,阿拉善盟按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任务路径,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进全盟教育改革和发展持续深入。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共同体学校阿拉善蒙古族完全中学,当晨读的铃声迎着朝阳响起,初一年级的同学们站立在桌前,高举书本大声晨读,开启了一天的学习生活。“激情晨读、参加各种特色课程、到北京研学,我太喜欢我的学校了,这样的学习生活既丰富又长见识。”初一年级学生曹译匀说。
2024年,阿拉善盟与北京优质学校建立了集团化办学机制,全盟唯一一所原民族语言授课高中挂牌成立“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共同体学校”,全面启动了专家引领、教师跟岗、常态教研、课程建设、学生交流等多方面合作共建,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跃升。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乌日汗表示,2024年,学校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扩大初一年级招生规模,全面推行混合编班、混班教学,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王超是阿左旗一名退伍军人,2021年退伍后一直未就业。2024年9月,他在盟就业中心举办的“才聚北疆 职引未来 2024年秋季招聘会直播带岗”线上招聘活动中,找到了心仪的工作。王超告诉笔者:“我是通过就业部门的线上招聘,到阿拉善盟云峰道桥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的,现在主要从事法务、公车管理等业务,对目前的薪资待遇比较满意。”
2024年,全盟各级就业中心通过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强化就业精准服务、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帮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等措施,多渠道、多形式推动各类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11月底,全盟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727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阿拉善盟就业中心副主任李丽华表示,企业是支撑社会发展的力量载体,是吸纳就业的源头活水。全盟各级就业部门将始终秉持“保企业就是保就业”的理念,持续落实各项惠企利民政策,紧盯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力兜牢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底线,不断释放助企纾困政策红利。
2024年,阿拉善盟紧盯民生领域短板弱项,加大对上资金争取力度,截至11月末,积极向上争取教育资金33083万元,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争取就业补助资金2708万元,支持落实各类就业政策,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职业技能队伍素养;争取医疗保障资金9703万元,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能力。
一年来,阿拉善盟民生基石不断夯实,民生难题不断纾解,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一件件惠及于民的好事实事,让驼乡居民感受到民生改善的炽热温度。(徐爱翔、孟燕、武超)
来源:阿拉善盟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