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自治区党委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马保国:
深化金融改革 赋能实体经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就我区金融系统如何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破除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卡点堵点,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自治区党委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马保国。
内蒙古日报:请问,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采取了哪些举措?
马保国: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我们要以改革为牵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改革,2024年1月4日召开自治区党委金融工作会,1月16日完成机构改革,设立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组建自治区党委金融工委。自治区党委金融委召开3次会议,就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作出安排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召开后,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主动研究、强化调度,树立改革思维,明确改革方向,汇聚改革合力,落实改革举措,稳步高效推进金融改革重点任务,为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
内蒙古日报: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我区金融系统开展了哪些防风险工作提升金融抵御风险能力?
马保国:我们坚持防风险,构建金融安全网,保障实体经济稳健前行,将稳妥有序推进地方中小银行结构性重组作为重大改革任务。首先,全力打好问题资产清收处置攻坚战,压实机构、股东、高管、监管、属地、行业六方责任,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动,各部门合力攻坚,各机构积极开展资产清收。截至10月末,全区累计处置问题资产652.74亿元。其次,全力打好高风险机构歼灭战与边缘高风险机构阻击战,坚持点面结合,通过指标修复、吸收合并等方式,加快高风险机构出清。第三,坚决防止边缘风险机构演变,实现“减量增质”,不断提升我区金融抵御风险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内蒙古日报:金融系统就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开展了哪些创新性工作?
马保国:第一,坚持强监管,塑造金融新生态,护航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从“优化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入手,研究起草《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关于印发优化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的通知》,明确建立“央地监管协同、健全常态化监管、推动跨部门综合监管、优化金融风险防控”4项工作机制;建立会商机制,与市场监管部门协同联动,加强企业登记注册管理;清理存量不合规机构,加快“失联”“空壳”机构退出,推动地方金融组织减量提质;把好市场准入关,对新设机构从严审慎审批,严控增量;对正常经营地方经营组织,严控对外融资规模,严格执行关联交易要求,持续加强监管力度。今年以来,全区累计清理“失联”“空壳”等各类地方金融组织20家。
第二,强化金融改革的法治保障,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修订,制订工作方案,确定调研课题,对《条例》在规范地方金融组织市场准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督管理、规范地方金融组织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地方金融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确保地方金融监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第三,坚持促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力,点燃实体经济增长引擎。锚定自治区“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重点改革任务,加强政策举措,牵头研究拟订民营企业信用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好自治区融资担保公司风险补偿和保费补助资金作用,持续引导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推动形成政府、银行、担保、再担保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形成工作合力,通过构建高效、可持续的民营企业信用融资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有力有效服务民营企业融资。截至三季度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1822.6亿元,同比增长8.21%,较年初新增1758.5亿元;全区民营企业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3.1%和9.2%,全部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第四,加快实施企业上市“天骏计划”“千百工程”,推动开展千家企业上市培训、百家企业上市入库工作。目前,全区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7家,境外上市公司5家,上市后备企业达到114家。今年推动2家稀土新材料企业通过上市注册。
第五,积极推动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建设,将实现全区全品种煤炭资源全部在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上线交易,并逐步吸引陕西、山西、宁夏等周边省区煤炭供需双方和物流企业跨区域集聚,推进区域市场合作。
内蒙古日报:自治区党委金融办还将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全面深化金融领域改革?
马保国:下一步,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将牢牢把握金融改革重点任务,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堵点难点,把金融资源真正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上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记者 李永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