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管、用”四轮驱动
全链条培养社区工作者提升基层治理科学化水平
暖冬晌午,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清泉街社区的居民议事厅里,板凳围成一圈,社区干部、党员代表、物业代表、居民志愿者齐聚一堂,“同心议事会”开始了。暖“新”驿站建设、社区老年食堂选址开建……社区干部将话题抛出来,大家的话匣子纷纷打开,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里的居民都说:社区由乱到治、由治到兴,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用心用情。
社区工作者处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推进社区各项事业和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治理质量和服务效能。”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各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科学化水平,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人才支撑和服务保障。
今年8月在省级层面率先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从“选、育、管、用”全链条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制度设计,提出6个方面40条具体办法和多项创新性工作要求。
规范“选”的标准程序。《管理办法》印发后,按照全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18人的标准,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由盟市统筹、旗县(市、区)层面制定招聘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给予旗县(市、区)更多的自主权,并对招聘对象的基本条件作了规定。目前,全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5人,有96名优秀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招录进入公务员队伍,有力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同时,面向优秀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优秀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事业人员的力度也在加大,仅在2025年自治区本级事业人员公开招聘中,面向“优秀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优秀社区工作者”共设置岗位98个,比以往年度增加了36%以上。
改进“育”的方式方法。全区启动实施“345”党员教育基本培训行动,举办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共上一堂课”,旗县(市、区)每年至少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培训1次,对其他社区工作者每3年轮训1次,切实增强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据统计,全区30853名城镇社区工作者中,共有4212人持有社会工作者证书,社区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强化“管”的措施办法。《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日常管理、岗位交流及绩效考核等制度要求,制定岗位等级序列,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岗位与等级档次相结合的职业体系,健全社区工作者日常工作制度,从严从实做好日常管理。考核以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和居民满意度为重点,对正职、副职、一般工作人员实行分类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等级、续聘解聘、奖惩激励的重要依据。同时,进一步明确在自治区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优化社会工作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实施社区工作者实习实践培育基地建设计划。
拓宽“用”的渠道途径。优化“普通社区工作者—社区‘两委’成员—社区正职—行政事业人员—科级领导”的成长路径,构建“履职有考评、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的全链条工作体系。制定印发关心关爱苏木乡镇干部的若干措施,推动苏木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旗县(市、区)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管理办法》全面推行“三岗十八级”职业化薪酬体系,社区工作者月均报酬较2020年增长27.6%,提振了基层干部职工做优基层治理的信心,进一步形成和巩固了基层兵精粮足抓治理、一门心思搞服务的生动局面。(记者 许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