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生态环境

内蒙古从“治湖泊”转向“治流域”,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理念之变带来了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向好——

为大地山川注入持久绿韵

2024年02月01日09:34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洋洋洒洒的2024年第一场大雪,为北疆大地披上了厚厚的冬衣。察汗淖尔湿地中,不时传出阵阵飞鸟的欢鸣,让人感受到静谧中的诗意。在零下20多度的寒冷天气中,当地工作人员仍在坚持着监测禽鸟等野生动物的工作。

  察汗淖尔湿地位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交界处,此地史称“漠南盐池”。它的强碱重盐特性,一度成为该流域植被恢复方面的重大难题。为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遵循“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突出“治尘”导向,多措并举推动察汗淖尔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

  当地多次邀请中国林科院、中国环科院、蒙草集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专家团队开展实地调研,研讨盐碱地植被修复方法。最终制定完成两大方案,提出由外向内、梯次推进、网格化科学治理盐碱地和裸露土地的思路。随着“科学制定方案,增绿抑尘齐抓;分区分类施策,多措并举修复;打造小微湿地,提升生态质量”等措施的持续发力,察汗淖尔湿地功能逐步恢复,察汗淖尔生态实现根本性扭转。湿地内针茅、披碱草等99种植被长势明显好于常年同期,遗鸥、草原雕、黑鹳首次出现,记录监测到的鸟类已经由79种达到 119 种。

  “2024年,我们按照湿地植被修复方案,结合盐碱地草本植被恢复区和凸斑盐碱区土壤特性,继续采取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的方式,对察汗淖尔湿地周边草原进行修复治理。同时,从细节上持续打造小微地形,全面提升生态质量。”察汗淖尔湿地中心副主任叶世河向记者介绍。

  春节临近,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林业和草原局浑河国家湿地公园主任李海波依然忙碌着。除了日常工作外,还要经常带队深入一线开展巡查。“为加大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我们聘用了10位湿地巡护人员常年‘在线’。制止各种破坏湿地行为,维护公园界碑、标牌等设施设备,填写巡护日志等都是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李海波介绍。

  浑河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清水河县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840.31公顷,湿地面积350.08公顷。自2017年成立以来,累计争取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湿地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退化湿地修复等工程建设。通过一系列保护项目的实施,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加强,生物物种资源日益丰富。从最初的几十只到现在监测到的过境候鸟上万只,浑河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鸟类重要的栖息地。

  位于呼伦贝尔市境内的额尔古纳湿地,是目前亚洲面积最大、物种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木本湿地系统。依托湿地保护区而建的湿地景区常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慕名前来。额尔古纳市也将绿色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方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将生态环境的“常青树”,一步步变成群众的“摇钱树”。

  内蒙古是湿地资源大区,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全区湿地面积达到486.65万公顷(包括水域面积),居全国第5位。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自治区重要湿地63处。

  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是内蒙古面积较大、具有较强生态功能的重点湖泊。在全面推进“一湖两海”的综合治理中,内蒙古从“治湖泊”转向“治流域”,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理念之变带来了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向好。

  如今,呼伦湖水位和水面稳中有升,水面已扩大至2244.3平方公里,水量达139.7亿立方米,接近历史最高水平;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乌梁素海,湖区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整体Ⅴ类,湖心断面水质达到了Ⅳ类,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岱海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68%,增加到现在的81%。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为保护、发展丰富的湿地资源,内蒙古坚持落实最严格的湿地保护制度,制定、发布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技术规程,加快推进各盟市湿地保护立法工作,让日益完善的法规制度、保护管理体系和工程规划体系,为湿地生态织就严密的“保护网”。

  生机勃勃的湿地之美,正在为内蒙古大地山川注入持久绿韵。(记者 李国萍)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