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鄂尔多斯

从一粒荞麦到一碗荞面的“兵法”全攻略

2023年10月25日09:19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晾晒挂面。 高瑞涛 摄

  村集体经济要如何发展?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要怎样带动村民增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记者走进了“传说”中的“荞面村”——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泊江海子镇巴音敖包村,亲眼见证了从一粒荞麦到一碗荞面的产业“兵法”全攻略。

  10月12日,58岁的巴音敖包村村民折润才正在自家面馆里和老伴招呼着客人。

  “村子里的人祖祖辈辈都种荞麦,我家有40多亩地,都种了荞麦。” 折润才说,“托荞麦的福,我家在109国道临街铺面开了面馆,客源稳定,我家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巴音敖包村位于东胜区最西端,过去村里一直没有像样的产业。

  怎么办?2018年,村两委和东胜区水务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派驻巴音敖包村第一书记郝二斌开始“审时度势”——村里都是旱地,适宜荞麦生长,村里的荞麦也是远近闻名的“好味道”。但由于种植零散、产量不稳定、销路不畅通,农民得不到真实惠,发展荞麦产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2018年,村集体试种了120亩荞麦,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2019年,流转了620亩土地种植荞麦,荞麦被运到陕西加工成面粉后再销售,当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

  看到效果不错,村里“乘势追击”——2021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到1200亩,2022年扩大到1500亩。

  巴音敖包村有耕地5984亩,在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下,如今,全村荞麦的种植面积达到4600亩。

  仅仅有种植业并不能满足村里的发展要求了,村里又打起了“无中生有”的念头——发展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深加工农产品,成立荞面挂面厂。

  村子努力,政府给力。2022年巴音敖包村开始筹建挂面加工厂,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成功申请了各类资金400多万元,建成一条450型低温烘干挂面生产线。

  想方设法延长荞麦产业链,多措并举筹建挂面厂,引导农民调优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郝二斌与村两委一直抓在手上,放在心里的事情。

  走进挂面厂,扑面而来的是面的清香,一挂挂黄澄澄的面条在晾晒机上等待烘干。

  “挂面厂刚刚投入运营就接到了陕西等地300多万元的生产订单,挂面厂的投用不仅实现了村里荞麦的深加工,而且还可以给周边地区的农产品实现代加工,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30多人的就业问题。”郝二斌说。

  折润才就在厂里打工。“我在厂里每个月6000多元工资,现在年纯收入就有十几万元。” 折润才美滋滋地说。

  为了扩大市场竞争力,让土特产卖上好价钱,村两委和郝二斌又动起了“点石成金”的头脑——创建自己的品牌。

  2019年巴音敖包村成功申请了“老梁外”农副产品品牌 ,有了“身份证”,村里的荞麦、小米、笨鸡等土特产,也成了鄂尔多斯市的“明星”产品。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强产业、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巴音敖包村采用“企业+党支部+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专属品牌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日益牢固。打井、修路、垃圾处理,一桩桩、 一件件具体的实事, 实打实让农民感受到了村子发展带来的红利,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70万元。全村平均每户年收入至少提高2000元。

  “以往我们的荞面一斤卖6块,现在一斤荞面能生产2把挂面能卖16块。下一步我们要深挖荞面营养价值,瞄准高端市场,生产蔬菜、杂粮、蛋奶、水果挂面和空心面、延面等产品,让我们的优质产品真正能卖个好价钱。” 郝二斌信心满满地说。

  接下来,村两委和郝二斌还要“集思广益”——筹备荞麦中欧地理标识认证 、选址 “老梁外”荞面终端体验店。郝二斌说出来他的梦想:“希望‘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中,有‘老梁外’荞面的味道;希望‘老梁外’荞面能够走出国门,走向全球;希望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巴音敖包村乡亲们的日子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记者 张慧玲 呼布琴 王玉琢 郝雪莲 布音额尼尔乐)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