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旷野奇遇”越来越寻常

2024年02月29日09:31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白雪覆盖着群山和旷野,数不清的黄羊在头羊的带领下穿过中蒙边境线的铁丝网,进入到兴安盟阿尔山境内,又浩浩荡荡向东而去。仅仅十几米远处,阿尔山市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副主任佟树林用手机摄像头记录下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2023年12月1日,佟树林独自驱车来到阿尔山市林草局三角山施业区的边境线上进行监测、巡护,偶遇了野生黄羊种群入境。“2千多只黄羊从眼前经过,太震撼了。”佟树林说。

近年来,在内蒙古各个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郊野,这样的“奇遇”数不胜数。

2023年,内蒙古大学的野外科考团队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境内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消失近50年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郁金香。202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与锡盟多伦县草原工作站研究人员,在多伦县域开展植物种质资源野外调查时,发现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毛披碱草新种群。

不只是科研、林草工作者和远红外相机,普通群众与野生动植物的“奇遇”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寻常。近年来,野生动物出现在村庄、居民区的新闻常见于各类媒体,公园、湿地人与鸟儿共处的景象无不展现着和谐之美。

据统计,全区现有陆生野生动物613种,分属于29目、93科、291属;野生维管束植物共计2619种,分属于144科、737属。2021年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调整后,全区列入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的有52种,Ⅱ级保护117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的有2种,Ⅱ级保护45种。

野生动植物种类多、濒危野生物种频现,离不开久久为功的生态环境保护。内蒙古将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红线内禁止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加大森林草原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野生动植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家园。

“生物多样性更源于不遗余力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自治区林草局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相关负责人说。全区在野生动物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共设立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中心)51个,2023年内共救助野生动物1281只,放归野外423只,其中不乏大鸨、丹顶鹤、红隼及大天鹅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扩大珍稀物种麋鹿和普氏野马种群,内蒙古在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27头麋鹿和12匹普氏野马。如今,野化放归的27头麋鹿已成功产仔14只,放归的12匹普氏野马已成功产驹2只。

在野生植物保护方面,内蒙古成立了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研究中心,新建扩建四合木自然保护区2处,开展濒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全面调查四合木等资源的分布情况、生物多样性情况、生境情况和保护现状等,为四合木等濒危野生植物人工繁育、恢复扩大种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保护与打击非法猎捕、交易等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同步进行。自治区林草局牵头,与自治区公安厅、交通厅及呼和浩特海关等20个厅局共同建立了《自治区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全区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工作,有力打击了破坏野生动物繁衍栖息地、猎捕野生动物、互联网上非法贩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行为。在候鸟迁徙的季节,自治区林草局联合农牧厅、公安厅、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全面加强鸟类保护专项治理行动”和“网盾行动”,加强对迁徙候鸟主要分布区、越冬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和野生动物集群地的监测巡护,全面开展“巡护、清套、清夹、清网”,有效保护了迁徙候鸟。

与此同时,各地林草部门组织开展日常巡护值守,强化护林员职责,对发现管护区域内乱捕滥采野生动植物的情况进行劝阻并及时上报,从源头上预防了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行为的发生。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春、秋季鸟类迁飞季节等时间节点,加强宣传。

“如今,保护野生动植物已经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自治区林草局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各地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中心)救助的野生动物,除部分为林草工作者发现外,很大一部分是群众发现后上报获得救助。(记者 霍晓庆)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