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关注民生

产业园的增收“密码”

2023年11月08日09:08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虽然气温逐渐下降,但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脑包镇永胜村的新型太阳能储热温室设施农业产业园的温室棚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棚内种的番茄已经成熟,一个个小番茄圆润透亮,让人垂涎。园区的工人们穿梭在一排排藤蔓中,熟练地进行着采摘、分拣、打包等操作。

  “这些色泽鲜亮、酸甜可口的小番茄将被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超市销售。园区内小番茄年产量大概在50万斤左右,预计年产值能达到500万元。”园区负责人韩文军介绍。

  据了解,产业园内配置建设了仓储保鲜、分拣包装、产后初加工深加工等设施,是包含品种试验、种苗培育、工厂化生产、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的高科技设施农业产业园区。

  园区投产前,永胜村还没有这样热闹的场景。永胜村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水土光热组合条件好,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资源。但这里冷季长达5—6个月,设施农业种植作物越冬难,无法实现全年连续生产供应,农户综合效益低,限制了当地的农业发展。

  如何让这里得天独厚的资源“物尽其用”?

  “产业园引进了‘黑科技’,能把阳光‘保存’到冬天用。”韩文军道出破局“密码”。园区引进新型储供热系统,利用太阳能光热科技捕获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储存在土壤里。冬天再把这些热能释放出来,让土壤始终保持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度。

  充满“科技范儿”的产业园,尽显乡村振兴新活力。

  “以前是‘冬闲、冬休、冬懒’,现在变成了‘冬忙、冬动、冬战’。”临河区乡村振兴局产业项目负责人孙连生介绍道,“产业园的新型温室,能保证蔬果全年连续生产,四季均衡上市,收益是露天栽培的好几倍。预计园区年均营业收入能达到2100万元,年均净利润率能达20%以上,农民的钱袋子也更鼓了。”

  田间管理、采摘分拣、打包装箱……周边村民纷纷来园区里务工。园区优先雇当地村民,通过构建村民与园区的“利益共同体”,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为了让产业园农产品种得好也卖得火,产业园引进了有资金实力、有农产品销售经验、有品牌优势的北京正德源杰商贸有限公司,借助其资源优势,对接北京新发地市场、广州市江南市场,畅通产业园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在临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了现代农业的示范园、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园、农民增收致富的创业园。截至目前,临河区投入各类资金14601余万元,建成产业园15个,实现收益1958.81万元,形成资产14601.33万元,带动2557户5781名农民增收。(见习记者 方圆)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