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呼和浩特

恼包村:全要素文旅产业链赋能乡村振兴

2023年11月16日09:06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文化和旅游部11月1日公示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中,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恼包旅游休闲街区光荣上榜。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森林乡村、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2019年后,恼包村的国字头荣誉日渐增多,这些荣誉成为恼包文旅最好的背书。

  “近年来,恼包文化旅游区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游客2600多万人次,深受社会各界好评。恼包文化旅游区已经成为自治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对外窗口和亮丽名片。”恼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恒彪说。

  恼包村地处大青山南麓,隶属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党的十八大以来,恼包村党总支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按照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生态治理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培育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美食餐饮为一体的乡村生态特色综合文旅业态,打造全要素文旅产业链。

  走进恼包村,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21座中式古典庭院与7栋欧式古风格建筑,坐落于瑰丽多姿的湖光山色之中;老绥远烧麦馆、兰花花莜面馆、恼包老酒坊、桃李源民俗大集……恼包中心大街的商业街区一派繁华;穿行在文化大院和村史展览馆、乡村振兴成果展览馆,恼包村300多年的文化脉络跃然眼前;娱乐街区、奥莱小镇,丰富的业态,完备的功能,网红村红在哪里似乎找到了答案。

  位于村东边的呼和浩特市城发(恼包)仓储物流园区热火朝天地运转着,村西部的科技农业园区以“合作社+企业+农户”为主导,在保持传统农业生产的同时又以新模式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2019年恼包村文化旅游区建成并对外开放,为了顺应市场需求,该村健全和规范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村民就业转型,村集体先后成立了涉及文化旅游、影视传媒、物业管理、自来水、供热、酒店餐饮6家集体制公司。其中恼包文化旅游公司整体负责文化旅游区的运营生产管理,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员工260名。近年来,恼包文化旅游区解决就业岗位6000多个,文旅产业平台年创收达10亿多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实现了“乡村振兴战略+文旅融合发展”的双重赋能。

  在逐步规范恼包文旅产业运营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恼包村文化旅游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和开辟文化旅游新路子,先后举办和协办了2019年呼和浩特市电视台首届农民元宵节文艺晚会、2020年呼和浩特市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自治区第一届农民丰收节等一系列活动。2023年春节期间举办的恼包民俗文化节活动,累计客流量达80多万人次。今年7月28日至30日举办的“生态恼包音乐节”大型演唱会更是创下了3天吸引客流50多万人次的佳绩,在提升恼包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记者 王雅静)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治区宣讲团走进兴安盟和区直机关
  11月15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治区宣讲团走进兴安盟和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自治区政协机关进行宣讲。 在兴安盟,自治区宣讲团成员、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金豹围绕主题,从深切领会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关怀厚爱和期望重托,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等方面开展宣讲。…
蒙鄂签订共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记者从自治区民委获悉,近日,自治区民委和湖北省民宗委签订了《共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保护传承昭君文化,推进文旅互通共融。 据介绍,根据该协议,两地将多角度保护传承昭君文化,共同推出《昭君文库》《昭君故事》等书籍,挖掘王昭君传说故事,推进“昭君文化旅游节”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文化旅游活动;搭建鄂蒙文化旅游合作平台,联合组织旅游市场考察和经验交流活动,整合鄂蒙两地4A级以上景区,发挥长江文化、巴楚文化及内蒙古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推出“草原+三峡游”“重走昭君出塞路”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双方将组织两地中小学生开展研学互动,推出“湖北少年进草原”及两地青少年手拉手结对体验式交流活动,重温“昭君出塞”“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在青少年中播撒“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通过举办品牌推介会、政策扶持等方式,推进湖北青砖茶和内蒙古牛羊肉、奶制品等优质农牧产品扩大销售渠道,助力两地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壮大,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生活需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