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要闻

“深扎”创作沃土 以文艺之笔描绘亮丽北疆

2023年12月05日09:05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记录时代变迁,展现亮丽北疆。今年以来,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目光投向祖国北疆的山川大地,在火热的生产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以文艺之笔描绘亮丽北疆,展现“北疆文化”魅力。

  参加当地农牧民的小型聚会、带领学生深入基层采风创作……这样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如今是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颉元芳采风创作中的日常写照。

  为了推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今年9月,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下,自治区文联、锡林郭勒盟文联、西乌珠穆沁旗委宣传部、乌兰哈拉嘎苏木合力推动,在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乌兰哈拉嘎苏木成立颉元芳工作室和内蒙古美协水彩艺委会采风写生创作基地,这里成了广大美术家创作采风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基地。

  有了创作采风基地,颉元芳深入基层的时间由原来的三至五天延长到了十天半个月,与当地艺术家、农牧民有了更多交流接触机会。9月份,她带着20多名学生深入创作基地,把大学“美术课堂”搬到了草原深处、带到了牧民身边。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水彩专业研究生李晓婧很珍惜这次深入基层的机会,她说:“这次‘深扎’体验与在课堂里完全不一样,之前书本上或是网上的素材变成了真实场景,也在与当地牧民相处的真情实感中激发了灵感,让我们的作品更能够打动人心。”

  对于西乌旗这片北疆沃土,颉元芳有着深厚情感,从2006年到2023年,她连续17年“深扎”锡林郭勒盟,用心用情描绘这片土地上的可爱人民和风土人情。其中,以锡林郭勒地区人物形象创作的水彩画《远方》荣获全国美术创作最高奖中国美术奖金奖,实现了内蒙古美术作品中国美术奖金奖零的突破。

  越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颉元芳的感悟越是深刻。“随着创作基地的建立,我们对当地农牧民的了解也越深入,对文艺创作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只有把精神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这样的作品才称得上是文艺精品。”

  今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全区文联系统,聚焦“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在全区部署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共组织960批次近8万名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在深入厂矿车间、农村集镇、社区街道、军营学校、革命遗址采风创作过程中,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北疆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以文艺作品讲好“北疆文化”故事。

  “对于一名文学工作者来说,要想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要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成分。”《北方新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霄说。今年7月,为了创作长篇小说《白牛》,刘霄深入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多个嘎查牧场采风,形成了15万字的长篇小说。

  “乌珠穆沁白牛”见证了中法两国友谊,更寄托着周恩来总理对北疆大地的深切关怀。1973年,时任法国总统蓬皮杜到中国访问,周恩来总理陪同蓬皮杜,并向他赠送礼品。同年10月,蓬皮杜总统回赠给周恩来总理50头纯种的夏洛莱牛,其中17头交由内蒙古自治区繁育。因这种牛毛发为白色,所以当地人把它称作白牛。经过50年的发展,当地农牧民凭着“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不断发展壮大白牛产业,当初的17头白牛已经发展成了现在5.8万头的规模。为了讲好“乌珠穆沁白牛”故事,展现北疆文化魅力,刘霄深入采访、实地了解后,创新写作方法,以牛的视角进行叙述,目前长篇小说《白牛》即将出版发行。

  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内蒙古形象,在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农村牧区、重点项目建设工地、遗址古迹采风创作中,通过“文艺之笔”生动立体展现出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积极引导鼓励各门类艺术家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创作更多精品力作,目前收到自治区文联、内蒙古艺术剧院及各盟市报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项目198个。

  将目光投向祖国北疆山川大地,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内蒙古广大文艺工作者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定创作之“本”,深挖创作之“源”,提高创作之“质”,以充沛的感情、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旋律、动人的形象,用情用力讲好“北疆文化”故事。(记者 马芳)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