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空绝技有了传习所
脑阁非遗传习所揭牌,参加表演的孩子们一起亮相。
故乡遥,何日去?
来一场家门口的穿越乡愁之旅何如?
寒露刚过,一场绵绵秋雨,梳洗出深秋毕克齐的浓郁底色,同时也浸润着毕克齐的民俗文化风情。
毕克齐镇是一个拥有400年历史的古镇,在这里既有古人“登楼望雨”的诗情画意,也有农耕文化的厚重久远。
以非遗文化讲述古今故事,毕克齐镇在国家级非遗项目脑阁的故乡腊铺村筹建了腊铺村村史馆·脑阁非遗传习所,并于10月11日正式挂牌开馆,使这里成为展示腊铺村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瑰宝的一个窗口。
这样,凌空绝技脑阁有了传习所。
往日里一件件平常、普通的老物件,渐渐被遗忘在时光的尘埃里,掩埋在岁月的角落中。如今,这些老物件被收集整理在一起,焕发新生机,凝聚成一份浓浓的乡土情,让世世代代生长在这里的人们能够记住这乡愁。
展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分为村史和非遗文化展示两部分,农耕文化与非遗文化相融合。所陈列的500多件展品,部分是当地村民捐赠,部分征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文物、视频影像等载体,生动展示腊铺村的沧桑历史和建设成果。
在传习所,从抬阁到脑阁,你似乎可以触摸到流传至今300多年脑阁文化的历史脉络。
在村史馆展厅,这里的每一个“老物件”,都镌刻着岁月印记、带着先辈们的温度和一个村落的文化记忆,成为腊铺村新一代农民的精神原乡。
“我六七岁起,就在父亲肩上进行脑阁表演,成年后,又担当起了色脚的角色,扛着自家儿孙上街表演,几十年间,从未间断。”今年71岁的脑阁自治区级传承人胡连刚告诉记者。
胡连刚回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的外迁,虽然昔日村镇上孩子们争做色芯的盛况已不再,但脑阁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一直没有停止。
先是,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腊铺村建立了专门的脑阁学习交流场所。每逢重大节庆活动,都会安排脑阁表演。
2016年,腊铺村建起了民俗文化馆。2021年,村委会在此馆中开辟了脑阁展厅,集中展览展示脑阁的演出服饰、道具等。2023年,毕克齐镇党委、政府对脑阁展厅进行了重新装修、布展,并升级为脑阁馆,正式挂牌“脑阁非遗传习所”。
“脑阁是国家级非遗,不能断链呀,我们一定得把传承工作搞好。”胡连刚感慨地说,他的脑阁技法来源于爷爷和父亲,他又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儿子胡新龙,“如今成立了非遗传习所,对于脑阁的传承、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是一件大喜事。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欢上,就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敬畏历史者,历史厚之;传承历史者,历史馈之。一座村庄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传统和现代交融绘就的色彩迷人;一座村庄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勤劳和智慧编织的故事唯美。
走进村史馆和传习所,就走进了属于腊铺村独有的文化记忆。(记者 郑学良)
(土左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鑫参与采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