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要闻

生态画卷里的绿色担当

2023年12月08日11:40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新媒体阅读 请扫二维码

  2024年2月17日,“十四冬”将在大美呼伦贝尔开幕。

  作为“十四冬”的主赛区,此时的呼伦贝尔已是玉树琼枝的冰雪世界。8万多平方公里天然草场,13万多平方公里林海,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呼伦贝尔的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犹如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徐徐铺展。这画卷,夏日宜人,冬日壮美。

  宜人壮美,源于呼伦贝尔最动人心魄的绿色本底,成于其“国之大者”的担当努力、久久为功的砥砺奋进。

  多年来,呼伦贝尔市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全地域全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过程推动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排、治沙减污、增绿扩绿、转型增长,绿色发展指标走在全区前列,成为内蒙古的一张亮丽名片。

  随着“十四冬”开幕临近,饱含诗与远方光芒色彩的亮丽名片,把内蒙古的浪漫、热情和魅力传递给世界。

  以诗与远方画卷迎接八方宾朋

  “十四冬”是北京冬奥会后首次举办的冬季项目全国重大体育赛事。本次冬运会预计参赛运动员达到3700余人,是历届全国冬运会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全的一届体育盛会。

  呼伦贝尔市上下锚定“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目标,举全市之力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各项筹备工作。以“冬运之城”为窗,持续提升绿色低碳、开放包容、文明有礼、友好共享、团结奋进的城市形象;以新时代生态、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为轴,倾力描绘碧绿、蔚蓝、纯净、洁白的呼伦贝尔画卷。

  呼伦贝尔,是“天堂草原”的代名词,天然草场一望无垠、翠色欲流。

  呼伦贝尔,是原始森林的“探秘地”,大兴安岭林海莽莽苍苍、碧波连绵。

  这抹绿色绵延不绝,和蓝色的天与湖相接,跟白色的云与羊群相连,编织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呼伦贝尔的绿水青山举世闻名,呼伦贝尔的冰天雪地亦是别有韵味。浩瀚缥缈的茫茫雪原,巍巍兴安的玉树琼枝,北国独有的蓝冰奇观,铺展勾勒出震撼人心的冰雪画卷。

  冬天的呼伦贝尔是天然的滑雪场和滑冰场,冰面和雪道到处是纵横飞跃的身影,冰雪运动的基因在这片土地上翻涌激荡。冬天的呼伦贝尔是体验冰雪童话的狂欢之地,冬季那达慕欢乐沸腾;走进最后的使鹿部落敖鲁古雅,和森林精灵驯鹿来个亲密接触;走进零下58℃的中国冷极村,感受极寒之地的奇幻风情;冰歌雪舞、嬉冰驭雪、非遗文化、特色美食……美不胜收乐不胜数,展现出这座魅力之城的丰富内涵和蓬勃活力。

  冰雪与激情碰撞,赛事与城市牵手,呼伦贝尔,以壮美画卷迎盛会,以一腔赤诚迎宾朋。

  为了这壮美画卷,呼伦贝尔一直在努力。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落实退牧还草、草畜平衡,2022年全市草原植被综合盖度76.15%,位列全区第一。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森林质量提升等重点工程,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强化河湖湿地综合治理,建立四级河湖长制体系。突出抓好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截至2023年9月底,呼伦湖水面面积扩大至2237.1平方公里,水量达134.6亿立方米,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7年位居内蒙古第一,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77.1%,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大力实施中心城区一体化,优化绿地空间布局,全面践行绿色生活,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在久久为功的保护中,呼伦贝尔不仅在祖国北部边疆筑起一道抵御风沙、涵养水源的绿色屏障,更是将这片土地打造成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以绿色共享理念托举激情梦想

  浪漫冬日,雪绒花盛放在呼伦贝尔25.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诉说着圣洁与宁静、激情与梦想。

  呼伦贝尔市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超越、精彩、和谐、平安”的办赛宗旨,努力将“十四冬”办成一届绿色低碳的体育盛会。

  坐落于海拉尔区的“十四冬”主场馆——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全面完成了场馆升级改造工作,竞赛灯光、空调系统、冰球界墙、弱电系统等设备以及绿化美化亮化设施秉持绿色低碳理念全面更新,将实现“十四冬”场馆100%清洁能源供应。预计比赛期间,场馆将使用绿电340万千瓦时,可减少标准煤燃烧1133吨、减排二氧化碳2946吨。

  场馆周边,选用抗寒、抗旱、耐贫瘠的本地乡土植物以保证其生态性与经济性,打造极具草原特色的城市道路。

  海拉尔区购入90辆新能源纯电力公交车,承担赛事通勤重任,保障“十四冬”绿色出行。

  绿色建筑、绿色景观、绿色交通,能效和环保兼具,彰显了绿色理念与体育精神的紧密结合,让简约高效与体育高能碰撞激发出更纯粹更充分的能量和色彩。

  绿色理念不仅体现在办赛细节中,也融入了呼伦贝尔市民的日常生活。呼伦贝尔人主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推行绿色办公,开展垃圾分类,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参与者、贡献者,绿色低碳生活蔚然成风。

  2023年夏天,呼伦贝尔一位牧民在大草原“野生照相馆”,以蓝天为“幕布”自拍蓝底证件照的视频火遍全网。打卡“内蒙古蓝”成为朋友圈新时尚。

  没有特效、滤镜,天蓝得没有一点瑕疵、云白得不染一丝纤尘。这份纯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呼伦贝尔果断选择了一条虽艰难但长远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设置“绿色门槛”,强化项目准入,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拒之门外,从源头杜绝生态破坏行为;

  守住生态底线,将全市67.8%的区域划入生态红线,严格控制开发活动,坚决叫停和整改“两高”项目,淘汰、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绝不手软;

  实施绿色行动,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优先理念贯彻到“十四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各领域,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毫不犹豫的取舍,毫不含糊的举措,不仅有力守护好祖国北疆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同步推进,让即将到来的“十四冬”能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加持中,在辽阔无垠的蓝天白云下,绽放出最激情澎湃的缤纷色彩。

  以生态优先实践展现澎湃活力

  呼伦贝尔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有一以贯之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这些绿色资源和理念与冰雪赛事、冰雪产业激情碰撞,“十四冬”打开了呼伦贝尔“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发展新窗口,点亮了呼伦贝尔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发展之路。

  9月21日—24日,2023—2024赛季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呼伦贝尔站)暨“十四冬”资格赛在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短道速滑馆开赛。与武大靖、任子威、林孝埈、范可新等顶尖运动员一起汇聚到呼伦贝尔的,还有慕名而来的全国各地的粉丝。

  随着“十四冬”资格赛等前期赛事推进,越来越多的游客聚集到呼伦贝尔,推动冰雪运动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作为带动“三亿人上冰雪”最生动的实践,由此引发的产业效应不可估量。

  抓住难得的机遇,呼伦贝尔市统筹推动冰雪产业、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融合发展,积极谋划推进“冰雪+体育”“冰雪+赛事”“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绿色业态和项目,举办冬季冰雪那达慕、冰雪艺术展演、冰雪民俗体验等活动,不断满足游客对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的多元需求。绿水青山涵养出的美不胜收的冰天雪地,正实实在在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如今,借助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这两个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呼伦贝尔孕育出一个个新产业新赛道,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城市绿色发展能级不断攀升。

  2023年8月25日,华能伊敏煤电公司向呼伦贝尔市林业集团购买林业碳汇,用于抵消企业碳配额缺口,实现碳汇交易约750万元。林业资源通过碳汇交易变现,林下资源变成林下财富,转型中的林区发展蒸蒸日上,深刻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依托广袤的草原、肥沃的黑土地,严格耕地保护,强化品种培优,激发品牌活力,呼伦贝尔打好农畜产品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张牌,持续提升绿色有机生态农牧业发展质效,年产粮食120亿斤以上,生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绿资源”火起来。

  聚焦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呼伦贝尔大力推进生物科技、冰雪经济、通航临空、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伊穆直流、华能火电厂灵活性改造配建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在岭东地区陆续落地,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成功吸引企业入驻,工业品耐寒测试技术示范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

  用活“绿资源”,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农牧产业增量增质、新兴产业集约集聚、生态产业乘时乘势、传统产业创新创优,绿色发展在一次次探索中破题,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逐渐在呼伦贝尔成势见效。

  2023年初,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生态空间绿色核算与碳中和研究》,公布呼伦贝尔市生态空间生态产品总价值量为每年1.23万亿元。绿色,是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生态潜力正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

  在新征程上全力奔跑的呼伦贝尔,向世界递上了“冬运之城”的亮丽名片。世界将通过“十四冬”的窗口看到呼伦贝尔的碧水蓝天琼枝玉树,呼伦贝尔也将紧紧把握机遇砥砺奋进,向世界分享壮美风光中绿色发展的呼伦贝尔实践,展现冰天雪地中的中国魅力和中国热度。(记者 李霞 霍晓庆 李玉琢 呼伦贝尔日报记者 董博)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