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迎新 孙卓章书画作品亮相呼和浩特归化城展示馆

人民网呼和浩特1月11日电 (白建平、实习生王泽桐)挥毫泼墨辞旧岁,笔走龙蛇启新篇。1月1日,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孙卓章书画作品亮相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归化城展示馆二楼多功能展厅,为弘扬北疆文化、打造“崇文玉泉”品牌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孙卓章书法作品《弘扬北疆文化》。
本次展出作品50余件,内容富有新意。归化城展示馆馆长杨敏介绍,本次展览丰富了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社会各界书画爱好者广泛关注,现场观众络绎不绝。开展以来,孙卓章老友——书法家康新民、康庄前来参观,“内蒙古书坛三友”齐聚一堂。
“内蒙古书坛三友”。吴运生摄
展览现场。实习生 王泽桐摄
展厅内的书法作品风格各异,或是古朴典雅,气韵沉稳而不失灵动;或是狂放不羁,好似万马奔腾;亦或是端庄秀丽,点画间藏深远意境。
“孙卓章老师对书法的驾驭能力非常强,不光擅长多种书体,而且能用熟悉的风格书写帖上没有的新内容。”作为一名书画爱好者,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原区长助理、办公室主任杨彬一边介绍,一边指向身旁名为《崇文玉泉 六条屏》的红底作品,“这幅作品涵盖颜体、爨(cuàn)宝子书体、行草等六种书体,墨法讲究而又大胆,给人带来恭贺新禧氛围和强大画面张力的双重感受,能看出孙老师的笔下功夫和创新意识。”
孙卓章书法作品《崇文玉泉 六条屏》。
“这三个‘龍’字都要有变化,合起来又要统一成一个字,而且是一次写成,有相当的难度,也体现了孙老师的书法功力。”站在一幅六尺整张的“龘(dá)”字前,杨彬不禁感叹道。
孙卓章书法作品《龘》。
孙卓章早年师从中国花鸟画大师白铭,后又学习西画,功底扎实。在掌握油画、国画、工笔画的基础上,又加入自己对绘画的理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孙家梅花”。相较于工笔梅花细腻严谨的特点,“孙家梅花”更为写意,其关注点也不仅仅局限于枝头,而是放眼整个树干。近看精雕细琢,花朵细节丰富;远看老树虬枝,更显苍劲有力。
孙卓章作品《梅花》。
除了梅花,孙卓章笔下的牡丹、荷花、竹子、郁金香等等也各有千秋。“山丹花很漂亮,但很碎,不容易画,而孙老师用小写意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杨彬说。
孙卓章作品《牡丹》。实习生 王泽桐摄
孙卓章作品《荷花》。
孙卓章作品《竹子》。
孙卓章作品《郁金香》。
孙卓章作品《山丹花》。
本次展览不仅作品精美,其包装也十分讲究。装裱师赵宝平说:“字画装裱的每一道工序必须精致。与现在一次性的机器装裱相比,用“浆糊装裱”的传统做法配合装框,能让孙老师的作品更加高雅、高尚、高贵。”
展厅内部。实习生 王泽桐摄
墨香萦绕,置身于这场醉人的文化盛宴,游客们赞不绝口。市民云已茹表示,展出的书画作品非常大气磅礴,我们能在这次书画展中看到孙老师带给大家的力量,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能够见证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市民正在参观。实习生 王泽桐摄
孙卓章年逾古稀,职业字画印生涯至今已逾五十载,书画作品由中国人民大会堂、乌兰夫纪念馆、呼和浩特大召寺、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美术馆、内蒙古国宾馆、内蒙古民族集团、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泰国淡浮院、加拿大国家博物馆、荷兰王国皇宫等处收藏。2023年7月,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在大盛魁博物馆集群内引入并设立了“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暨孙卓章工作室”,高质量做好“崇文玉泉”这篇大文章。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暨孙卓章工作室。实习生 王泽桐摄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暨孙卓章工作室。实习生 王泽桐摄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暨孙卓章工作室。实习生 王泽桐摄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暨孙卓章工作室。实习生 王泽桐摄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暨孙卓章工作室。实习生 王泽桐摄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暨孙卓章工作室。实习生 王泽桐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