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兴 安 盟

塞北小城的“金山银山”

2024年01月27日15:14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国网兴安供电公司员工检查阿尔山雪村用电设备。 李逸飞 摄

国网兴安供电公司员工检查阿尔山雪村用电设备。 李逸飞 摄

阿尔山,地处内蒙古东北部,横跨大兴安岭南麓,冬季平均气温零下30摄氏度,供暖期长达8个月。寒冷,是这里最显著的特征。

阿尔山市白狼镇林业工人于九江曾住在棚户区的“板夹泥”房子里。1月22日,内蒙古阿尔山气温降至零下35摄氏度,走进于九江家,屋外屋里“冰火两重天”,温差有50多摄氏度。

今年60岁的于九江告诉笔者,“板夹泥”,就是往两块木板中浇灌泥浆,凝固后形成墙壁。这样的房子夏天漏雨、冬天灌风,屋里到处是土,地板坑洼,积水成泥,居民冬天还得半夜起来添煤加柴。林业工人长期住在“板夹泥”房子里,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

棚户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2014年起,阿尔山市累计投入42亿元,改造全市10400户棚户区房屋,棚户区居民全部“出棚进楼”。为巩固改造成果,阿尔山市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道路、管网,亮化城区,彻底解决了棚户区居民取暖难、行路难等问题。

为使居民“忧居”变“安居”,2014年至今,阿尔山市供电公司已累计为棚户区改造工程改造及新建线路58千米,改造及新增配电变压器18台、630千伏安箱式变压器8台。阿尔山长冬无夏,施工条件恶劣。供电员工穿行在林海雪原,立起一根根电杆,装上一块块智能电表。

2021年,于九江在楼房里的屋子装修好了。后来,为了养马方便,他又向政府申请住进了改造后的平房。他和妻子现在过上了电气化生活,家里电饭锅、电冰箱、电视机一应俱全,屋里的温度计显示有20多摄氏度。他们的手机连着无线网,闲时还能从网上找点活干。

人“安居”了,就开始思考“乐业”的事。

于九江是20世纪80年代初当上林业工人的。当时林区有句话:油锯一响,黄金万两。每天天不亮,他就骑马上山,将树木伐倒后,再用马拉爬犁运下山,全年无休。

2012年,阿尔山在内蒙古率先实现国有林场全面停伐,林业工人的工作从伐木变成了护林。随着以林木资源为依托的主导产业萎缩,阿尔山市面临艰难的产业转型。

数量庞大的林业工人同样面临生活的压力。于是,当地林业局开始鼓励职工搞旅游增收。

茫茫林海,天然矿泉,广袤草原,瑰丽火山群……阿尔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阿尔山市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引导群众“放下斧头当导游”,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于九江也带着几个林场同事办起了旅游合作社。他先养了三四匹马,带游客坐爬犁、乘雪圈,体验冰雪乐趣,后来又搞过农家乐,还做旅游向导,合作社生意最红火时一年能赚十八九万元。如今他养了28匹马,来他家骑马坐爬犁去林俗村赏雪,成了白狼镇的固定旅游线路。

为了服务旅游业发展,阿尔山市供电公司实施“三零”“三省”服务,打造电力营商环境优化系统工程,为居民增收致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不仅是生活环境,于九江的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改善。阿尔山市供电公司伊尔施中心供电营业所白狼电工站站长李宝瑞介绍,2023年取暖季之前,白狼镇的5个林场全部改成了电采暖。

“用上电采暖后屋子里一直热乎着,不用半夜起来添柴,环境好了,山林防火压力也减轻了。”于九江说。春防火,夏营林,秋防猎,冬管护,从伐木工人到护林人,40年来,于九江见证了阿尔山的变化。他说:“生态一年比一年好,林子里的小动物都多了。”

凭借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阿尔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1月22日,在阿尔山雪村,笔者碰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研学团。“阿尔山不仅有雪,还有丰富的火山地质资源。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领略阿尔山的魅力,体验风土人情。”带队老师王丹说,“阿尔山一年四季都很美,夏天我们也来过。我推荐更多孩子来阿尔山!”

曾经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今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十年光阴在大兴安岭的松林上刻下一圈圈年轮,见证一步步发展。一串数字佐证这个塞北小城的变化:十年来,阿尔山电网骨干网架实现了由66千伏向220千伏的跨越升级;全社会用电量从2014年的0.8亿千瓦时增长至2023年的1.2亿千瓦时,增长50%;供电可靠率由99.64%提升至99.81%。电力,为阿尔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年关又至,白狼镇家家户户挂起灯笼,迎接归家的亲人,也迎接远方的客人。(张献芳、孙美琪、王健)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