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彪:“择一事终一生”的北疆工匠
“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这,是雷彪对学生的期许要求,更是他自己一路走来秉承的工作信条和执着追求。
雷彪是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的一名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高级技师,是内蒙古职业院校首位“北疆工匠”获得者。他还曾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草原英才”、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雷彪一向潜心钻研,学生时代的他就勤学肯干,曾获得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学生组数控车工全国第四名。留校任教后,他被安排在实践教学关键岗位指导学生操作数控机床。任教17年来,他不仅从数控机床操作层面探寻技巧,还站在先进技术的最前沿,分析研究寻找理论突破口,在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等方面,不断攻克工艺难题。他发现,四爪卡盘丝杠孔原始镗铣加工效率低,存在工件表面粗糙度低、刀具使用寿命短等缺陷,于是,他查阅海量资料,精心钻研,终于设计出圆弧球刀八刃刀具,通过多轴加工技术加工刀具,改进丝杠孔的加工工艺,工件表面粗糙度由原来的Ra1.6提高到了Ra0.4,大大提升了零件的质量和加工效率。紧接着,他还系统整理了该类设备的加工技术诀窍和关键方法,并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为一名技术技能型人才,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是我的第一追求。”雷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通过自制和改进工装工具等开展创新,他为内蒙古科硕机械加工有限公司改造升级回转打孔专用机,为企业节约成本100万元,年产生效益20余万元;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设计加工航天产品的工装与夹具,提高了加工效率与加工质量,节约企业成本10万元;针对呼和浩特市欧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在航天军工某型号浇药模具加工中的问题,设计出一套工装,此项技术方案解决了类似产品的生产瓶颈,为企业节约成本10万元。
成长于实践指导教师岗位,雷彪乐于传道,倾尽所能将掌握的操作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和学生。依托研究室、技能大赛等平台,以及数控车、加工中心等兴趣班,他积极践行“传帮带”,在机电工程系培养起了一批批青年教师:关海英等两人被评为自治区“草原英才”、赵磊等4人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梁振威等4人获得全区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他指导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屡获大奖,通过以赛促教,将学、练、赛与教融为一体,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搭建起“直通车”。
不仅如此,雷彪还有很多海外“弟子”。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2年起,雷彪开始远赴非洲参与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肯尼亚职教项目。多年来,他8次赴非任教,600余名非洲师资学员顺利“出师”,为当地企业完成多项技术服务。他欣喜地告诉记者:“师资学员回到各自国家,走上教学岗位后,还会教出更多学员。中国师傅离开后,留下的是徒弟,还有徒弟的徒弟……”
徜徉在学校匠园文化长廊,雷彪这样诠释自己对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理解:“用工匠精神铸就奋斗底色,向着‘大国工匠’的目标大步迈进,不断学习和钻研,挑战自我,提升自我,培养越来越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解决更多技术难题,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记者 刘志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