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乌海:可“塑”之材让产业“改道”绿色

2024年01月05日16:34 |
小字号

一块黢黑的煤炭,一卷白色的购物袋,两种看似完全不相关的物品,因为一种物质而联系在一起,它就是BDO。

在乌海,煤炭与石灰石进行化学反应后制备出电石,再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生产出BDO,BDO在催化剂作用下得到可降解塑料,制作出一次性餐盒、购物袋、农用地膜等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这些制品使用后无需回收,对环境几乎不会造成污染。

在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这样一条“煤—电—石灰石—电石—BDO—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聚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吃干榨净”,让黑色煤炭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内蒙古金科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BDO为载体,进行PBAT改性材料等高分子材料研发以及全生物降解地膜、背心袋、一次性餐盒等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

近日,在该公司生产车间,实验室主任郑文强捧起一把玉米粒大小的白色颗粒说:“这就是PBAT,是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有较好的延展性和断裂伸长率,还具有耐热性和冲击性,是非常受市场欢迎的可降解材料之一。”

郑文强手中的PBAT改性材料颗粒,经过熔化、拉丝、冷却、切粒、吹膜等工序后,就能变成一卷卷全生物降解地膜。

作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材料,地膜对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内蒙古金科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乌海市和巴彦淖尔市进行了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推广,免费为乌海及周边地区的农户提供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广受好评。

使用过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农户表示,以往覆盖地膜后,到秋季需要人工翻土回收,后续处理时,地膜容易破碎,无论是对于人工捡拾清理还是机械回收都造成很大的难度,不仅浪费人力,还会污染环境。而全生物降解地膜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用后的地膜无需回收就可自行降解,用绿色“膜法”从源头上取缔“白色垃圾”。

“目前,公司生产了70多吨全生物降解地膜,可运用于玉米、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中,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它们能够随着农作物的生长,实现完全生物降解,极大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和损害。”郑文强说。

据介绍,可降解塑料既可以用秸秆、玉米、木薯淀粉等生物原料生产,也可以用石化或煤化工原料实现。内蒙古金科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生物降解制品以PLA和PBAT两种材料为主要原料。其中,PLA材料来源于玉米、木薯淀粉等原料,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主要用于一次性餐具、塑料包装等,使用后掩埋在土壤里能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直接进入土壤有机质或被植物吸收;PBAT属于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兼具PBA和PBT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是降解塑料研究和市场应用中最活跃的降解材料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塑料餐具、包装袋被频繁使用,这些“白色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巨大挑战。为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内蒙古金科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立足乌海市资源禀赋,生产可降解一次性餐具、包装袋、吸管等产品,在满足消费者使用性能要求的同时,让塑料制品实现环保无污染,通过生产功能齐全、品种多样的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品,为发展循环经济贡献力量。

企业推动绿色发展的“底气”来源于相关政策的支持引导。乌海市出台《乌海市促进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条例》,规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当优先采购可降解材料制品,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可降解农用地膜替代工程。严格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等限塑相关法规,减少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材料制品,鼓励、引导公众使用可降解材料制品,增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塑料污染。

近年来,乌海市全力建设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促进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推动形成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内蒙古金科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营产品便是BDO的下游产业项目,形成了BDO—PBAT/PBS—生物降解聚酯制品产业链条。除此之外,BDO—THF—PTMEG—氨纶、BDO—GBL—NMP—锂电池材料等与BDO下游紧密连接的产业链条也在乌海市逐步起势,极具高附加值的BDO下游产品越来越丰富多样。

如今,乌海脱“乌”向“绿”,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正步履稳健向“绿色”迈进,让乌海市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曹艺)

来源:乌海市委宣传部

(责编:齐浩男、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